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余子琏也不是傻瓜,鸡蛋碰石头的事他也没什么兴趣。不说崇祯皇帝对东林党的态度,只要看一下现在绝对敌视东林党的首辅薛国观和宠臣杨嗣昌吧余子琏就知道在这场争斗中绝没有什么胜算。
再说,余子琏对东林党也没什么认同感和感情。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沙场上用命换回来的,在其中东林党也没有出过丝毫气力。而现在自己却被东林党当成棋子,随意地摆弄牺牲,余子琏怎么样也不会容忍这样的蠢事。
既然惹不起,那就躲得起吧于是余子琏就决定放弃所有的一切,拒绝在官场上再玩了。朝廷想要汝州军,那就把汝州军献出来;朝廷要让自己离京,那余子琏就回自己的家乡;朝廷没办法安排自己,那就主动要求个南京的闲职,给朝廷解决了这个麻烦。既然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那就没有人再揪着自己的头皮不放了吧
所以当杨嗣昌主动与余子琏交心的时候,余子琏立刻很善解人意的一退到底,完全就是一副大公无私、不眷恋官位的模样。
可余子琏有些失算了,他低估了自己在崇祯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国难思良将,崇祯皇帝是怎么样也不会放弃显示出卓越能力的余子琏的。
只要明白人都知道:余子琏一返常州以后就处于了半离职状态,那个南京兵部侍郎就是个闲职。而在常州募钱募兵又没有硬性指标,天知道余子琏会练出几个兵。再加上余子琏不恋栈不去的态度,这更博得了崇祯皇帝的好感。
“湖广巡抚或郧阳抚治如何”崇祯皇帝询问道。
“那又置熊督师于何地呢”杨嗣昌反对道。
如果把余子琏安排到这两个直面农民军的地方,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准备来替代熊文灿的五省总督的官职的。要不然,不会让余子琏挂着一个兵部侍郎衔来低配于这两个官职。
虽然现在崇祯皇帝和杨嗣昌对熊文灿确实有些不满,认为他未尽到剿灭民匪之责,可是现在的他们也不想立刻替换熊文灿。因为崇祯皇帝和杨嗣昌正在部署朝廷大军要围剿盘踞在谷城和房县的张献忠和罗汝才呢。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崇祯皇帝和朝廷绝对不会临阵换将的,更不用说来个双头指挥,搅乱剿匪的大军了。
第七百零一章汝宁军的安排
“那应天、凤阳又如何”崇祯皇帝接着问道。
杨嗣昌没有直接回答,他分析道:“应天、凤阳故为重地,此地之亲民官不宜擅动。微臣知皇上所思,微臣也知余侍郎人才难得。可现在又难以安排余侍郎官位,斗胆猜测一下:皇上正为此事烦心吧”
“正是”崇祯皇帝点点头道,“爱卿正说出朕之所虑。”
“余侍郎此人,白手建起一支劲旅,不可谓不能;亲率所部敢战,不可谓不勇;思皇上所难而自退,不可谓不忠;知党人而远避,不可谓不智。可其久居地方,不知庙堂运筹,骤拔高位而无措,皇上正应扬其长而避其短啊”
这话一下子引起了崇祯皇帝的兴趣,他立刻向前挺直了身子,急切地问道:“杨爱卿快说”
“何为其短根基太浅,其功不显。余侍郎入官场十数年,有六年为地方上一知县,除其在河南的上官,其在官场上并无交游。而其在短短三、四年间由一知县骤拔为部堂上官,说实在话,朝堂众臣很多只知其名不识其人,又何来敬畏听命上传下达定会打上折扣,其做事也不能顺心如意,此大谬也。”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是连连点头,示意着杨嗣昌接着说下去。
“而余侍郎之功,传闻朝野之,无非是此次勤王斩杀五百多鞑子,其他之功外人大多不知晓,很难服众。可是皇上和微臣却深知余侍郎所为何其难也。无饷无兵之下练出一支过万人强军,屡屡作战而一直维持不败。遍数朝野之臣,无人出其右也。余侍郎真乃是朝中出类拔萃之能臣。”
“因此,余侍郎所长就是在地方练兵作战,如置其在应天、凤阳。空置其能难扬其所长,反而为不美。犹如虎入笼中,甚为可惜。”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立刻发问道:“难道杨爱卿是要朕大用余爱卿吗可让其空处闲职,又如何用其之”
“然也微臣正是看好余侍郎,想要让皇上大用之。”杨嗣昌笑着说道,“依微臣所见,现南京兵部正是其善处之地。因余侍郎之部已留京师,其赤手空拳出京难以施展,正需给其一支强军。而南京恰有黄、刘两总兵。也正需文臣领军。今后有事也无需南京镇守卢公公救急,正所谓人尽其用也。”
“还有,襄阳熊督师所长只是招抚,兵事非其所能。万一战事有失,也有余侍郎在南京弥补。不会让局面难以收拾。”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感到相当舒服。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笑着问道:“杨爱卿所言:是否对余爱卿要大用。却不急着大用”
“皇上圣明”杨嗣昌立刻行礼道。
“可可”崇祯皇帝却又皱起了眉,吞吞吐吐地吐出了几个字,而且下意识地看了看身后的幔帐。
在崇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他可是相当熟悉崇祯皇帝的习惯动作了。那幔帐后面可是待着记载起居注的翰林,所以现在的崇祯皇帝一定是有什么难以启齿之事要说。
于是王承恩眼珠一转,立刻问出了崇祯皇帝为难之话:“就怕余侍郎不知皇爷爷的苦心。心生怨望啊”
“放肆怎可背后说朕之肱骨”崇祯皇帝立刻大声呵斥道。
王承恩把脑袋一缩,反正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崇祯皇帝骂几句就骂吧,只要崇祯皇帝心中有数就行。而杨嗣昌也很明白崇祯皇帝的小手段。他仿佛像是没听到斥骂声一样,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明日微臣将会亲自拜访余侍郎,会让余侍郎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
听杨嗣昌亲口答应去做这个恶人,崇祯皇帝大松了一口气,事情能解决,又能够保证自己的名誉,这让崇祯皇帝是相当满意。而今天之事总算是解决了一件了。
崇祯皇帝和杨嗣昌的想法确实不错,俩人的意见似乎得到了统一。可是在事实上,在对余子琏的安排,俩人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崇祯皇帝是想把余子琏作为五省总督熊文灿的替补人选,而杨嗣昌是想把余子琏作为熊文灿的补锅匠。虽然在表面上看来,这两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事实上余子琏将来的地位将是天壤之别。说到底,杨嗣昌就不想让余子琏接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