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09(1 / 2)

天境内的民团,进而避免了对普通百姓的杀伤,但在另一方面,根据章程中的约定,战地军民政长官非但要下令保护皇陵,甚至还要保护旗民免受伤害,换句话来说,在战场上俘虏旗兵没关系,但各地的旗民却需要加以保护,再次捕虏无疑于撕毁当初的约定。

“既然章程现在产生了阻碍,那咱们就撕毁他”

说话的是,他是师里的二参,同样也刚刚编成的第一军团的作战参谋,相比于参谋长更为年青的他,做起事情来反而更为直接。

“协议的签署就是留着撕毁的,长官,我不觉得撕毁章程有什么不妥之处,更何况现在奉天的事情都处置个差不多了,该交的地都已经交了,不该交的,就非得打下来不了,既然如此,那章程也就没什么用了,没用的东西,为何还要去守他”

他的一声质问换来的却是参谋长的反问。

“奉天的交地章程是没用了,可是吉林呢黑龙江呢他们难道就不需要一个交地章程还有关内我们今天撕毁一个章程,明天谁还敢相信咱们长官”

他的话只让商德全神情变得更加严肃,确实正像他说的那样,撕毁这个章程之后,谁还敢相信大人心思一沉,想到那些青年学生的质问,他还是无奈苦笑一声,有时候,踢皮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件事涉及到数十万旗民,关系甚大,我看,还是交由府中决定吧”

今天是胜利日,铭记这一天,铭记为这个民族的生存牺牲的300余万将士,是先烈们的牺牲支撑起了这个民族的脊梁铭记那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伤痛。

第201章汉城求月票

1892年盛夏的汉城,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异样的气息,那是一种狂喜与狂热互相碰撞着的气息,整个汉城,也许是整个朝鲜都处于一片前所未曾有的狂热之中。

尤其是对于那些朝鲜士子而言,他们几乎天日都会站在统监府布告栏前,围看着从前线战地传来的最新消息,每当布告栏贴上战捷新闻的时候,这些朝鲜士子无不是为之欢呼,甚至不少士子能激动的流出眼泪。而当满清旧都奉天不战而克的消息传来时,整个汉城瞬时沸腾了起来。

汉城的街道两侧店铺门前,大大小小的统监旗以及带着怀明之意的日月旗铺天盖地的悬挂着,从李康年的眼前划过,重回汉唐的旋律一遍遍疯狂地灌入他的耳膜。作为朝鲜有名的硕儒,李康年与柳麟锡等人一般,坚持春秋大义,对外尊华攘夷,但与其柳麟锡等人主张“北伐”,要求北伐满清,恢复明朝不同,在他看来,明已亡两百余年,皇宗灭绝自然再无恢复的可能,即便是北伐亦是主张朝鲜入主中原。

但他的这一梦想,或者说“幻想”随着统监府的在朝统监而化为泡影,尤其是在统监府全面介入朝鲜国政之后,在地方事务厅的介入下地方官府更是成了一个摆设,这曾让李康年痛心不已,每每思及国朝全为清国人所把持时,心痛之余尊华攘夷亦于心底闪动,而此时,面对统监府起兵反清,主张卫正斥邪的他整个人不禁迷茫了。

这,这统监府难道当真是意欲恢复中华吗

此时,东亚日报的记者们已把新军占领锦州兵逼关内的消息,通过号外传向外界。汹涌的人潮手执小旗,更多的是日月旗,而不是一块红布即可的统监旗,迎着漫天飞舞的彩带走上街头,欢呼着,跳跃着。

这时,两个满脸是泪的年轻士子,冲到李康年的面前,在看到是李康年内,两名士子连忙激动的行道:

“卫已先生,中国光复了中国光复指日可待”

尽管那中国光复依然还很遥远,但却第一次让这些士子们看到希望,看到中国光复的希望,而对于这些坚持春秋大义,秉持尊华攘夷之心的士子而言,这天地间似乎没有任何事务能比这更令人激动了。

甚至在他们许多人眼中,一但中国光复那所有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再也没有洋扰之忧,亦不会有贪官横行,而朝鲜又能以事大之心诚侍中国,而为中国所佑。

