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百章 化工产业(1 / 2)

而苏联的工业,目前甚至停留在连山寨和抄袭都比较艰难的程度,说到底还是人才匮乏导致的结果,即便有现成的机器,却没有熟练的工人操作,现成的技术,却无法理解和应用。

当然,苏联的工业底子已经比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要好太多,至于缺口和短板只能一步步解决,而这个过程注定是比较缓慢的。

前世即便到苏联解体前,苏联庞大的工业体系,也有相当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尤其是轻工业领域更是完全落后于西方世界。

至于现在,苏联不仅轻工业拿不出手,重工业也十分落后,也难怪约瑟夫没有和帝国主义国家硬顶到底的底气。

……

1927年3月2日。

莱茵帝国,贝拉市。

贝拉是东非最重要的化工业中心之一,近些年来,贝拉更是已经成为世界化工产业的新中心之一,汇聚了大批优质企业落地。

作为东非东海岸的港口城市,贝拉靠近原料产地,能够有效利用东非南洋殖民地的石油资源,未来北海湾(波斯湾)的油气资源得到开发后,也能通过海运便利的输送到此地。

同时,贝拉距离东非的三大煤炭产地,太特省,波西米亚省和汉萨省距离都不远,这也就意味着贝拉市能够获得相对廉价的基本原材料供应。

在市场方面,贝拉市背靠东非中部工业地带,也就是中央省,波西米亚省和洛林省,太特省等东非重要工业省份,同时也能方便对外出口工作的开展。

资源,市场,交通,政策,人才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这使得贝拉市在20世纪初成为东非毋庸置疑的化学工业第一城。

所以,考察东非的化学工业发展,绕不开贝拉市,1927年初,帝国皇储弗里德里希亲自到贝拉市视察。

罗德西亚省和贝拉市的官员们亲自到贝拉市火车站迎接皇储专列的到来。

上午七点,专列缓缓的驶入贝拉站,如今东非列车大部分已经换成了内燃机车,而帝国皇室专列也是如此,至于原来的蒸汽专列则被送进了东非国家交通博物馆,供帝国民众参观。

除此外,东非部分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也已经完成,电力机车在东非也有一定的占比,但是这种电气化铁路只有在特定区域才能见到。

而皇室专列目前显然不会采用电力机车牵引,不管从安全性还是可靠性,亦或者交通通达性的角度来说。

很快弗里德里希西装革履的出现在车厢门口,和欧洲诸多王室不同,莱茵帝国皇室在衣着上更倾向于日常化,注重舒适性。

而欧洲君主贵族或者领导人,这个时期以军装为潮流,尤其是德国,法国,奥匈帝国和苏联等欧洲大国,就比如德皇威廉二世,苏联领导人约瑟夫等。

如果不考究衣料,做工,品牌,个人气质等因素,就弗里德里希的打扮走在帝国街头,都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欢迎皇储殿下到来我们省视察!”罗德西亚省高官皮埃尔热切的上前说。

贝拉市是罗德西亚省的省会,所以这次迎接弗里德里希的人员,既有省里的高官,也有贝拉市的官员。

弗里德里希公式化的和皮埃尔等官员打了招呼,随后开始四处打量起来。

“贝拉站看起来有些拥挤,规模小了点。”

皮埃尔解释说:“皇储殿下,贝拉站建立的时候,贝拉市还仅仅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城镇,当时也没有考虑到如今规模发展到这么大。”

贝拉是东非排名前十的城市之一,近几年人口已经突破一百万,而当初贝拉市车站建成的时候,当地人口仅有十几万,虽然当时的设计人员,按照五十万规模城市规划,应对未来贝拉市的发展,可现在贝拉火车站的运营也稍显吃力。

弗里德里希说:“贝拉已经成为了东非东海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甚至能够辐射到莱茵市等内陆腹地,贝拉火车站也应该扩建。你们的货运站,应该不会也像客运站这样吧!”

客运站小点,旅客可以选择公路出行,而铁路货运如果也超负载,那就有可能影响到贝拉市经济发展,甚至是拖累地区经济的发展。

就比如东非重工业基地的波西米亚省,贝拉市是其最重要的出海通道,如果铁路货运能力不足,这会极大拖累波西米亚省对外贸易发展。

对于这一点,皮埃尔倒是信心满满的说:“贝拉市的铁路货运能力绝对是能满足区域发展需要的,当初贝拉市建设时,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内陆经济服务,所以铁路设施的设计冗余是足够的。”

“至于客运方面,现在贝拉市确实存在短板,毕竟谁也想不到贝拉市会发展如此之快,而且当初贝拉市的产业也没有考虑到人员往来会达到如此规模。”

贝拉市靠的是工业起步,但是贝拉市如今显然成为了达累斯萨拉姆和蒙巴萨那样的开放性城市,海内外人员往来每年都在增加,而且贝拉本身是东非一个比较重要的交通枢纽,所以转车的人也比较多。

这些原因,让如今贝拉市火车站的运营超过了其设计上限。

皮埃尔接着说:“不过,我们已经准备建设新的车站,供应本地市民还有国内外旅客出行需求,如今贝拉市东站已经选址完成,正在准备进入建设阶段。”

弗里德里希对这个解释还是比较满意的,事实上,铁路方面显然不归地方政府管理,但是皮埃尔却能清楚的了解这方面信息,这也说明了他平时工作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