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74(2 / 2)

败的很惨,可以说那支气势磅礴的大舰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沉入了大海当然,他们绝大多数军舰是升起了白旗,而不是自沉。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俄国人败了这是一场惨败,同样也是一场辉煌的胜利,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场铁甲舰对铁甲舰之间的战争,居然会以如此戏剧化的方式宣告结束。

这一刻,全中国都沸腾了,几乎每一个人,即便是他从不曾关心政治,从不曾关心时事,这会也会流出激动的泪水,这是一场空前的大胜。

在上海,为了欢呼这胜利,数以万计的上海人在那里跳啊,蹦啊,欢呼着。人们在街道上汇成一条巨龙,他们一遍遍的呐喊着,为这胜利而呐喊,这个民族沉寂太久了,以至于让人们不敢相信,这是他们发出的声音。

尽管,作为上海人,他们未曾于这场战争中流血,尽管作为湖北人,他们未曾加入这场战争,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一场地方性的战争,与东三省之外的任何人都无关,但是现在,他们却愿意为东北的胜利而欢呼,在他们每一个人看来,这场胜利是属于东北的,同样也是属于中国的。

是属于中国的胜利

至于什么满清,让他们死到一边去吧

也就是在这种欢呼声中,在那空前的胜利的带来的狂热之中,许多城市的街道上,第一次飘扬起了“日月旗”,而在上海县,也就是在这个狂热的夜晚,一群南洋公学的青年学生,冲到了城墙上,将那面黄色的龙旗扔了下来,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一面红底的日月旗升了起来。

这场胜利,更准确的来说是这场战争,刺激了整个国家上下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几乎每一天,每一份中文报纸都会连篇累牍的对前线加以报道,人们看到那些英勇的战士们是如何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撕杀,人们看到了那些战士是如何用生命去争取民族的未来,人们看到了鲜血,看到了牺牲,同样也看到了光荣看到了荣誉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听起来似乎没有那么新鲜的名词,在关内各内,尤其是在那些青年人中传播开来国民

国民

曾几何时对于关内的人们而言,这只是是一个名词,而现在通过这场战争,人们理解了这个名词,那种国家是君主的私有物的观念得到了转变,国家成为了国民的国家。是所有中国人的国家

总之,这场战争爆发之后,在东北上下一体,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战斗的时候,在关内,同样也吹起了强烈的战争之风,战争的气息笼罩着这个国家。让这个羸弱的愚昧的国家主动的发生了变化。

面对俄罗斯这个堪称是世界最强者的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被看做是弱者的东三省却以一已之力主动挑战。在国人看来无论如何这次冒险都是毫无胜算的,他们甚至看到东三省的陷落,看到了唐大帅黯然撤入关内的一幕。

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东三省那么不顾一切的冲过去拼命一打,居然屡战屡胜,非但是赢了,而且赢得干脆漂亮,一下子所有人,就是关内那些曾几何指责过东三省的人们,这会都因为这接二连三的胜利而变得有些忘乎所以了。

而国人们同样也第一次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国民性的亢奋。

怎么不是这样呢。

中国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国民”的体验,生活中毫无国家的概念。他们只是村落或者府县最多是个省的住民而已,他们会去扯同宗拉老乡,但绝不会提到国家,对于他们而言,对于汉族人来说,他们或许会留着辫子,穿着马褂,可是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清国从来就不曾是他们的国。

而在过去的十年间,东三省当局为了给东北人灌输国家和国民的观念煞费苦心,他们甚至通过培训的方式想培养出中国的国民。

而现在,东北的中国国民胜利了

这是国民的胜利

同样,对于关内的人们来说,他们惊愕的发现了一个事实东北和关内似乎成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在东北,那里是三千六百万上下一心,共同奋进的国民,而在关内却是四万万不知团结为何,不知国家为何,不知民族为何的奴才

满清的奴才

不,作为汉人,他们甚至连做奴才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一瞬间,在东北的胜利之中,在那国民意识的因为这场大海战的胜利而觉醒的时候,不知是谁第一个喊出了一句话。

“我是中国人,我不是满清的奴才”

一声惊雷似的话语,一阵震耳欲聋的呐喊,在这个秋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因为胜利,席卷起了一场风暴,这是一场民族的风暴。

江宁

曾经的明的南京,这座遭受过太多劫难的城市,此时,正因为胜利而陷入一片狂热之中,在这片狂热之中,两江大学堂的数百名学生以及南京高等中学、初等中学几千名学生,走在人们的最前列,他们的不断的呼喊着口号,而在队伍的中央,数面红底的日月旗分外的醒目。

“我是中国人”

在学生们喊出这五个字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被震撼了,学生们的目中含着泪,那泪水是一种久违的,激动的泪水。

多少年来,这是第一次,他们能够堂堂正正的说自己中国人

是的

第一次,他们能够堂堂正正的说出这句话,因为此此之前,他们是清国人,他们是留着辫子的清国人。

在路边,人们看着这些青年,看着那日月旗,一个年迈的穿着长衫的长者,他看着那面旗帜,他的唇里反复的念着一句话。

“唯愿日月照我土,莫忘烈士血满地”

他念叨着这句话,然后他又想到了百川桥,想到了史书上的那个卑田院里的乞丐。

“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管逃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

念着这首诗,泪水从老士人的目中流了出来,这时,那光洁的额头和头后的辫子在他的眼中,看起来是如此的刺目,终于,他放声大哭起来。

“如此金钱鼠尾,我辈尽然心甘汉家衣冠无存,无颜见以祖宗”

说着,激动的像是得了失心疯的老士人冲进一旁的店用,抢过剪刀,便剪去了自己的辫子,老士人的举动立即在周围引启了一片共鸣。

“剪辫子”

突然,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那一根根象征着奴役、象征着耻辱的辫子,便被剪了下来

在这个时候,不需要强迫,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种认知,一种对自身身份的认知,更有一些人,甚至耻于身上的马褂,这是满清带来的,这是他们用屠刀强加而来的

在这一刻辫子被剪掉了

被剪掉的并不仅仅只是人们脑袋后面垂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