在未曾有过的激动之中,数以千百计的朝鲜官员、士子无不是激动的哭喊着,甚至不顾宫侍阻挡的涌向大报坛,以祭祀皇明三帝,那哭声更是震天,更是有激动者吟诵着陆游的示儿,大有老怀欣慰之感,而每一个来到大报坛的朝鲜官生无不是于大报坛泣拜,告知三帝中原他日将复,而那是为“犬羊夷”的满清不日必灭。

对于这些数百年来一直尊崇明朝、蔑视满清的“尊周大义”的朝鲜官员以及士子而言,在这一瞬间,他们似乎理解了统监府,理解了府中过去两年中对朝鲜的“凌压”,这凌压为的却是“匡正中华”,甚至生出一种荣幸之至的感觉来。

“中华以我朝鲜之力,而再行匡复,朝鲜能以小事大如此,再造母邦,实是朝鲜万民之幸,亦是朝鲜万民之福,神宗皇帝竭天下之力,出兵救之以东藩,得以再造藩邦。吾东方昆虫、草木,何莫非皇灵所被也今日,朝鲜士民愿竭尽国力以助北伐”

而相比于朝鲜官民的激动,只有极少数人从统监府发出的通电中意识到,这次“北伐”恐怕并不是为“恢复中华”,因为通电中没有任何与“中华”有关的字眼,难道当真是“清君侧”,若是现在还有人将唐浩然视为清国的忠臣,恐怕只会徒惹人笑,可此次挥师关东的目的又为何

可无论如何,对于朝鲜人来说,现在他们似乎找到了一个令他们骄傲的理由“以一邦而报中华”,以一邦而复中华,仅仅只是想到中国的光复是起于朝鲜,便足以令这些千百年来以小事大的朝鲜人为之自豪,甚至得意的叫嚷着“中国再造朝鲜,朝鲜再复中国”,甚至相比于过去,原本被地方事务厅压着的朝鲜地方官厅,亦全力配合起事务厅的工作,大有若不尽力,即为中国之罪人的感觉,而这反倒令地方事务厅顺理成章的全面接管了地方政务,当然一切都是借着“中国”的名义。

此时,当“恢复中国”成为朝鲜的民心所向时,在这民心所向的中心统监府中似乎并没有这种自知,对于统监府来说,一切只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东北”

在南别宫的办公室内,吐出两字的唐浩然,只是笑看着李经述,现在差不多是时候开出自己的报价了。

“东北”

李经述惊诧的望着唐浩然。

“东北,那,那可朝廷的龙兴之地,朝廷是断不会”

“断不会如何”

唐浩然摇摇头,李经述还是太过年青了,现在他反倒是希望能够同李经方打交道,如果是李经方的话,他会怎么说

他也许会说“你先打下来再说,等到你打下东北,朝廷自然也就说不出话来了”,甚至,他还会唆使自己进攻京城,以确保朝廷作出让步。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想法罢了,毕竟同自己打交道的是李经述。

“朝廷断不会接受又能如何现在府中已经于解放区建立了民政厅,而在许多地方许多乡绅、市民、贫民,更是自愿向驻朝军请求保护,百姓代表恳请军队宽大施恩,垂怜拯救百姓于流离之苦。”

提及对东北“解放区”建立的民政体系,唐浩然神情中不禁显露出一丝得意,对于东北地区的民政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统监府的一场考验,或者说是等同于进京会考前的一场“考试”,直接考验着这两年,统监府在民政方面仿效西洋建立的现代民政体系,甚至于朝鲜亦不过只是进行某些尝试罢了。

只有在东北,才能真正尝试推行现代化的民政,从而为将来对全国的统治打下基础。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现在东北的人口不到700万,虽是地大却人烟稀少,有比这里更合适的“民政试验场”吗在中国没有比这里更适合进行变革的地区,再加上东北丰富的资源。十年后,东北甚至将是自己挥师南下的根本地,朝廷不会与自己有关系吗

“朝廷是断不会同意由将东北龙兴之地让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