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96章 光绪继位慈禧执政(1 / 2)

第796章光绪继位慈禧执政

{同治从发病到暴毙,这时间挺短啊究竟是天还是梅毒啊}

{官方文档说他死于天,民间长期传言死于梅毒。}

{如果仅就史料对勘的结果而言,同治确实死于天无疑。毕竟,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经医家鉴定,确实是治疗天的药方。}

{帝师翁同龢的私人日记里所载病情症状与所录药方,也有与天相合之处。}

{但流传的梅毒说,也并非是毫无根据的揣测。同治确实经常偷溜出宫,有感染梅毒的可能。}

{同治皇帝有一位主治医生,是御医李德立,根据其曾孙回忆,李德立生前曾告诉家人,同治帝是染有梅毒的。}

{李德立曾与一位有名外科御医张本仁会诊,一致肯定是梅毒大疮。}

{但自忖若奏明慈禧,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杀身之祸。而知情不报隐瞒病情,又怕责任重大,最终难免治罪,经与右院判庄守和商议,认为反正是治不好的病,何况这是自古以来少见的帝王之绝症,难告于天下,不如装糊涂吧。}

{既然宫中都说天子出水痘,就照天来治。皇室近臣对天子微服寻问柳,都睁一眼闭一眼,讳而不言,自己又何必戳穿,自讨苦吃呢。}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也算是开了眼。

“这小子放着宫里的不玩,非要去宫外玩……”

除非是宫里不能玩。

至于为什么不能玩。

李隆基下意识的揪了一颗杨玉环怀里的葡萄。

杨玉环嗔怒的瞪了他一眼。

“遇见两宫太后跟老鼠遇见猫一样。”

“看来是管教很严啊。”

这要是继位,说不得又是一名万历。

……

大明正德时期

“朕真应该挨个扒开那群大臣的眼睛。”

朱厚照躺在摇椅上晃悠着,吐槽道:

“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荒唐。”

“啧啧,天子……”

“真给皇帝丢人。”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的脸已经黑成锅底了。

“几名御医……都敢欺上瞒下了!”

他早就心知这非天。

天他又不是没得过!

……

大清同治时期

眼睛泛红,同治恨得牙都要咬碎了。

“庸医……一群庸医!”

他正欲下诏广求名医,随即看到天幕里后续的言辞。

不由两眼一黑,身体软塌于榻上,昏死过去。

……

{话说,第一种可以有效治疗梅毒的药物砷凡纳明,要到1910年才由欧洲医学界发明。}

{对1874、1875年的清廷御医来说,梅毒确实是一种让人束手无策的疾病。}

{在翁同龢的日记中,同治的某些症状,如“腰间、臀部肿处两孔皆流脓,而根盘甚大”等,与“杨梅大疮”的症状似也很难做明确的区分。}

{对御医们来说,站在自保立场,与其诊断称皇帝得了梅毒并将之记入药方,确实不如不说也不做记录为妙。}

{对皇室来说,梅毒之症既然无法治愈,为保住皇权的体面,也只能对外宣称皇帝得的是天。}

{不过,档案里治疗天的药方毕竟难以否定,梅毒也未必会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即致人死亡,不少人患病后还可存活多年。}

{所以有学者据此认为,“同治皇帝之死,起因天,终于梅毒”,他频繁出宫“微行”,有可能同时感染了天与梅毒,两种疾病合力加速了同治的死亡。}

{天和梅毒一起治,所以叫同治。}

……

大汉。

刘邦对后世子孙的牙尖嘴利又有了新一步的认识。

“……一起治,所以同治……”

“你们这张嘴啊!”

刘邦虚点着天幕,摇头道:

“真损!”

“乃公喜欢!”

吕雉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幽幽道:

“一个皇帝,本来可以享尽荣华富贵的美好人生。”

“被这种无谓的放纵给毁掉了。”

刘邦反方向侧了侧身子。

对刘盈眨着眼。

说你呢!

刘盈悄悄低下头。

……

大唐。

“不好说……”

李世民真的是一言难尽。

“中庸之道时时可用,用此道回答问题不会给人留以口舌。”

“但堂堂天子竟然……”

贞观众臣也是跟着开了眼了。

……

大明。

朱元璋看着手里的面条,怎么也吃不下去了。

“真恶心,真可惜。”

随手将碗放在桌子上,捻着胡须想了半天。

“还好……”

“老朱家丢人没丢在这方面上。”

……

大清光绪时期

光绪悄悄挪了挪屁股。

这老东西情绪不对劲儿。

慈禧眯着眼,手掌握着扶手不自觉用力。

她是通晓医道的。

她也早就接受了载淳不治的事实,所以早早指定了载湉继位。

但接受归接受。

欺骗是欺骗!

“李德立、张本仁……”

“欺君罔上,谋逆君主。”

“族诛!”

……

天幕上。

西暖阁内一片玄素。

白烛上的光焰被从门缝中钻进来的寒风摇得不停。

随侍的宫人一个个身子都在哆嗦,牙齿震得格格有声。

两道人影端坐上位。

一位持绢擦拭眼泪,一位闭目一言不发。

“太后,群臣已至。”

慈禧缓缓睁眼,

“请进来。”

王公大臣鱼贯而进,跪倒一片。

持绢之人看着他们,突然忍不住哭出声来。

慈禧又缓缓闭上眼睛。

跪在地下的,亦无不一一拭泪。

在一片哭声中慈禧突然开口道:

“大行皇帝去了,此后垂帘如何”

哭声为之一止。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看着这一幕,忍不住讽笑一声。

“好一个……此后垂帘如何……”

不谈继统,先说垂帘。

似乎本末倒置……

不对……

李治突然反应过来。

这女人不是轻易之辈,能在咸丰尸骨未寒之际就联合亲王除掉顾命大臣。

同治亲政第一件事就是“尽孝”太后。

慈禧手里绝对是有提前准备的。

再算一算同治得病时间……

“好女子……”

李治开始佩服了。

其他不说。

就这股狠劲儿就绝非常人所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