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xxxxxx
“好了,可以出击了。”李隽看着给炮火炸成一片焦土地蒙古阵地,下令进攻。
将士们呐喊着,在廖胜功的指挥下,好象下山的猛虎一样,直向蒙古阵地冲去。要是从天空望去的话,此时的汴京城下正涌动着一片海潮,当然这不是真正的大海之水,而是南宋军队的人流。
郑静和大手一挥,一下跳进河里,向岸边游去。在他的身后,不计其数的陆战队员和他一样,奋身跳进河里,游对岸边。此时的河岸,早已为无敌战舰猛烈地炮火夷为平地,蒙古人地抵抗已经不复存在。
当郑静和的郑字大旗与李隽地黄罗伞盖汇合时,汴京外围的蒙古军队已经全部清除,南宋的大军已经抵达城下,高厚的汴京城墙清晰地出现在眼里。
自从二圣被俘,宋室南迁之后,再也没有南宋军队出现在这里,就是岳飞统率下的功勋卓著的岳家军也没有做到,他们之所以没有做到不是因为他们无能,而是因为赵构的无能所致。一百年后,南宋的军队终于第一次出现在汴京城下,这事本身就具有无法言说的历史意义,将士们心神激荡,激动难以自已。
更让将士们激动的是李隽的黄罗伞盖出现在视线里。自从宋室南迁之后,就没有一位皇帝到过这里,李隽车驾的出现对于将士们来说,比神明还要让人敬仰。
“皇上万岁”一阵惊天动地的喊声道出了将士们的心声。
他们无数次喊过这句话,可是这次的情感比任何一次都要饱满。因为光复汴京是无数志士的心愿,这一心愿存在了一百多年,却无人能够实现。而现在,在李隽的策划下,南宋大军已经把汴京团团包围了,光复已是指顾间事。
李隽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道:“当皇上的感觉真是太好了”虎目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宋室南迁之后,并非没有机会光复中原,撇开岳飞开创的大好形势不说,只要有一个明君,改革内政,革除弊端,做到内修政务,外务攻战,南宋虽是拥有半壁江山,很快就会恢复过来,就可以起兵北伐。对于这点,我相信熟悉宋朝历史的朋友们一定会赞同。李隽是万万想不到光复汴京这一历史重任居然由自己实现,心中的激动非笔墨所能形容。
廖胜功,郑静和齐皆点头,他们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一百多年来,不要说光复汴京,连看一眼汴京城墙都不可得,比登天还要难,现在汴京的城墙是那么的真实,真真切切地就在眼前,任谁都会激动,都会落泪。
xxxxxxxxxxxxxxxxxx
听着惊天动地的万岁声,巴布尔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喊道:“完了,完了,我们外围的军队全完了。”
要是换个人,当此之情不是伤心绝望的话,也是感到难以处置,而忽必烈的表现却是让任何人意外,他蹭的一下站起来,浓眉一轩,虎目中精光暴射,道:“南朝的皇帝到了,朕这就去会会他”大步而出。
第三卷汴京篇第七十一章光复汴京下1
“皇上,下令进攻吧”廖胜功很是振奋地提醒李隽道:“现在,朝廷大军云集,将士们士气高涨,只要皇上一声令下,汴京朝夕可破。”
他的话立即得郑静和的赞同,道:“是啊,皇上下令吧”
李隽摇头道:“你们说得有道理,要是进攻的话,汴京很快就会给攻破。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汴京是我们大宋朝的首都,要是一阵炮火打过去,会给打得破败不堪,最后还是我们大宋朝的损失。”
汴京在南北朝时期就曾经成为都城,有不少历史建筑,要是一鼓作气打进去,无论如何尽力何护,也会有所损失。相对来说,收复汴京和保护这些文物来说,当然是收复汴京更形重要,不过,要是能够保全而又没有保全,对于李隽这个学者来说那是人生的遗憾。
再者蒙古人在历史上以善长破坏闻名,虽然忽必烈比起他的祖辈更善于建设,破坏性要少许多。但是,无法排除他在恼羞成怒之下仿效他的先辈进行大破坏的可能,要是这样的话,汴京必将遭到一场浩劫,要是给忽必烈“破坏到不能再破坏”,光复之后其意义已经大为下降,不仅是李隽个人的遗憾,也不仅是宋人的遗憾,还是华夏民族的遗憾。
长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都知道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强盛的王朝,按理接下来的王朝定都长安是顺理成章地事情。然而宋朝却定都汴京,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长安遭到过毁灭性的破坏。
历史上的侵略者们,当他们侵略胜利时,偶尔会发一点好心保护一些东西。一旦他们失败时,往往会有组织地破坏,二战时的纳粹和小鬼子都曾这样干过,不知道多少本该保存下来的东西却因为他们的暴行而给破坏掉了。
因而。李隽地担心并非多余,也是不得不做的一道题目。
“皇上所言不无道理。不过,臣以为保全汴京固然重要,收复汴京更加重要。”廖胜功委婉地告诉李隽还是先拿回汴京再说。
李隽哪有不明白他地意思,笑道:“早点光复汴京是我们的心愿,是华夏付出一百年努力的梦想,朕也想早点进城去看看大宋朝的首都。可是,我们不能不谨重行事。我们得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把汴京光复,还要完城归宋”
“办法倒是有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郑静和沉思着道:“要忽必烈不抵抗,乖乖地交出城市。不过,这也太难了,臣以为忽必烈无论如何,肯定会抵抗到底。”
廖胜功很是赞同郑静和的看法,道:“忽必烈要是不抵抗到底。他就不是忽必烈了。皇上,臣以为可以命令特种部队进城去,侍机抓住忽必烈。只要抓住忽必烈,汴京将不攻自破。”
“不仅是汴京不攻自破,整个华北也会不攻自破。”李隽把廖胜功没有发表的看法说出来,道:“在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