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无上真魔 分节阅读 7(2 / 2)

“灵龟峰”听到这个名字,林君玄突然停下脚步,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来。一些原本模糊的记忆突然清晰起来灵龟峰他原来是去过的小的时侯,他曾经和母亲一起去过那山上的古寺。

摇了摇头,等林君玄回过神来,发现那服务员早走了,一旁杜若瑶正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已。林君玄也没解释,径直往前走去。

一会儿后两个人打开房间,林君玄把背包往床上一扔,说道:“我出去趟。”

“等等,我也去”看着林君玄刚进来就出去,杜若瑶赶紧把背包一扔,也跟了出去。

“师傅,去灵龟峰”街上行人渐多,拉开了辆面的车门,林君玄坐了进去,同时对前面的司机说道。

“好咧”司机应了一声。

“灵龟峰我也要去”杜大小姐尖叫一声,拉开车门也坐了进去。十分钟之后,面的在一处树木茂盛的地方停了下来。

“沿着这条路下去就是了,下面路陡,车进不去,你们就在这下吧”司机扭头对两人道。

林君玄没说什么,爽快的付了车费。两个人沿着崎岖的石道往下走。石道上每隔一段便有一个香火摊,一些四十多的居士在半山腰上叫卖香火,逢人便拦下问句,要不要香火。

买了把香火,两个人又往前走了几分钟,便看到一座新建中的红楼庙宇隐没于林间,新的庙宇周围有很多工人正忙碌着。林君玄找其中一个民工问了下路,那民工指着对面古柏苍苍,苍松掩映的山头,告诉两人,那便是灵龟峰。

两座山间,有一座小石子铺就的林间小径,小径边缘长着些青苔,明显有些年头了。一路往前,人渐渐多起来,都是些还愿的香客。再往前,一条宽敞的石道两侧,坐着一排算命的,都是仙须寿相,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

“小姐,看你满面红光,两腮红若桃,正是姻缘到来之相啊,来来来,让老道给你看看,算不准不要钱”两人刚刚走近,一个穿着道服,两鬓微白的算命先生远远的便对杜若瑶招手道。

杜若瑶本来跟在林君玄身后,听那算命先生一说,脸上一喜,便蹲到那算命先生摊前,伸出了手掌:“真的那你给我算算”

那老道士长得倒是仙风道骨,但林君玄无意中一看,却瞥见那道士敞开的道服内露出一截诺基亚手机,心中暗自摇头。但他也不点破,任由杜若瑶伸着手掌,跟那算命先生兴致勃勃的攀谈起来。

灵龟寺就在头顶,沿着石径小道转个弯就是寺门口了。留下杜若瑶在那算命摊,林君玄迈开脚步向山顶走去。眼前一幕幕熟悉的景象,林君玄终于确定,他是来过这里的。

灵龟峰面江而立,一面是陡峭的悬崖,另一面则是莽莽的山林,而灵龟寺就屹立于山顶。远远的,一阵浓浓的香火气息便从空气中传来。袅袅的香火一股股,直冲上天空。络绎不绝的香客不断穿梭于山门中。

在山门甬道中,林君玄见到了此行主要的目标之一乾隆古碑。这是一座残碑,石碑周围烟薰火燎。过往的香客不少,却没什么人注意这个古碑,人人都是直接冲着庙里的大菩萨去了。

驻留在残碑前,林君玄伸出手掌摸去碑面上的灰尘,读起碑文来。这是一座记事碑,碑文上记载,这座古庙兴建于乾隆二十年,由于山中安静,很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后来也有些游方和尚看这里风景好,索性驻扎下来,这里也便成了一处真正的寺庙。之后的岁月,这里五年的时间居然三次失火,此庙多次重建,山中的和尚也走了,文人墨客也不再来此,以至于渐渐没落。

碑文是以隶书写就的,内容也很简单。也怪不得寺庙中后来的和尚任由这块残碑铺满尘埃,也不去管他。这座古碑即没记载什么出名的人物,也没记载什么特别的事情,总的来说没什么价值,估计就算盗碑贼也不会对它感兴趣。

