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隽不是一个喜欢扰民的人,他最不喜欢动不动就给老百姓弄些徭役之类的事情,最后由李隽拍板:朝廷以一钱银子一只老鼠的价格向老百姓购买。
朝廷花银子买老鼠这事在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惊世骇俗说不上。让人足够惊奇肯定没问题,李庭芝他们是愣了好久才回过神来。李庭芝以政治家敏锐的洞察力马上总结道:“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还可以给他们创收,老百姓参与地积极性会大为增加。二是现在人手紧张,要是派成徭役的话,会影响其他方面的进展,花银子的话就不同了,可以调动其他的力量,比如无事可做的那些人也会投身其中。”
李庭芝的概括无话可说,这事就这样敲定了,马上执行。当然,为了保密,布告上说的是老鼠为害虫,朝廷要大量消灭之,不允许老鼠再危害人间。
收购老鼠这事着实奇特,但是这种和现代医学紧密挂钩的事情,就算让蒙古人知道了他们也不知道李隽的用意何在,不会过多地关注。
当李隽地计划取得成功,蒙古马匹大量死亡时,忽必烈才知道原委,很是后悔地说“我原本是为了毒杀南朝地战马送去的五千匹问题马匹,没想到竟然成就了南朝,让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足够地马瘟病源,我们的马匹因此而大遭殃,我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你说得对,你只能治人,不能治马。”李隽很是赞同常瑜的话,道:“你要明白,我要你们父女俩也参与的意图,就是这马瘟尽可能不要传染给人,朝廷主要是针对马匹,不针对人。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想让老百姓多死伤。”
常瑜和常凤瑛都是很好的良医,李隽要他们参与进来就是要他们确定这种马瘟是不是具有在人群中传播的可能性。要是这种马瘟能在人群中传播的话,无异于现代社会的禽流感之类的疾病,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老百姓死伤无数
“皇上仁德”廖胜功,杜大用,胡苟,常瑜这些陪同之人齐声赞颂李隽的仁心。
常凤瑛眨眨好看的凤目,以粉丝崇拜偶像的口吻说道:“皇上,你真了不起,什么事都为老百姓着想。大宋朝有你这样的皇帝,老百姓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份”
“是啊,是啊,常小姐说得对”廖胜功他们附和。
李隽摇手打断他们再拍马屁,道:“你们不要说好听的,为老百姓谋福祉,正是谋国者的职责。唐太宗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谋国者不为老百姓谋利,到头来一定会给老百姓倾覆。”
顿了顿,道:“还要多少时间才能确认”
胡苟想了一下,道:“回皇上,在一个月内就可以确认。”
“那就好,等你们确认了之后,就可以大量喂养老鼠。”李隽眼目中闪着神光,道:“忽必烈不安好心,送了我们一群带瘟疫的马,朕就送他十万只老鼠,让他想后悔也无法买到后悔药”看着廖胜功问道:“老鼠够用了吗”
“皇上请放心,现在已经有十一二万只老鼠了。要是不够,还可以再收购。”廖胜功很是兴奋地道:“这种别开生面的打击方式,不在七书之中,任忽必烈再聪明十倍也是想不到。皇上,此战之后,三十六计又会多出一计群鼠计。”七书是指武经七书。
“现代社会的细菌战,病毒战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要是照你的说法,不知道三十六计要改成多少计呢”李隽在心里偷着乐,问道:“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杜大用和廖胜功齐声道:“请皇上放心,万事俱备,只欠老鼠”
第三卷汴京篇第三十二章大都风云上
按:先回答朋友们一个问题,有朋友质疑海战的地点错误,我的回答是没有错,是发生在地中海。古罗马帝国其实就是一个环地中海的帝国,在地中海上发过很多故事,比如庞培扫灭地中海里的海盗,罗马元老院要他三年内肃清,他只用了三个月。大西庇阿在西西里岛征招军队,跨过地中海进攻古迦太基本土,迫使古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从罗马境内撤军,最终在扎马一战大败汉尼拔。古马其顿国王,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大帝跨过地中海,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登陆,开始了征服世界的著名军事行动。拿破仑东征,也是从地中海开始的。
“皇上,柳将军那里的压力很大,臣以为我们是不是考虑把我们埋伏的力量启用,给柳将军以有力的支援。”廖胜功向李隽做战报分析,道:“皇上,柳将军冷静沉着,智谋出众,性格坚毅,勇气可嘉,不是一个能为困难所吓倒的人。他在战报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情况很紧急,臣却从中得出他那里的压力很大的结论。”
廖胜功对柳河子的评价,李隽很是赞同,道:“廖将军说得对,柳将军不是一个轻易为困难吓倒的人,他发来这样的战报,无异于是在问我他的去向。这也难怪,要是让柳将军在中原站稳了脚跟,无异于在鞑子的胸口上插了一刀,忽必烈无论如何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存在,他会调集大量的军队向柳将军压去。”
“地确是这样。”杜大用很是赞同他们的分析。道:“臣也以为现在是该想个办法,给柳将军减轻点压力了。”
李隽思索着道:“我路过中原回临安,没打算在中原闹出什么动静,只是想调查一下中原的情况,好制订出周密切合实际的计划,没想到竟是遇到这种事情。说实话,当时我是很不想管。但是我又不得不管。现在,这千斤重担压在柳将军身上了。真是难以为他了。
“动用我们坦伏的力量,现在还不是时机。现在各方面的准备还没有完成,要是过早暴露出来,让忽必烈把这支力量破坏掉了的话,对于我们来说是得不偿失。”
廖胜功皱着眉头道:“这事还真难办。要是柳将这里不能站稳脚跟地话,对于北伐大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要是现在就动用埋伏地力量。对于北伐的损失更大,还真是让人难办了。”拍拍额头,很是无奈。
“我想过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柳将军撤出来。”李隽狠狠一握拳,有点心不甘地道:“我们将会损失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但是要查不撤的话,损失还会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只能撤了。”廖胜功和杜大用两人不太赞成,李隽意味深长地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廖胜功和杜大用对望一眼,微一点头,道:“虽是可惜。也只能如此了。”
“你们同意了就好。给柳将军回复,是向北去关中,还是向西去汉中,还是向南去江汉之地,我就不限制了,要他相机决定就是了。”李隽口述命令,道:“尽可能减少损失”
廖胜功领命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