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95(1 / 2)

他好好地躺着。

“要不要请医生来瞧瞧”

“不用。”张之洞轻轻地摇摇头,然后又对大根交待一句。

“你不要对别人说我病了,免得搅了军心,耽误了大事。有事找我的,叫他明天再来。你出去吧,我一个人安静躺躺。”

躺在床上的张之洞,闭上眼睛,目中尽是痛苦之色,在意识到军队内部的不稳之后,他一方面开始寻思着从陆军小学堂抽调毕业生充实陆军基层,而且为了挽回局势,他不仅提高了自强军的军饷,而且还破例开了双饷,总算是暂时稳了军心。

至少,他觉得厚饷之下,那些至少不会立即“附逆”,原本他以为自己还有时间,可却不曾想,唐浩然却随手下令北洋南下,进驻台湾基隆,又令河南的北洋军南下南阳,江苏陆军更是借口增援江西为由,进驻九江。

这一系列的举动,可不就是为了逼他张之洞,一但他张之洞洞有所异动,其会立即的调兵进攻

而到时候,他张之洞就不得不四面迎敌,前线稍有不慎,湖广也就完了,若到时军中再有异动的话这唐子然,当真长于用兵啊过去怎么没有发现

就在张之洞反复思索着的时候,大根却进来对他说。

“四叔,辜先生从北方来了,想看看您,您有空吗”

自从那年张之洞将辜鸿铭“借给”唐浩然后,辜鸿铭与张之洞便没再见面,而辜鸿铭则一直于朝鲜总监府直到总督府中任职。眼下,张之洞却没有想到,他辜鸿铭却成了北方派来的说客,游说他张之洞的说话。

本来,张之洞并不想见他,可却又想探听一下北方的底线,于是便问道。

“辜鸿铭现在哪里”

“他已在督署门房外。”

“你问过他吗,他住在哪里”

“是的,他说他还是暂住在柳条巷的四方院。”

那里离总督府不远,实际上,就是总督府的宅子,也是当年辜鸿铭在武昌时的住所所在。

“他这是什么意思”

躺在床上的张之洞想了想说。

“你去告诉他,说我这时正有急件要办,请他晚上再来,我有重要事和他商议。”

晚上,辜鸿铭如约来到督署,强打起精神的张之洞高兴地在小书房里接待这位不一般的老朋友。辜鸿铭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后,感叹道。

“香涛兄,你这些年老多了。案牍劳形,此话不假”

张之洞看老友虽身形瘦削,却神完气足,同样不无感慨地说。

“你跟上次见面时差不了多少,想来在东北,应该也是事事如意吧。”

说罢,二人都笑起来,前者的笑中带着难色,而后者却是由衷之笑。

笑罢后,张之洞才开口问。

“汤生,这些年你在东北都干了些什么”

辜鸿铭爽朗地答道。

“这些年在东北停留。先编了一部教材,后来又当了一任教育长,接着又去了东北大学,不知不觉间,人世就过了十余年光阴。岁月过得真快啊”

“是呀,是呀”

张之洞连连点头。

“岁月过得真快,就连当年接待你的门房都变老头子了。”

看着辜鸿铭,自己这位早归唐氏之幕的幕友,张之洞想着便开了口。

“汤生,我之所以约你今晚来此,你应该知道原因吧。”

张之洞面色凝重地将谈话转到主题上。对于张之洞的面色变化,特是在辜鸿铭的意料之中,但却是摇摇头。

“你以为我来和你谈的要事是国事,而我现在却是一个不问国事的人,至多也就是一位大学教授,恐怕你要失望了”

呃诧异非常的张之洞,眨眨眼,几乎不敢相信辜鸿铭的话,他,那他为什么来湖北

“好吧,汤生,既然如此我要的正是不问国事人的意见。”

盯着张之洞,听到他的话后,辜鸿铭敛容点下头。

“那你就说吧,我尽我的所知所识答你。”

老友的回答让张之洞神色肃穆,语中带着些凝重。

“其实也不是什么密事,天下突变,世人皆知”

“子然登基一事”

辜鸿铭随口说道。

“正是,你先看看这个。”

张之洞将京城的密电,递给了辜鸿铭。辜鸿铭接过一看,心里大吃一惊,但脸上却不露声色,平静地说道。

“我知道了,你我皆知,自子然称帝之后,可谓是,天下士民皆心归于其,这时候你想问我的看法”

张之洞有些凝重的点了点头,如果说先前他把辜鸿铭当成了一个说客,那么现在,他更希望对方能给自己一些意见。

沉吟片刻后辜鸿铭才开口说道。

“如此大事,你能拿出来和我商议,足见你对我的相信,今晚我们在这里所谈的一切,我自然不会泄露半点出去。虽说我早不于幕中,但是于学校之中,对这等事,或许比你们局中人还要清醒些。不过,我倒要问你一句话,你也要以实相告。”

老友的凝重,让张之洞点下头。

“有什么你就问吧,对你,我没有不说实话的理由。”

辜鸿铭盯着张之洞的眼睛问。

“对当今的时局,你认为这满清是留着好,还是不留着好”

“朝廷于夫有提点大恩,我自然当应报效朝廷。然今朝缺陷之深,早非行以新政,推以改革所能改变,所以这大清国早已经不和时宜。更何况,这大清国是满人之国,所以,自当不能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