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17(2 / 2)

为此,吴世恭只能把一部分新兵补充到原汝宁军的部队中,又抽调出一万多名有经验的军官和老兵,新编了四个拥有人马各一万五千人的镇,以老带新,以此来加快成军速度。

反而是楚格的飞马镇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原明军中骑兵也不少,而且大多数接受过良好的骑兵训练,这些骑兵基本上都可以拿来就用。所以现在的飞马镇已经拥有了三个协一万五千骑,而大平军每个主力镇也配备了一个一千四百多骑的骑兵团,使得整支部队的机动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当然,其他的那些杂牌部队也同样在接受训练。不过这些士兵的素质就差多了。起码他们都面黄肌瘦的,还经受不起大平军高强度的训练,所以现在也只能以补充营养、调理身体为主了。

当然,现在大平军的盔甲、火器等装备也缺口很大,所以也只能先照顾那些精锐新兵了。不过如果把这些杂牌部队安排在城墙后面,放放冷箭什么的,那他们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从表面上来看,大平军新整编了八万新军,这数量也不算是少。可是为了控制和防卫住山东,迟明和熊正恩已经率领了两个镇三万新军开赴山东。更不用说辽东宁远、镇远这两城还需要援军去支援呢。

就如同现在的山海关是大平军的眼中钉一样,辽东的宁远、镇远两城也同样是满清的眼中钉。而将来大平军和清军的主战场肯定会围绕这三城展开。

原先余继的狼啸镇这一万多兵马,只镇守着镇远城这一座城池。而其中的三千部队甚至都是来投靠的辽东军户和蒙古牧民,并不怎么可靠,所以也只能让他们在城外的军堡中驻扎,并不敢放他们进城。

而现在的狼啸镇却占有了宁远、镇远这两城,那防守压力就更大了。

不过此次关宁铁骑的投降和大批明军投降清军,也使得在辽东的大批军民逃至宁远、镇远城。还有一些退往辽东的投降明军也叛逃了过来,这使得狼啸镇的兵马一下子膨胀到了近两万。

可是余继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部队和军民是否可靠,甚至还知道,按照以前的清军战例,那些逃亡过来的军民中,肯定混杂着大量清军的内奸,而且是汉人内奸,所以根本不敢完全相信任何人,也只敢让他们驻扎在城外。

但这些人又不得不接收,毕竟这些人的大多数确实是来归顺大平军的。而且随着人口的膨胀,粮草消耗的速度也变得飞快。所以现在的余继他们仿佛是坐在火山口上,不要说出城“打草谷”和屯田耕种了,天天防备着可能发生的叛乱,都使得他们全都绷紧了神经。于是余继是天天急报,向吴世恭提出需要增援。

第九百零三章皇家家事一

对于余继的急报,吴世恭也不能置之不理。可是因为山海关在清军手中,所以如果大平军要增援和运粮,一定要在长城关隘出关,绕个远道赶赴宁远、镇远两城。而且因为有着清军和蒙古部落的威胁,去的人太少也不行,所以吴世恭准备在开春以后,让姚亮带一个协,携带着粮草去增援关外的两城。

除此之外,不提那些杂牌军,大平军还要在京城驻守二万兵马,防备着前明势力可能发动的反叛。在通州大营还要驻防一万兵马守卫住这里的粮草。在北直隶西面还要安排一个镇一万五千人马,守住宣大这一线,并随时准备增援在山西的征西军。在京城外的丰台大营中,还驻扎着楚格的飞马镇,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机动增援各处。

这么一算下来,余下的大平军主力也就只余下了近九万人了。吴世恭把他们统一编成了征北军,任命了薛永利为征北将军,让他率领着这支大平军最精锐的主力部队,围绕着山海关组成了防线,防备着清军主力从山海关倾泄而出。

但是,包括一些大平朝高级官员在内的人都不知道:冈萨雷斯、黄定率领的水师陆战队,也在不声不响中扩充到了一个镇二万兵马。他们正在天津卫加紧训练,准备未来将要发生的平清决战呢。

看完了那些军情奏章,吴世恭已经是累得不行。他对叶忠道:“把余下的折子都搬到后面屋子去吧”

在吴世恭批注奏章的书房后面有间小屋。如果吴世恭忙碌得太晚,他就会在这间小屋中睡觉。不会回任何嫔妃的寝宫去影响他们休息。

一进小屋,吴世恭就在床塌上半躺了下来。他没有去管那些余下的奏章,想着要先休息一下。要与叶忠闲聊上几句。

当吴世恭住进皇宫以后,皇宫内当然要有一批太监和宫女服侍吴世恭全家。可是前明遗留下的太监和宫女数量实在庞大,总共人数都超过了三万多人。就是很多太监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不在京城,而且又被大顺军和满清杀了和俘掠走了一批,又逃散了一批,不过现在留在京城的人数也都超过了八千人。

而且这些人的忠诚度本来就值得怀疑。宫女还好。可以让汝宁吴世恭府中的侍女来替代,可太监就很难找寻了。

也就是汝宁军的监军叶忠与吴世恭相熟,叶忠以前又有着在皇宫内书房读过书的经历。所以在征询了他的意见以后。这次叶忠就与吴世恭的全家一起,从汝宁赶到了京城,担任了吴世恭随身的大太监。

“叶忠以后我可不会在宫中设什么司礼监、御马监这些监所。你这个大太监可能就不如你那些前辈威风咯。”吴世恭随意地说道。

“没什么”叶忠陪笑道,“能服侍皇上这样的英主。那就是老奴祖坟冒烟了。就是就是皇上要注意。您可要自称朕。”

“总是忘记”吴世恭笑道,“不过你们这些太监都进宫来服侍朕了,总得让你们还过得下去。”

“那奴才就替那些小兔崽子们谢过皇上了。”叶忠躬身笑道。

其实今天吴世恭对叶忠所说也只是吹吹风。在他的预想中,对于皇家太监机构的改革,已经不仅仅是大刀阔斧了,而是完全会是推倒重来。

将来的内监,不仅仅没有掌握重要权力的司礼监、御马监等机构,连采购等事物也将几乎全部划出。合并成一个单独的皇家事物部,将由吴世恭在汝宁的管家刘远来管理。这么一来。宫中太监和宫女的数量肯定会大大减少,连权力也将会荡然无存。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以后的大平朝中,国家财政将会和皇家支出完全分开。每年国家拨给皇家的年金只有总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左右,再加上一笔固定的皇宫维修费和国宴招待费,每年最多也就是二十万两。

当然,随着以后国家财政收入提高,每年的皇家年金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