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3(2 / 2)

张靖看着孙平步说道:“孙大哥身上有一种让我觉得信任的感觉就像亲人一样。”

张靖的多变性让孙平步有些无所适从,但是看到张靖对自己那充满信任和亲切的眼神儿和表情,孙平步竟然有种很冲动,想要保护和关心这个小家伙的感觉,

这让他心下很是惊异,“难道这就是一见如故”

想到这里,孙平步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他冲张靖笑了笑,温声说道:“嗯,我也有此种感觉”

“那”

张靖正想着说什么,这时候却被楼下的一声铜锣声给打断了。

“第二题来了”

不论是张靖和孙平步,还是其他的人,此时心中隐隐都有了猜测。

“诸位公子老爷们,秀云又来了”

张妈妈娇媚诱人的声音,再次在花厅中响起,她步升莲花一般,姿态优美的走上了舞台,妩媚地向看向四周,缓缓开口说道:

“奴家真没有想到,今日来到挽香楼,居然有如此多的年轻俊才,这第一题才放下去不过才一炷香时间,便被张靖张公子破解了开来。”

说着,张妈妈朝着二楼小厅张靖所在的那个方向,挥了一下手中的粉色丝巾,

“既是如此,还望各位再接再厉,奴家今日也痛快一回,不耽搁各位老爷,公子的时间,这便来读一下女儿的第二题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61见否

张妈妈诱人的红唇,上下翕动,吐出了如同山泉叮咚一般悦耳之音,

“这第二题是一副上联,对出下联者可胜此题”

她从那汹涌诱人的山峰之间,掏出了一张淡蓝色的布绢,展了开来,缓缓念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墨客,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花厅之中,听到张妈妈念出上联的大部分人都喧哗了起来,这第二题可是地地道道的考验才华的题目了

虽说小洛神当初说了这次诗会不论贫贱富贵都可以来争亲,但毕竟像小洛神这样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也不会随意嫁给一个毫无共同语言的粗鄙之人不是。

再说了,就算是小洛神同意,挽香楼恐怕也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众人也没有怪罪小洛神的意思,只是感觉这幅上联一出,就说明下面就没有他们,这些没文采之人的事情了。心里不免有些遗憾。

“第二题出来了,孙大哥你可一定要对出来啊,快快想个下联出来吧”

张妈妈刚刚念罢第二题,张靖便一脸急切地向着孙平步叫了起来,那猴急的表情让孙平步很是怀疑,如果自己在这个时候说个不字,张靖会不会扑上来和自己拼命。

他慢条斯理地向张靖挥了挥手,口中不急不慢地说道:“莫急,这幅上联不简单,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对的上来的”。

说完,孙平步佯作凝眉深思状,思考了起来了。

如果孙平步没有记错的话,他曾在一些杂记上看到过这幅对联,这幅上联记得应该与宋朝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对主考官所出对联题目相似。

原来的上联和张妈妈所出上联有所不同。

该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迟到。

那是苏东坡早年坐船进京赶考,因途中遭遇风浪而误时迟到,主考官惜诚心和才华,便出了次上联,允诺苏东坡若是对出此联,便破例允许他进入考场。

这算得上是一个典故了。

苏东坡见主考官出句按顺序用了一到十,十个数字,且这上联生动幽默,一联道尽赶考途中之情景。

当时,苏东坡已经小有名气,本又是为宋朝最知名的大文学家之一,他只是稍稍的思考了一下,便以十年寒窗,读了八九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绝妙的运用倒叙式把个人辛苦耕读,求考心切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这联中有情有景,有过程,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堪为巧对。后来这一事迹便被后人争相传诵,一时间传为美谈。

摇了摇头,孙平步抬头见到张靖,还是一脸急切期盼望着自己,想要说话却有强忍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摸样。

孙平步暗暗好笑,心想这小子想是怕打扰了自己的思绪,所以虽然心中很是急切却也强忍着不敢打扰了自己。

孙平步不想如此快的破题,便继续装作愁眉苦思状一手托头,一手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思考着。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在花厅东面的厢房里,李继和赵宣同样的在用自己习惯性的工作来铺垫着自己的思绪

“紫菡不愧是我看重的女子,这文采上果真让人佩服啊”

迎着几位好友的期盼的目光,刚刚大放豪言,说第二题如果是考验文采的必定半柱香时间必定破题的李继,一时间显得有些尴尬。

这都一炷香时间还多了,他也没有想出合乎上联的题意的下联,只能转移话题来缓解自己的尴尬,不过,他相信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早晚可以对出下联。

他需要的不过是思考的时间而已。

几位好友也是理解地点点头,他们也是读书人文采也是有些的,才名虽然没有李继那么耀眼,不过能和李继这样的才子成为朋友的,又能差到哪里去

几人多是挠头,或抚脸挤眉皱眼地思考着。

这道题难就难在,小洛神上联用了一到十十个数字,并且用顺序的方式叙述了一些读书人上京赶考的情景。

这之中有人物,有景色,有时间,有过程,一联道尽了书人士子赶考路上的辛苦磨难。

就凭这幅上联,几人就不能不在心下里佩服小洛神的文采,想来是小洛神听多了那些个进京赶考的才子们倾诉,这关乎读书人命运的大事,怕是也微微触动了这个才貌双全的红尘女子。这幅上联也算是对天下读书人的一种理解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