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2节(1 / 2)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物税和役制在向货币税过渡,户丁税也在向土地税过渡。

而且国库由于得到了更多的役银,来年会有更多的资本发展其他产业和学院。

“桂大人之前,是被朕调去内阁了是吧?”虞璁头都不抬的看着奏折,又从头再看一遍,心里反复的咀嚼思索。

“是的,陛下。”

“这样吧。”虞璁大致懂了其中的用意,抬头道:“朕封你为经部左侍郎,但官抬一品,同样有尚书之誉。如何?”

之前桂萼的力量被他着手削弱,以至于如今跟张璁心怀不满,也没有办法。

但是现在重新给他尚书级别的待遇和重视,恐怕朝堂中又会不一样。

严嵩也好桂萼也好,这政堂里还就是得留着两兽相争,搅活一池子的水。

如果朝廷上下都太平无事,那他们所有人都会集结合力,来怼自己这个皇帝了。

——把矛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政治智慧之一。

“谢——谢陛下!”桂萼没想到这么快就会得到重用,忙不迭跪下行礼。

虞璁拿着他的奏折,指节不紧不慢的敲着桌子。

“但是,在经部中,有一条红线,你是碰不得的。”

有些话,说明了也无所谓,免得又生是非。

“王守仁,不是你可以非议的人。”

因为你不配。

第33章

从正月的假期过后,虞璁就有个意外的发现。

好多官员的脸上都喜气洋洋的,明显不是一般的有干劲。

虽然这跟朝廷额外发了笔奖金有关系,但绝对还有其他的原因。

皇上琢磨来琢磨去,很快想到了问题在哪里。

王守仁来了啊。

这王老头虽然还是老学究的做派,平日不收礼不营私,但是没事儿就广开门庭讲学,在能控制秩序的情况下也允许庶人进来听道。

正因如此,他就像一颗定心丸一般,在无声的安抚着朝廷里各类信仰心学的官员。

而且由于他做了经部尚书的关系,近几个月来对经部的反对之声也越来越小。

如果是现代的话,徐阶大概抢着想当王老师班里的班长了吧。

虞璁虽然被王大人一圈弯弯绕绕的讲的有点迷,但偶尔有空也会带着鹤奴去听听顺便吃个茶。

鹤奴平日私下里嬉笑玩闹没个正形,一到王大人府里就乖得跟见着自家爷爷似的。

这大概就是知识的力量吧。

后来发现皇上也隔三差五过来的官员越来越多,君臣的关系莫名的就好了不少。

大部分人都是看破不说破,仿佛在和皇上一起保守着同样的秘密。

当然谁也没胆子说出去——万一就掉了脑袋呢。

那天从云禄集回来之后,陆大人去了趟王大人府里,说了皇上请他钓鱼的事情。

这不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王守仁一拍巴掌,还给陆大人多塞了包点心,第二天一吃完午饭就笑呵呵的去了。

这头虞璁巴不得有王尚书来陪自己摸鱼,也正好能喘口气,不被那些朝臣们用各种事情烦死。

黄公公唤宫人备好了鱼竿鱼饵,鱼饵里还特意剁了虾茸,生怕哪里照顾的不周到。

两人在太液池旁边绕着走了一会儿,挑了个又能看见宫阙楼台,又树荫舒展的地方,就差请个弹琵琶的在旁边唱小曲儿了。

等皇上一落脚,鱼竿甩进水里,还没等聊完六部里谁又娶了个小娘子,杆儿就又动了。

这回有黄公公在,哪里敢让皇上被溅的一脸水,直接就手脚麻利的帮忙捞鱼了。

一钓上来,竟然是一背鳍上串着三根红线的鲤鱼。

黄公公在看清那三根红线的时候愣了半天,颤巍巍的把鲤鱼给捧了出来,拿给皇上看。

虞璁瞅了一眼,笑道:“谁这么闲得慌,还在这鲤鱼的背上栓了根绳子?”

“皇上!可不得了!”王守仁一见着那鱼,连自个儿的鱼竿都管不上了,直接两三步就走到黄公公身边,喜笑颜开道:“这鱼,是从天津游过来的,朝觐天子的!”

黄公公也是头一次听见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忙唤宫人搬个官窑彩陶大缸来,又舀了清澈的湖水,把这鱼老爷给小心翼翼的放了进去。

皇上见他们两一惊一乍的,好奇道:“红线总不是人串上去的,能有什么讲究?”

“皇上,您可有所不知,这天津过年的时候有个讲究,就是放生。”

这鱼儿啊,在腊八那天放生的时候,背鳍上要串一根红线,就当是个纪念了。

如果第二年这鱼儿又能被人钓上来,就已经吉祥的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