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01(2 / 2)

身为海盗商人的林凤当时只有不到七十艘战船。手下兵力不过五千人,而玳瑁港距离西班牙人的统治中心马尼拉只有四百里。

如果海盗都能做到的事,大明怎么可能做不到为什么还要留着西班牙横亘在大明和澳洲之间,徒增风险

因为现在攻打西班牙绝非是个好主意。

朱慈烺世界历史不好,不知道此时的西班牙还有多少余威。

听葡萄牙人和耶稣会教士描述,西班牙在欧洲已经是个没落的二流国家了,甚至连真正的统一都算不上,而是类似华夏商周时代的“共主政治”,以至于西班牙国王、女王都不在自己的签名前都不会用到自己任何头衔,往往只是一句:“朕,即国王yorey”或“朕,即女王yorea”而已。

然而即便西班牙真的没落到了这般田地,朱慈烺也没有立刻报仇的冲动。大国发动战争,绝对不是为了一时之气,更不能不兼顾考虑当前和未来的利益。

如果说开发澳洲是立足三百年之后,允许付出一定代价。但是占领马尼拉,则是还没到时候。

陆军在漠南横扫蒙鞑,兵锋渐渐朝漠北、漠西挺进的时候,海军自然眼热。虽然海军的忠诚度一直受到诟病,但荣誉感同样在他们心中扎根,一样渴望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赞美。而军人彰显自身存在感的唯一方式就是战争或者抢险救灾,最近大明并没有爆发特大灾害。

“那帮兔崽子成天嚷着打日本,打吕宋,真是越发难以弹压了。”郑芝龙向偶尔回校“拜访”的沈廷扬抱怨道。

沈廷扬作为皇明海军名义上的掌门人,浙江水师的实际控制者,当然明白郑芝龙的意思。海军之中有这样的风声不是一天两天了。嚷着打日本的正是浙江水师,而希望打下吕宋的则以闽粤官兵为主。

“四大舰队改造计划搁浅,打哪里都是给陆军做嫁衣。”沈廷扬对日本十分熟悉,知道那是个已经有千年文法的国家,绝非屏岛、澳洲,随便扔块石碑就能彰显主权的地方。

“如果以我海军的实力。打下马尼拉是没问题的。”郑芝龙试探道:“南洋公司也需要一个更靠前的总部。”

现在南洋公司的总部在台南,如果搬到马尼拉,倒真的更靠近中欧交易中心区域了。

“大局啊。”沈廷扬感叹一声,道:“飞黄兄,打下马尼拉有什么好处么”

好处就是南洋公司可以进一步扩张,风头更劲。

郑芝龙知道这点好处完全不足以发动一场局部战争,沉默不语。

“军情司传来的情报飞黄兄也看过个了吧。”沈廷扬悠悠道:“现在吕宋的底层商业已经为华商控制,我们就算占领吕宋,也无非是增加一块数万人市场的税源。别说皇爷不会同意。就是国税署也未必有兴趣。”

一提到南洋吕宋,后世人第一反应往往是橡胶、水果、甘蔗、蕉麻和椰子。

令人遗憾的是,在如今这个世界,距离第一株橡胶树扎根东南亚还有两百余年。而水果作为易的农产品,也不可能千里迢迢从吕宋运回大明。更让许多后世人大为失望的是,甘蔗作为经济作物并没有被西班牙人推广种植。

在所有西班牙人控制的种植园,主要是栽培粮食作物,以供当地驻军的需要。

那西班牙人在吕宋干什么呢

他们从吕宋购入大明的生丝、绸缎、瓷器、铁器、工艺品。然后装上大帆船,运往美洲殖民地。而大明从这笔贸易之中获得的是白银、黄金。以及少量的香料。

如果将西班牙人赶出了吕宋,这个没落的帝国将一次性退出印度洋。这对于荷兰、葡萄牙,乃至于英国、法国而言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他们将瓜分西班牙的生丝市场,取代它获得百分之百的利润,甚至更高。

对于大明而言。却失去了一条贸易渠道,一条白银入口的直接交通线。鉴于大明与荷兰的关系,很可能在世界贸易中增加更多的成本。

打下吕宋固然看着很美好,但获益只有用来制造麻绳的蕉麻,失去的却是一个白银进口渠道和商品销售渠道。

朱慈烺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即便要打。也得等白银进口进一步萎缩,直到西班牙再无利用价值才会开战。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与西班牙一国开战。势必会带上荷兰,将他们一同逐出麻六甲海峡以东。

大明将直面印度洋,制定新的亚洲秩序。

如此才能最大保障大明的贸易利益,同时不让他国摘桃子。

“现在当务之急是推动四大舰队组建,”沈廷扬轻轻抚须,“而且,咱们也该有个海军都督府了,现在的大都督府仍旧守着三百年前争霸大陆的思路不放。”

郑芝龙连连点头称是,心中却在盘算手中的筹码。

s:国庆节事情太多,真是过节比平时还累。今天一早要出门,五点起来码字,希望大家原谅。最近的更新的确有问题,之前几天都是一日一更,所以周末两天也就维持了,算是补之前的缺额吧,一直到补完为止。

感谢大家支持,请投月票和推荐票哦

六五一峥嵘巨浪高比山2

大明的海权论是由朱慈烺进行思想启蒙,沈廷扬在掌管山东水师时提出理论基础,不可胜数的江浙闽粤沿海士子进行讨论完善,最终形成的一套以海洋为疆域,以船舶为战车的外向型国策理论。

因为皇帝的地位已经太高了,所以民间更习惯将海权旗手的重担放在沈廷扬肩上。就连郑芝龙都不能否认,沈廷扬虽然实力平平,但在海军大学的声望不容小觑。而且平平的实力会随着那些年轻人进入水师,掌管舰船,乃至舰队,最终变成海上霸主。

反观自己,拿了那么多钱藏在库房里,只从有限的兄弟、子侄中挑选资质好的,却没想到办学堂,充分挖掘民间每一分力量,巩固自己,这简直是蠢到了极点。

“是不能让那些老顽固继续蛊惑天子,劳民伤财进行北伐。这么多银钱,若是投在海上,四大舰队算什么四十个舰队都出来了。”郑芝龙不满道。

沈廷扬对此不置可否。就算不进行北伐,银钱投入造船扩编的可能性也很少。他的海权论已经广为传播,但不知道为什么,大明海船不如泰西船的讨论却没有反应。

现在大明虽然也在建造泰西船,但数量有限,如果发生海战,多半还是老战术:大船碾压,接舷跳帮,火船围攻。

以现在南洋界面的泰西船数量,这样打的确也能打赢,但显然是落后且不经济的。

而且皇帝陛下认定的优秀海船,应该是巨舰大炮,形同海上堡垒。这个课题已经广泛推广,大部分资金是从海军军费中划拨,但进展缓慢。非但动力核心远不能达到要求,就连龙骨肋材也很不过关。

所以沈廷扬还是希望独立一个海军都督府,让海军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认同,也不至于兵部、户部一面倒地支持陆军。

所谓建立四大舰队,反倒是安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