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9(2 / 2)

是因为健忘么

不,只是因为洪承畴点破的四个字:民心思安。

无论谁当皇帝,只要民众能够安生过日子就行。

所以,无论是闯王还是东虏,既然已经占据了北京,那就好好过吧。总不见得比“重征”皇帝还要糟糕吧

事实则是:更糟糕。

多尔衮颁布了圈地令。

朱慈烺的蝴蝶翅膀终于在崇祯十七年的六月,刮起了一阵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旋风。

这其中的环节是这样的:

第一环:因为及时的鼠疫防疫政策。离京前的“藏富于民”,以及正一道士们的有心渲染,在京师产生了一种太微星君信仰,供奉的是皇太子下凡之前的法身集合了岳王和关帝特征的中年神祇。这很快就引起了满洲贵族的担心,越来越倾向于厉行“剃头令”,从外而内控制百姓思想。

第二环:有了这样的压力。京畿百姓纷纷携家带口往南出逃。无论是先去山东寻得庇护,还是直接去南直隶,总比留在京畿剃发强许多。

人口对于满洲人而言就是生产资料,两条腿的财产。无论是哪一旗的旗主,都不可能坐视自己口袋里的财产逃掉。于是缉捕逃人法也被搬上了议程,之所以没有立刻施行,是因为中间还少了一个环节定名止分。

只有确定了财产和主人的对应关系,才能确定“逃人”的身份,追回来的逃人也才能够归还其主人。

于是有了第三环:

满清政府绝不愿意像朱慈烺那样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编户齐民。他们的法子更加简单高效:跑马圈地。

多尔衮在诏令中说,因为连年战乱,京畿无主荒地甚多,故而允许八旗圈占。

然而这圈地令一出,下面的人可不在乎是不是有主。他们大多连汉语都听不懂,哪里有耐心去看汉字各旗无不是冲着良田美地而去,只要赶在其他旗下手之前打下界牌,便算是本旗土地。

开始时有的旗还算客气。只是将土地上的百姓赶走。后来大家抢红了眼,索性连人带地一块端了。地为旗下之产。人也成了旗下之奴。华夏自战国起便开始将农奴解放为自耕农,提高生产力。如今在满清的铁蹄之下,百姓又变回了农奴。

“文泉兄好事大好事”黄德素步下生风,快步进张荏的屋舍。

张荏放下手里的书,麻木地抬起头道:“如今这世道还能有什么好事”

“东宫要征发罪轻文官两百名,去青、济、兖、东四府充任县官考满有功者可以赦免前罪。仍旧升迁”黄德素高兴地搓着手道:“我已经打听了,所谓罪轻者,只要不是苦役班里的就成”

张荏站起身,脚下颇为虚浮,眼泡肿胀。却道:“从安兄,你怎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黄德素颇有些意外,道:“莫非还有什么要务我没听说”

张荏大大摇头,道:“山东一省六府,除了登、莱,其他四府哪个不是位处南北交通要道尤其是东昌府,乃是要害中的要害,又是烟柳繁华之地,东宫不以嫡系前去,反倒征募犯官,这还不明显么正是借刀杀人之计啊”

“不至于吧”黄德素微微皱眉。

“我只问一句,东虏兵至,该如何抵挡降耶走耶”张荏剑眉一竖,满脸溢满悲苦之色:“东宫是不想担上残虐士子的恶名,这才出此毒计啊”

黄德素一腔振奋瞬息被扑灭,道:“我总觉得不至于如此不过文泉兄说的也有道理,且再看看吧。”

“从安兄,”张荏压低声音道,“我还听说,东宫软禁皇父,有操莽之心”

“嘘”黄德素连忙压下声音:“慎言,慎言啊”

“任何政策,都不能拍脑袋想出来。”朱慈烺在公事房里召集了知府以上的地方官员开会,布置当前民政任务。他道:“多尔衮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圈地令一开,难免要更加焦头烂额。”

圈地令看似满足了广大满清贵族分享胜利果实的需要,历史原剧本中也的确是在顺治元年十二月颁布,一直说“下不为例”,又一直圈到康熙二十四年方才停止。那时候近畿附近已经几乎没有民田,百姓全都成了八旗农奴。

然而现在的状况却是满清早了半年时间发布圈地令,外部大环境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先是李自成的顺军还没有溃败,仍在山西窥视北直隶。

其次,留守后方的济尔哈朗和顺治帝还没有迁到北京,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好地肯定已经被圈完了,又势必以多尔衮多铎两兄弟的正白、镶白两旗获利最丰,如何不让人眼红

有了土地之后,八旗贵族自然不肯轻易出兵打仗。他们生怕自己一走,圈到的地又被其他旗抢了去。

而那些没圈到地或者圈得少的贵族更不肯轻易出兵凭什么我好处拿得不多,送命的事却要我去做打仗是要死人的,旗下人又都是贵族的私人财产,就算抢到了人口和土地,总得算算这笔买卖是否得利。万一自己打下的土地,又被别人圈去了怎么办岂不是人财两失

在确定名分之前,满洲人势必要在多尔衮面前大打口水官司。这就是八旗制度最可爱的地方,仍旧带着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特性,并不是一个彻底中央集权的组织。黄台吉若是再多活二十年,可能情况会大大不同,然而现在执政的多尔衮本人也是一旗旗主,当然不会做出削弱自己的蠢事来。

“只要多尔衮不确定圈地所得,以及日后的战利品分配,满洲大军就不会大举出动。”朱慈烺道:“而且起码在夏收之前,大同宣府一线无法承担大军过境的粮草供应。”

大军过路,私库或许还能藏下一部分粮食,但公库里的粮食却肯定不会留下。李自成之所以从井陉撤回山西,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路从三关入京,沿途没有留下什么粮食。而任继荣和李友的人马不多,应该还能匀出一部分给他。

“由以上两条可以推论:满清大军在内部统合、夏收完成之前都不会有大动作,我们就是要趁这个时间,迅速将山东西部的人口、粮食、物资、运到东面,充实防线,缓缓朝西推进。”

s:求推荐票和月票谢谢支持onno哈哈

二四三粉身碎骨浑不怕十一

朱慈烺让人抬出一张山东全省沙盘,上面标注了各府州县的位置,他拿着木鞭指到:“若是满清南下,东昌府首当其冲。为了打通南北漕运,这里也是他们必先攻取的目标。分配到东昌府各县官员,任务最重,要转移人口、转移资粮、还要阻断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代价是一个王朝的崩塌,从隋以来,这条南北动脉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历代都不能轻视。然而朱慈烺此刻却宣布要将它截断填平

参与讨论的高层官员早就知道这个决议,脸上并不震惊,其他人则无不惊骇。

“殿下,运河非但关乎漕运,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