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对于官场的老油子来说,刘十三打下定北城是大功不假,但是定北城成了华州军论战之地才是好处多多,只要是定北城是一个重要的训练基地,那么江峰和一干高官时时刻刻都会想到刘十三的功绩和表现,在领导心中始终有一个位置,这才是升官发财得宠的不二法门。
周围的人怎么想,与刘十三无关,驻守在州之后,大军收拾战场,整顿防备,还要安排民夫和战俘修筑道路,大明境内的道路虽然因为工商大兴的原因,整修的比从前好了许多,可是却缺乏保养,对于华州的重装备来说,还是简陋了些。必须要重新的修缮,刘十三率领着一只精锐,四处出击,扫荡各处的残余的卫所和堡垒。
大概是七天之后,已经到达山海关的江峰中军,终于是对刘十三这次战役下了评断,山海关和州之间,早就是被设立了华州的加急驿站,消息传递不会超过一天一夜,这次拖延了七天,可见也是在华州内部有些争议。
不过这个评断,让所有等着看刘十三笑话的人都是失望了,刘十三被中枢下旨褒扬,认为是决定性的战斗,并且对军队有了极佳的锻炼。按照军功条例超等评价,这个奖励对于这些大将来说,有可能就是将来晋身王侯的重要基石。
更让人吃惊的不是这个,而是对于下面兵卒的奖励和调拨,重骑和轻骑都是得到了份内的奖赏,自然不必说。
和陕西边军正当面搏斗的四个步兵团的步卒,尽管剩下了不到三千人,都被调到江峰的中军之中,临战开讲武堂,吸纳这三千步卒,州一战,等同于定北轮换,讲武堂结束,军官加衔提拔,士卒提拔为士官军官,分配到各个的部队为基层。
这样的命令一下来,刘十三的前军对于主将的议论,瞬时间平息了下来,虽然这个年代的消息传递并不灵通,大家都是比较盲目。不过华州大军一路推进到这时候,战果和战绩处处都说明了华州取得天下,怕也就是在眼前。
换句话说,战斗越打越少,士兵们想在战斗中出头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能够被提拔成军校,将来的人生必然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在华州这种团体作战的大环境之中,个人要想有卓越的功勋被提拔,很难很难。
没有想到,这样的机会却被这些临阵血战,悍不畏死的同僚们能够拿下了大功,让人眼红,可也让人无话可说。
华州军一路胜利,而且后方不断的编练团练成军,军队的规模还是变得越来越大,军队的强大自不必说,但是江峰却发现有个问题,那就是下面的人太缺乏打血腥的战役,打艰苦战役的经验,这样的军队毕竟是缺乏了一种精神,一种在逆境和残酷的环境之中作战的精气神。
滦州一战,本以为还是那种凭着气势和火器,从容的击溃对方的大军,没有想到部队还有经历血战的机会,那四个步兵团在血战中支撑下来,剩下的人都是精选的种子,那种气势和精神足够充当骨干了。
刘十三也是多年统兵,自然不会放着那四个步兵团孤军奋战,之所以让他们顶在前面,不加支援,必然是存着锻炼士卒的道理,这么说固然是显得有些冷血,不过为大将者,不应该局限在这么窄的视野之中,而是应当看的更远。
这种战略的眼光和为华州锻炼出一些骨干的种子,这就是刘十三的大功,自然要大加的褒扬。
在福建,夷州舰队和商船,运送了大批的步卒从泉州湾登陆
正文第六百二十四章以少围多
字数:2187
明南北方对于华州的入侵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态度,北下,都是感觉到亡国的危险,心急如焚。
南京处则是一副看笑话的态度,甚至有东党在南京的大佬笑言:
“若是京师陷落,我辈自可用长江天险抱住大明半壁江山”
本来大明的官场矛盾,不过是宦官和文官争权,但是嘉靖皇帝的历次清洗和宫变,总是干掉一派文臣,然后再扶一派上位,这一派上位必然打压其他的派别,宦官势力衰弱之后,文官彼此之间的派系纷争更是厉害。
东党西党的争斗,更是让东党在京师的百官群臣,都是被安上各种罪名,或者杀头,或者流放。东党完全被排斥在朝廷中枢的核心之外,只能是在南京混日子。
文人无良,党争一起,都顾不得什么国家兴亡了,看着朝廷在北方步步的败退,反倒是有许多人在那里抱着看笑话的态度,京师户部发下行文,需要江南加大漕粮和各种器物的运量,却被南京户部用各种的理由推搪。
当日,嘉靖皇帝通过政变,打击东党,重新上位,当时害怕动荡,仅仅是把京师和北方的东党文官权臣,逐步的治罪清洗,很多罪过并不重的,都是按照大明惯例,失势官僚去南京安置。
南京六部和各个衙门都是归东党来控制,即便是这等战乱之时,嘉靖皇帝也担心如果自己采取严厉的政策,会先引起自己地内部不稳。所以尽管东党的在那里种种磨蹭拖延的手段,也只能是一次次的下旨催促。
南京和湖广也有精锐的兵马,不过用这些兵马去北方支援,南方的官员们更愿意把这些兵马调到福建平乱。
本来福建地那些“西班牙人”威风八面,从漳州城出击,漳州。泉州。延平各府都是被他们占领,明军压根不敢冒头,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华州地兵马,本来南京兵部和将领们已经是打算放弃福建,调集重兵在浙江和广东边境驻守。
没想到对方的兵马在福州城下却吃了亏,然后被福建明军一路的压回了泉州境内,不管如何。这说明有便宜可赚。
想想在北面朝廷大军被打地步步败退,如果在江南可以大败华州军,甚至收复失地,岂不是狠狠的给朝廷和西党一记耳光。
原本并不积极的东党官员都是开始行动起来,调拨兵马,南直隶和浙江的兵马都开始进入福建,准备合围漳州城,彻底驱除南边的华州军。
这次地行动,明军上下对于胜利的渴望超过了任何一次,南京城下历来保持着很强的防御力量。也有几个勋贵子弟炼出来的强兵。这次调动了一半以上。加上浙江的兵马,还有湖广正在赶来的兵马。
居然也让他们凑出来了一个不小的数字规模。这些部队气势汹汹的从浙江进入福建,此时福建总兵率领的部队正把华州占领军压迫到了泉州的南边,华州军好像是也被压迫地有些狠了,所以开始出现较为有力地抵抗。
不过这种抵抗在大军压迫下,迅速地被打散,华州军从泉州开始全面的回缩,明军异乎寻常地顺利,一路追击。
在北方州正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