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29章 当真是大功一件啊!(2 / 2)

要知道麻,作为衣物的主要原料,已在华夏大地,已在华夏大地流传了千年之久。想要找到一种新的东西去代替它,这可绝对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郭校长,丝绸需要来种植桑求,养春蚕,等春蚕成熟,之后进行剥丝,将丝抽离出来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加工。”

“在这一系列的工程中,首先要保证出树的廉果桑树不好,很可能就会影响丝的品质,间接导致丝绸的质量问题。”

“而在养蚕的过程中,一些蚕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亡,从而降低原来应有的产量,一些蚕就算能够存活下来,也会有吐不出丝,以及吐丝少的情况。”

“这一工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中间也难免会有对丝的极大浪费。”

“而则不同,它需要两步,那就是种植和收获。”.

“陛下,您的意思是,”郭守敬思索道,“只要种树,便能长出来”.

“当然不是啊,“李宽肯定的说道,“这只是的一种,被称为树,除此之外,还有从地里面长出来的,”

“只要不遭遇特别大的灾害,保证它们正常生长,便会有一定的收获,至于这收成多少,就要就要看当地的土质,以及以以及百姓们的种植,和培养方式了。”

“正如普通的谷物一般,除了种植与收获的时候,需要一定的人力,其他程序,绝对要比产丝简便的多。”

“原来如此,”郭守敬点了点头,“只是这,看起来一团一团的,它是如何变成制作衣服的布的呢”

“郭校长,请看,”李宽知道日后必定会在大炎迅速推广,于是很早之前,他就把纺织机的图纸,给画了出来,

“由于材料不同,所以纺织的机器也有所不同。我手中的这张图便是纺织机,虽然它的制作要比普通的纺织机麻烦了一些,但是在效率上,他也非常高的,能够很快的就制作出一匹成品布。”

“如此甚好,”郭守敬感慨道。

“不过,臣还有一个疑问,如果这被大量普及的话,那我大炎,种桑养蚕的百姓,应该何去何从,他们的生计,臣可不能不管不顾哪!”

“郭校长,你刚才也说了,这虽然比丝保暖,但它并不如丝绸般轻巧柔软,所以陛下以及诸多大臣们,必定仍然继续需要丝绸,而我将这带到中原,更多的是为百姓设计的,”

李宽加重语气说道,“毕竟与王公大臣相比,大炎最多的,还是普通百姓哪!”

“言之有理,”郭守敬反应过来,“只是不知戴这鼻核可以在何处种植,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生长条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光照充足,并在生长期灌溉一定的水源即可,”虽然李宽在现在是理科生,但是上地理课的时候,他也多多少少学习了一些。

“我以为,可在大炎南北广泛种植。如扬州杭州的商业发达,人口密集之地,或者如西域光照充足,又有一定水源之地,甚至可以打造一个集聚区。”

“它不仅可以为百姓,制造衣物提供原料,当百姓们有了多余的时,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作为他们的生计。”

“如此甚好,”郭守敬激动道,“这战乱逐渐平定,我大炎的人口是越来越多,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人口一增加,无论粮食亦或布匹都是一个问题。”

“由于战乱以及天灾,南方的桑树已经被大量的破坏,上贡给朝廷的已经比往年减少了许多了,光靠麻也是很难解决问题的,陛下,您还发现了一种新的制衣材料,这本身就是大功一件,”

郭守敬抬头望了望,看着高大的木树上,一团又一团的“白云”,夹杂在绿叶中间,似乎是在相互嬉戏着。

郭守敬甚至可以想象到,当在大炎的土地上广泛种植,那一片丰收的场景,

“况且这产量如此之高,日后也定能为我大炎百姓,开拓生计,增加朝廷的税收,陛下的这个功劳,不亚于对外打了一个大胜仗啊。”

“郭校长,过奖了。”李宽原本是打算到再丰收一次,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再报个给郭守敬他们的。

没想到郭守敬,现在这对如此满意,看来在大炎的推广,应该是一件很迅速的事情了。

“陛下,您不必谦虚,不过这么好的东西,光在您李府种可不行,”郭守敬笑着说道,

“臣马上就召集能工巧匠,按照陛下,你的这个图纸,把更多的纺织机制作出来,好让我大炎百姓,能够尽快的在严冬之前穿上衣。”

“除此之外,臣再在雁云城城外拨给你几亩上好的地,再拨给你五百精兵助你种,还有什么需要的话你向臣尽管提,”

“如果效果好的话,臣便下令让户部与工部全面推广,陛下您的功劳,天下百姓,也一定会记在心里的。

“哈哈,好!”李宽拱了拱手,

“只是朕不知,当第一批衣被制作出来后,郭校长,会首先给哪些人使用呢”

“哦,”郭守敬听出了李宽话中有话,“陛下,您有何见解”

“我想,衣制成之后,首先应该送给北方边疆的将领和士兵,”

“北地严寒,到了冬季更是能瞬间凝水成冰,而将士们作为我大炎领土的守护神,朝廷们也应当考虑到他们的生存条件,尽量采取措施让将士们不会受到冻伤。”

“其次,微臣还认为衣制成后。也当送给雁云城附近的老弱之人。长安身处北方,富人虽多,但普通百姓更是不少,对于一些年纪大的人,他们想熬过雁云城的冬天,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郭校长将衣赏赐给雁云城的老弱,不仅能体现朝廷对百姓的关心,更能彰显出朝廷的仁义。实在是一举两得。如果送给他们之后,衣还有剩余,郭校长以及户部,工部官员便可自行进行安排。”

郭守敬沉吟了一会儿,毕竟如果天底下出现了什么希罕物品,最先应该是皇家使用,皇家用不完之后,才会赏赐给大臣,甚至流传民间,这才是一个普遍甚至再考现象。

但郭守敬是一个英明的丞相,他经过思考,觉得李秋说得不无道理,于是他点了点头:

“陛下,您说的对,就很你说的办。守卫北疆的将士,以及我大炎的百姓,臣可不能忘了他们。这种是您带来的,此事便由陛下您,全权负责。”

“谢郭校长。”李宽答谢道。

郭守敬笑了笑,便转身向户外走去,结果走到一半,他突然又折返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