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06(2 / 2)

立时有人忍不住笑起来。弱马这事,很为人瞧不起,他却高声嚷嚷。要人不发笑都不行。

就是景帝也是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来。周阳把他那副自豪样儿看在眼里,不由得莞尔。

“大人,您别笑话。”这人的声音一点不见小:“这狷马可有道道呢,一个不好。就会伤口化胳,甚至死掉。这取卵更得小心,”

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如何取卵,如何缝合伤口,如何治刀伤,一一道来,头头是道。

“骗马还有这么多道道”景帝听在耳里,奇在心头,要不是亲耳听到,还真不相信崩马有这么多的技巧。

主父偃、簧婴、冯敬三人谁个不是如景帝一般惊讶

尽管周阳知道箱马虽然不为人瞧得起,也是一门学问,听了这人的话,仍是不免一阵惊讶。周阳惊讶的不是弱马的讲究多,而是此人对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有些已经可见现代兽医学的端倪了。

他主张要对刀伤用药,力避发炎化脓,只不过没有用现代术语说出来罢了。

马政官员问询一些问题。此人一一回答。这些官员都是此道好手。一听便知他没有说假话,于狷马一事极为精熟。

“好”马政官员点头道:“你精于骗马,这很好。皇上要推行马政,大汉要大量驯养战马,你这崩马的本领用得上。从现在起,你就是朝廷的官员了,俸禄三百石。”

三百石的俸禄,是很低阶的官员。这人不仅没有叹息。反倒是很欢喜:“谢大人,我是官身了,我是朝廷的官员了。”

品秩再低,那也是官,要他不欢喜也不行。

马政官员脸一肃道:“你听好了。皇上说了,只要你做愕好,皇上晋你爵,荣你身,让你享受荣华富贵。可是,你不尽心竭力,出了事。你罪责难逃”

“大人放心”的记住了记住了”这人一脸的笑容。

“呵呵”景帝抚着额头,甚是欢喜。不看不知道,一看方知,竟然连弱马这事还有如此多的道道。

景帝大步一迈。又去下一处,来到赵过挑选种庄稼人才的地方。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景帝非常重视。

只见赵过坐在短案前,正在挑选人,一脸的严肃。

他面前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农,一脸的风霜之色,老脸皱纹。站得毕恭毕敬。

“这么老的人,能种庄稼”景帝有些难以置信。

“皇上有所不知,这种庄稼的人。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这老伯,是一把好手。”主父偃略一打量老者,为景帝释疑。

“哦主父偃。你就这么肯定”景帝仍是有些不信。

“皇上。你瞧,这位老伯与众不同。”主父偃的观察不弱:“他身上有太阳的慧黑色,这是久经太阳晒所至。还有,此人脸上没有菜色,和肉食者的脸色无异,臣料定,此人家境不错。不仅粮满仓,还养有家畜,食有肉。”

食有肉,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值一提。在当时,却是天堂般的生活。一个老农若是食有肉,那的确不一般。要想养家畜。就得有粮食。结论就是此人很善于种庄稼。

景帝把老农一打量,果如主父偃所说,此人的脸色不错,没有菜色。再一打量主父偃。不由得莞尔,主父偃是寒士,于菜色肉色一瞧便知。

“老伯,你有何长处”赵过问道。

“禀大人,老朽别无长处,善种庄稼。”老农开始回答:“老朽对择地择时锄

接下来,老者一一道来,什么时间下种,下种多少,什么地种什么庄稼,锄草积肥,无不是经验之谈,赵过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是听得不住点头,赞道:“老伯,你种庄稼太屈才了。你应该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其他的人,我命你为稻田使者,你可愿意”

稻田使者,相当于现在的农业技术员,对于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来说。正合适。

“谢大人”老农抚抚额头。有些为难:“大人,老朽只会种,不会说,嘴笨。”

“老伯,你就照适才所言来教人便可。”赵过笑笑,温言道:“老伯家境不错,家里养有家畜,这积肥就方便了,你呀,一定要把这也教给他人。”

我们现在用化肥,用锄草剂,机械化生产,飞机播种,用家畜积肥在现代社会根本就不入人眼。可是。在汉朝,这是创举,非常值得。

“谢大人。”老农依然有些迟疑:“夫人,老朽不识字呀。”

“这好办”赵过很是温和的道:“只要老伯用心,我给你派一个。书吏,这文秦一事,就交给他办了。嗯,老伯善种庄稼,没数十年的经验不会如此老道,俸禄六百石。”

“六百石”老者大是惊讶。继而就是欢喜无已:“谢大人,谢大人”

“老伯,你一定要用心。你家境不错,家里人都有肉吃。可是,大汉很多百姓没肉吃。若是庄稼种好了,有余粮,可以养家畜,百姓就有肉吃。”赵过鼓励道:“皇上说了,要大汉百姓粮满仓,食有肉,你千万不要辜负皇上的期望”“皇上圣明呐”老农有些动情的道:“皇上把老百姓放在心里,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了”

老农的话很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澡,却是真心的赞扬。景帝听在耳里,大是受用,眼睛眯了起来,不住点头,这比千篇万篇煌煌之言更让人满足呀。

“周阳,赵过这人,作荐得不错”景帝冲周阳笑笑,赞赏不已。

“他做了一批髅车,发给百姓使用,百姓都说好。可是,时间太短。不能做得太多,要不然,今年的收成会好上许多。”景帝大是惋惜。

“皇上,只要有了人才,这时间会追回来。”周阳宽慰他一句。

“说得好”景帝点点头,带着周阳他们接着查看起来。

景帝要振兴百业,这次招纳的人才真是各行各业的都有,这查看起来。费时好长。费时虽长,收获也不错。景帝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方知每一行都所在,既是惊讶。又是欢喜,对周阳提议办学一事,更加赞成。

这些人的经验很丰富,不乏创造精神,却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不读书,不识字。正是因为他们不读书,不识字,这才采取面询的方式挑选。要不然的话,完全可以采用策试的办法,发给他们笔墨竹简,要他们写出来。

一通查看下来,周阳很是惊讶。让周阳惊讶的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力惊人,尽管周阳知道我们祖先的创造力惊人,却是没有想到是如此的惊人。

铁匠已经发明了精钢烬造法,那是一锤一锤去锻打。在当时,钢铁的得来,主要是靠反复锻打,这叫百炼钢,这没什么好说的。问题在于。铁匠不仅锻打。还发明了油浸粹火之术,这是一个创举。

“若是他们都读过书,识得字。这技艺会更加精湛。”景帝最后下了结论:“办学这事,雷打不动。联宁愿与匈奴晚些大战,也要把这事办好这是国之根基呀”

只要有了人才,百业振兴,汉朝的实力就会更强大,匈奴虽然强横。也是无能为力。对景帝这结论。周阳他们完全赞同。

查看完了百业技巧之事,就剩下最后一事,就是经国之士的策论了。这是重中之重,景帝决定次日举行,并且景帝要亲临。

经过一天的巡视,周阳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