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61(2 / 2)

在座的也没有人比周王朱恭枵更憋屈的了。他也就是名义上最高,但实际的好处却一点儿也拿不到。募来的兵归不了他指挥,而出的粮饷却由他出大头,而现在给汝宁军的赏金看起来又落到他的头上。真是只有奉献,没有索取的好王爷啊

“可万一吴汝宁不来该怎么办”终于有官员憋不住,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心。

听了这话,在座的官员都是面面相窥了,他们都不愿意去做那个乌鸦嘴,往那最糟糕的地方去讲。

可突然间,议事厅门口传来一阵爆喝,那正是开封府推官黄澎。那黄澎瞋目裂眦地喝道:“如事不可为,那下官就带死士掘开黄河堤坝,把民贼淹个水淹七军。”

议事厅内的官员立刻都震惊地看向了黄澎。过了好一阵,才有位官员喃喃地反驳道:“可这么一来,开封城也保不住了。”

“到了那时,还有他法可想吗只有玉石俱焚”

看着黄澎那癫狂的神情,议事厅内的官员们都是无语了。

开封城这里在癫狂,而金陵城也在上演癫狂的这一幕。

“本官奉圣旨募兵募饷。募兵之事由本官解决,准备先募兵两万。而粮饷之事就要依靠众位了。先需银十万两、粮三万石。”余子琏大声地说道。

在接到朝廷的圣旨以后,余子琏在第一时刻就行动了起来。今天在他的倡议之下,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南京六部侍郎以上官员、魏国公徐弘基等南京城勋贵齐聚一堂,商议这募兵募饷圣旨的具体执行事宜。

“可前些日子赈灾,南京库房内也无余银余粮,最多也就给余大人挤出银五千、粮一千五百石,再多可真的没有了。”南京户部尚书连忙说道。

“本官也知朝廷库房甚紧,不会为难大司库的。”余子琏一边说,一边朝南京户部尚书行了一礼,“可募饷之事不能拖而未决,本官就准备在一月内解决。”

“一个月”在座的官员们立刻骚动起来,有位官员就提出了疑问:“余大人军国大事可不是儿戏,您要在一个月之内募饷完成,这附近的州县走一圈都来不及吧还是不要妄言。”

因为余子琏的资历很浅,再加上余子琏的这个南京兵部尚书是个加衔,不是实授,因此在座的官员就没几个人把余子琏的话当真。所以这位官员所说的话也很不给余子琏留面子。

没想到余子琏接下来的话就像晴空霹雳一般劈了下来:“本官就是要在这金陵城募齐粮饷的,江南各府县的征募将在以后再说。”

“啊”

第八百章是不是疯了

余子琏也不管满堂惊呼声,他拿出了一张文告,对众官员说道:“此乃金陵城募征的名单和银粮数,诸位可传阅一观。会后本官将把此文告送至所有人家。”接着,他就把文告交给了身边的卢九德。

卢九德一看这文告,就马上眉头一皱。可他也没有作声,接着把文告交给了身边的魏国公徐弘基。而那徐弘基一看,就立刻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指着余子琏的鼻子就喝骂道:“余大人未经本公应允,你怎能把本公写在文告之上真是狂妄狂妄钱粮本公有,这次也愿捐输,可最多就出白银五百两、米百石。”

徐弘基身边的官员取走文告,定眼一瞧,只见文告的首行就是魏国公的大名,而在之下写着“银五千,粮二千石。”

其他的官员传阅了一圈,他们就偷偷地互使眼色,想要看着眼前的这场好戏怎么收场。

没想到余子琏根本是不动声色,他坐在椅子上是巍然不动,稳稳地说道:“此文告并不是商议,而是本官的决断。文告上所写钱粮各家都要定时交出,要不然,想要钱粮的,就别想要他那个家。”

“真是狂妄之极”徐弘基是气极反乐了。说实话,这些钱粮对魏国公府也就是个小数目。可余子琏既然想要募集,那也要好言相邀、讨价还价,之后再欢宴一场,那里受得了今天这样的霸王硬上弓这不是公然打南京城首号勋贵魏国公徐弘基的脸吗所以徐弘基在这里就是寸步不让。

“真的拿不出,余大人又能怎么样啊”徐弘基盛气凌人地说道。

“没怎么样破家而已。”余子琏轻描淡写般地针锋相对。

徐弘基再次气极反乐了。他嗤笑道:“好本公的国公府就在那里,看你敢不敢来破家。”

“本官正有此意”余子琏也是毫不示弱,“明天一早,本官就带着兵卒到国公府来取钱粮。”

“哈哈你进得来吗”徐弘基脸上的嘲笑味就更浓了。他的国公府,起码有着几百家丁。还有魏国公守备营三千将士作为后盾。让徐弘基殴打、刺杀余子琏,那他肯定不敢,可是动用人手堵住国公府的大门,那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了。

没想到余子琏突然爆发了,他猛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把撤掉身上的官袍,露出了满是伤痕的上半身,他对徐弘基吼道:“明日本官就带一百兵卒,如有人挡道,本官就杀进去。希望你国公爷也要做好准备。如果你有胆,也可以把本官杀死在你的大门口啊”

这话一说,顿时把众官员给镇住了。看着余子琏的杀气腾腾,徐弘基也立刻没了声音,现在的余子琏就像是战神下凡。而徐弘基仿佛是秀才遇到兵。

见到场面有些失控,一旁的卢九德连忙劝阻道:“两位两位家和万事兴余大人你也太心急了。公爷又不会反对募征。只要好好说就行了。可你这样也太扫公爷的脸面了。”

“没法不心急”余子琏当然也不想把场面弄得更僵。他一边穿着官袍,一边说道:“辽东、豫中两支官军接连失利,损兵折将超过三十余万。我们大明又有几个三十万这里早一日成军,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