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哪有声音”南宫公主没有她的耳音,听得不明所以。
“是长城大捷”窦太后眼盲之人。耳音极佳,凝神静听一阵,终于听出眉目了,喜慰不胜:“南宫,这一仗,大汉胜了”
“打胜了”南宫公主尽管一直在等着这消息,可是,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时,她仍是激动不已,双手捂面,呜呜的低泣起来。
“南宫,别哭让姥姥听听。斩首是多少”寞太后左手拍着南宫的玉背,凝神细听起来。此时的长安,到处都就在吼着“斩首十万”只是,她处在深宫中,听得不太明白。
细听一阵,方才听清,猛的站起身来,用力过猛,身子一晃。差点摔倒。慌得南宫公主忙扶住,吓得不轻:“姥姥”
“没事”窦太后的喘息很是急促:“南宫,你知道斩首多少吗十万呐斩首十万呐大汉从未有过如此胜仗”
右手抓起龙头拐杖,不住点动。每一下点动,就会发出重重的声响。她却是连点不停,一口气不知道点了多少下,嘴里仍是惊呼不断:“十万呐十万呐”
“斩首十万”南宫公尖惊讶得捂住了嘴巴。
“长城大捷斩首十万”
,万比
长信宫中发出惊天动的吼声。这吼声洪亮,山呼海啸一般,直上九重天。
出自宫中的太监、宫女、杂役之口。太监的声音尖细刺耳,宫女的声音娇嫩动听,截然不冉的声音。汇成了一首动听的喜悦之歌。
“南宫,去见皇上见皇上去”如此大胜,出自景帝之朝,羹太后身为景帝的母亲,那是何等的荣耀。此时此刻,她最想见到景帝,向景帝道贺,分享喜悦。
南宫公主扶住窦太后,快步朝养心殿而去。
此时的窦太后仿佛年青了二十岁。他已经瞎了的眼睛仿佛又能看见路径了,拐技点动中,如飞而去。竟然是轻车熟路,熟悉无比。
窦太后赶到养心殿,却不见景帝。一问之下,原来景帝去了宫阙。
窦太后在南宫公主的搀扶下。忙赶去宫阙。还没有到,就听见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响起:“大汉万岁”
“皇上万岁”
此时的景帝,身着皇袍,头戴通天冠。上朝时也是这身装束,却没有一点天子的穆穆之威,倒象个笑弥勒,脸笑意,一张嘴裂着。一双眉头绽放着鲜花,双臂不住挥动,浑身上下,透着一个“喜”字。
“大汉万岁”
景帝右臂奋力挥动,大嗥一声。
“大汉万岁”
宫阙下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出自狂欢的百姓之口。
自从大捷的消息一传开,整个长安就沸腾了,百姓放下手中的活计,尽情的欢呼、呐喊,渲泄着胸中的喜悦。
更多的百姓却是涌向未央宫,来到宫阙下,挥着胳膊呐喊。
当景帝喜滋滋的赶到时,宫阙下已是人山人海,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了。他们翘首以待,盼着景帝现身。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如此重大的喜事,百姓最想见到的就是景帝,最想膜拜的就是景帝。
“皇上万岁”
景帝一现身,山呼海啸般的吼声直上云霄,百姓齐刷刷的伏,叩起了头,更有人激动得呜呜的哭泣起来。
这一刻,景帝仿若处身云端。飘飘然,悠悠然,舒畅卑间流遍了全身。
“大汉万岁”
景帝身不由主的挥着拳头。大吼起来。
他一吼,百姓自然是跟着他齐吼。数十万军民齐声大吼,那是何等的威势,就是九天之上的浮云都给撕裂。声闻数十里之外。
长安,彻底的疯狂了
长安的疯狂,不过是整个大汉帝国疯狂的开始罢了。
长城大捷的消息不胫而走,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大汉帝国,凡有大汉子民的地方,就有喜悦
汉朝在匈奴的压制下,数十年抬不起头。一旦发威,仿若巨龙怒吼。龙腾万里,竟是以斩首十万的辉煌战绩告慰国人
这是何等的喜悦,这种疯狂一直持续,持续,足足一个月后方才喜悦散尽。
默默
高庙是供奉刘邦的祖庙,建在城北,靠近洛城门。
高庙占地数亩,有数十间房屋。除了最大的房屋用于供奉刘邦的牌位以外,其余的主要是给守卫高庙的兵士住宿用。
此时,守卫高庙的兵士挥着拳头。仰天大吼,他们吼的不是“大汉万岁”就是“皇上万岁”
第三卷边塞烽火第九十二章要命的追击
秋风如泣如诉,平凭几许悲凉之意。
原野秋风,吹得衰草好似海浪一般翻涌,奔腾远去,很是壮观。
暖阳高悬,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格外暖和,秋风的萧瑟凉意顿去。让人心情大畅。
秋阳、原野、连天衰草,大漠秋景,不乏壮阔,让人赞叹。
可是,逃亡中的匈奴毫无欣赏之意,他们有的只是无尽的惊惶。
“汉人有没有追来”
“好象没有汉人。”
“累死了,歇会儿。”
七个逃十中的匈奴,裘衣不金,皮帽不存,一脸的惊惶,狼狈不堪。一坐,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可恶的汉人,竟然不给我们马骑”
“汉人太可恨”
匈奴时刻没忘了骂汉人。汉人此番穷追猛打,追得他们无处可逃。无处可躲,让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时时刻刻处在惊惶之中。
最让匈奴气不过的是,他们竟然要靠两条腿逃命。匈奴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哪天不骑马象这番没有马。徒步逃命的事情,不是匈奴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也是少有的了,要他们不郁闷得要死都不行。
匈奴用他们所知道的最恶毒话语把汉人骂了个体无完肤,这才发觉肚子饿了,好长时间没吃东西了。
放眼一望,大漠茫茫,连只老鼠都没有,哪里有吃的。不吃,饿的没了力气,万一汉人追来,哪有力气逃命。
一个匈奴拔出弯刀,使劲土里。开始挖草根。虽然草衰时节,秋草枯黄,可是。草根仍然能吃。他一动,提醒了其余几个匈奴,拔出弯刀挖了起来。
七个匈奴,只有两个人有弯刀,其余五人的弯刀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没有弯刀,要挖草根就麻烦了。好在,一个匈奴还有几枝箭矢。他只有箭矢,至于弓,早就不知道扔在哪里了。
匈奴对弓箭有着特殊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