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82(2 / 2)

但是火耗之类,大明的赋税花样叠加起来,很多军户都要把自己一年的一半以上的收成交上去,想要过好一点的日子怕是不容易。辽镇的情况之所以比其它的卫所强些,不过是辽镇地广人稀,军户们耕种的土地大一些,收获的多些,留在自己手里的也就跟着多些。

华州每到一地受降,除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团练之外,还有宣布政策的收支文书和农官,每到一地都是丈量土地,重新分派。把各地的土地都是平均的分派在每个人的手中,之所以说是平均分派。

那是因为每个卫所,千户所和堡垒耕种的土地里面都有所谓的公田,军户除了修筑城池防御工事,训练服役之外,还有就是耕种公田,这个工作完全都是义务性的,收成完全的上缴。

公田的收成并不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到了大明朝廷和官府的仓库之中,这些公田实际上是辽镇总兵和副将参将的私田,这些高级将官按照自己的级别的高低,在这个公田之中拿到自己应得的一份。

这也是辽镇的总兵身边的家丁亲兵的能有几千人这么大的数目,就是因为辽镇有这么一份收入。

这些田地往往都是在距离卫所,千户所和堡垒最近的,距离水源最近,最肥沃的土地,最好的田地都是公田,辽镇总兵和各级的军官就是从大到小的地主,地主和佃户之间没有什么情谊可讲的,佃户对地主永远都有怨气。

华州把这些公田分配到当地军户的手中,并且是确定了田赋的比例,等于是一下子送了一件大实惠给他们,人人手中多了些好田地,而且要少缴赋税,利益这种东西是最实在的,顿时是惶恐不安的人心就转了过来,偏偏这些好处只能是华州手中才能给,只有华州长胜这些政策才能长存。

不知不觉之间,那些辽镇军户开始盼着华州军一路长胜,当然,华州的政策不可能总是以招抚为主,每个千户所抽百丁,原来的千户和各级军官,带着自己的亲兵家将接受华州的重新编练,变为团练。

但是不能驻守本地,需要离开原来的驻地二百里,而且每地团练,关外和辽镇出身的人,人数比例必须是一半一半,团练使是关外的华州旧民,团练副使是辽镇的辽民。

前面是华州的军队徐徐推进,后面是华州的招抚政策一项项的实施,辽镇的一半以上的底盘,都被华州牢牢的控制住了。

正文第五百九十九章辽阳城内

字数:3120

檄而定,这是古时候战争最让将领们喜欢的一个境界不用打了,直接派人过去喊话招降就可以轻松的让对方放弃抵抗,目前在沈阳以北的辽镇就是这样的局面,按照排到各个居民居住地区的官吏们统计回报,战争中那些溃散的,除去很少的一部分,其余的人都已经是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安心的领取了自己的土地,准备做个华州治下的顺民,败兵流落为匪,这也是让历朝历代头疼的事情,不过华州军却有足够的自信,就是当日溃散的时候,不肯放下武器的怕都是被人砍掉了脑袋。

剩下的人只有丢下武器才会被骑兵放过,这些人肯定不会拿着木棒去做土匪,何况天气逐渐的变冷,在北方的野外带呆着,和找死是差不多的。而且就算是去做土匪,怎么和那些准备保卫自己胜利果实的辽民斗争,打仗的时候都是不值一提,更不要说忍饥挨饿的去打劫了。

江峰的军队在辽镇之中就好像是在华州的地盘上一样,那些投降的辽镇军民都是心里面感叹,江峰果然是有王者之风,对降将极为的相信。

却没有想到,江峰和华州的军官和明军大队的战争之后,对于辽镇的军民的战斗力已经是不屑一顾,江峰心里面明白,就算是有人在后面做什么,掀起变乱之类的事情,仅仅依靠关外北府的团练就可以扑灭,何必担心。

虽然说辽镇原有可以称得上有战斗力的将校和他们亲兵,都被当作团练来训练。按照华州的训练体系。不久或许也会有战斗力,不过那时候,他们已经是完全地融入华州地体系之中了。哪里会有造反的道理。

辽镇地势平坦,官道和大小的道路都是十分地便捷,加上相对发达的水路,大批的物资和士兵运动的非常迅速。

所谓的据守坚城已经是变成了一个笑话,在辽镇总兵率领残兵退入沈阳第七天,华州军的大队就已经到了沈阳城下。这期间,明军甚至连城门都还没有堵塞起来,而且因为华州地司马从事的运动下,也是那些商行商号多年积攒的人脉和影响,沈阳城中的人都是知道华州军乃是不满朝廷的暴政,准备有所改变的军队,此时虽然那些华州在地方上的“民三公七”“千户抽百丁”的政策还没有传过来。

可辽镇军民心里面对这支突如其来地军队恐惧已经是消失了不少,相对于辽镇居民的感觉来说。李孤峰和他率领的亲兵家将的感觉,可就仅仅剩下了畏惧地心情,短短的几天战斗,看起来强大无比。将近十万地军队迅速的土崩瓦解,一路被追杀着南下。看看自己的身边也就剩下五千多惶恐不安的亲兵。

辽镇总兵李孤峰看到北边正在靠近的华州军队,一点布置防御的心情也没有,直接就是带着亲兵从沈阳南门出城直奔辽阳。华州军中分出两千军入城守备,其余的大军并不停留跟在后面直奔辽阳。

现在的沈阳是整个中国排在前十的大城市,整个东北的最大城市,在这个时代,他的规模和地位远远不如辽阳,这个时候的辽阳才是整个辽镇的中心,历代的辽镇总兵和大小官员的行署都是驻在这里。

城池经过历代的修筑加强,经营的好似铁桶一般,当然是这个时代的铁桶。

现在的“铁桶”里面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蓟辽总督和监军的太监,根本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事实上败阵的消息还是辽镇总兵带过来的,蓟辽总督许论是个书生,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一般。

那个监军太监更是知道自己完蛋了,也不知道要送给京师里面的公公多少银子,才能抹去自己身上的罪责。

这个时候,这两个人还在琢磨,李孤峰在沈阳固守,自己两个人在辽阳守备,同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