庙里都是菩萨,林君玄在庙里逛了一会儿,看杜若瑶还没上来,便想下去看看她。从山门出来,转个弯,林君玄看到杜若瑶正坐在那算命先生旁边兴高采列的讲着什么。

“君玄,快过来,这位先生讲的故事好有趣啊”杜若瑶眼尖,即便与这算命先生聊兴正酣,也及时的发现了林君玄的身影。

“讲故事”林君玄心中一愕,算命怎么跟讲故事挂上钩了。走到两人身边,林君玄听了几句,心中不禁产生好笑的感兴。这位杜大小姐明明是来算命,不知跟这算命先生怎么扯的,居然扯到了一些这些山村里的流传的异事。

林君玄搬了一个矮登子,在两人身边坐定。老道士也不在乎旁边多了一个人,继续兴致勃勃的说着。

“当年搞上山下乡,那个时侯,老道我还是个愣头青,随着大流插进了玉山北村的一个公社。我去之前不久,公社里发生了一件异事,在社里闹得沸沸扬扬。我当时也在那里,听到了那个故事,便记下来了。”

第十章老道人的传说

“我听说这事的时侯,还是二十来岁来着,那会儿正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侯,流行吃大锅饭。我插队到了玉山北村的公社,就离这里不远。我插进去的那会儿,这事才刚发生不久,在那个公社里闹得沸沸扬扬,事情是真是假,我是不知道,我刚听说那会儿,很多人信誓旦旦,说他们亲眼所见,绝对假不了。这种事情人云亦云,亦真亦假,没法辨个真假。事情,是这么回事”

“公社成立不久,人多嘴杂,也没有人去具体统计到底一个队有哪些人有多少人。这个故事,最开始是一个李姓的农民最先发现的。每天吃大锅饭的时侯,他发现他的那张桌子,总是会准时出现一个怪人。那人身材挺壮,就像一座铁塔。每天开饭的时侯,他总是准时出现。挽着裤腿,戴着一个破旧的斗笠,仿佛刚从田里干活上来,但他的裤脚上从没有泥巴。开饭的时侯,别人几个人围在一堆一边吃饭,一边大声笑谈,但他只是闷头吃饭,既不脱斗笠,也不和别人交谈。他吃饭的桌子因为是阴暗的一个角落,不太显眼,那么高大的一个汉子,开始始终没引起什么注意。他吃得很快,别人还快吃完的时侯,他已经提前吃完了。也没有人注意到他是什么时侯离开的。”

“公社成立不久,人杂,谁也不知道他是哪个生产队的。由于同在一个桌子吃饭,时间一久,那李姓农民也就渐渐注意到他了。即使主动跟他说话,那怪人也不答理,每次他问,那怪人就会比平常提早一会儿消失。那李姓农民开始只当那汉子性格怪异,不喜欢和人交谈罢了。那李姓农民也是好奇心使然。渐渐的,他发现,整个公社的人,大伙一起在劳作的时侯,从没有人见过那人。问一个个生产队,都说生产队里没那号人那么高大显眼的一号人,只要稍微描叙一下就印象深刻,哪里还能不知道队里有没有这号人。”

“那戴斗笠的怪人好像知道李姓的农民在调查他,随后的几天里,每天他都很晚才出现,有几次饭还没吃完,就匆匆走了那李姓农民一直有留意他,但硬是没发现他是怎么走的。”

“接下来的二个月,那戴斗笠的怪人再也没有出现了。正当李姓农民以为这个插队的家伙再也不会出现时,他又是和平常一样出现,在同一张桌子,同一个位置吃饭,似乎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那李姓农民迷糊了大半年,心想这次怎么也不能让他逃了,一定得揪出他的真面目。他往饭盆里拨了点饭菜,装着吃了点,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那怪人。”

“怪人刚一转身,他就在放了饭盆,快步跟了上去。怪人往哪走,他就往哪走,追的有些急了,他就听那怪人低声喝道你这汉子,我只是吃口饭罢了,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