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尽管海军同意发出定单,但舰政处对“镇波号”的方案完善上,却又一次发生了争持,争持的原因非常简单几名年青的刚刚从英国留学归国的工程师提出了异议。尤其是眼前的这个李道林,态度更是极为强烈,虽说他并没有直接反对这个方案,但是他所瞄准的却是整个海军的扩充方案,或者说是海军对于巡洋舰的规划。
“即便是不考虑后座力,10英寸舰炮重量远超过8英寸舰炮,以皇家海军的标准,10英寸舰炮,相当于二级战斗舰的火力标准,而我们现在需要的装甲巡洋舰,是8英寸舰炮的高射速相比之下,即便是勉强加装了10英寸舰炮,又能怎么样呢无非就是大号的“蚊子船”,是另一个超勇”
史腾阁的声音显得有些激动,难怪他会这么激动,从“镇海”到“镇波”可谓是一波三折,借助过去几年间海军进行的数千次试验,他在以“镇海”早期方案设计“镇波”时,进行了充分的改进,他相信其性能必将远超过海军向英国采购的两艘万吨级装甲巡洋舰。
可让他没想到的时候,不等“镇波”向世人证明其性能,这边于舰政处内部,却其却遭到了别人的质疑,而质疑的根本却是海军已经选定的8英寸舰炮。
“12英寸的舰炮的射速30秒1发,你们要记住,这并不是“镇海”的极限射速,实际上,镇海号的射速是40秒一发,而不是30秒一发,而其持续射速只能保持一分钟一发,你们明白吗可即便是如此除了镇海号,几乎所有战列舰12英寸主炮都是华而不实的昂贵摆设、垃圾,因为普通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无能为力,表面硬化层能破坏穿甲弹弹尖。因为穿甲弹本身无法解决的缺陷,中等厚度的6到7英寸以上的硬化装甲就能扛住12英寸穿甲弹,所以靠普通穿甲弹击沉敌舰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只有采用新型炸药的高爆蛋才是王道将足够数量的高爆弹投掷到敌舰,破坏其上层建筑,尽可能的杀伤其舰员,令其战斗减成,才是未来海战最重要的手段,所以,海军需要的是射速更快的8英寸舰炮,而不是所谓的二级主炮”
如果说,作为海军的后辈,东北海军有着什么优势,恐怕就是其会通过海上靶板的方式,通过数千次射击获得第一手试验数据,并以充足的试验数据作为设计军舰的依据。也正是基于那些试验,海军制定了以高爆弹为主的交战策略。而设计军舰时,也同样要求军舰必须对高爆弹有足够的防御能力。
可以说正是得益于那些试验数据,史腾阁设计的“镇波级”装甲巡洋舰在装甲防御上吸取了“镇海”号的经验,完全无愧于“装甲”之名,其实现了穹甲和装甲带的完美联姻,旧式的中央堡式、纯穹甲、纯装甲带完全皆被摒弃,其在装甲巡洋舰中堪称第一。80毫米的首尾水线装甲带完全免疫6英寸炮弹,避免像穹甲巡洋舰和旧式中央堡式装甲巡洋舰一样轻易纵倾下沉,而其厚为180毫米的主装甲带,又使得其对12英寸舰炮穿带弹免疫,这种凭借仁川钢铁提供的优质渗碳装甲钢作为根本的重点防御,在史腾阁看来是真正的未来。
两座双联8英寸炮塔加之14门6英寸副炮其二级主炮数量甚至不逊于“镇海级”,而为了节约吨位,其减薄了水平装甲,乃至桅杆被精简到一根,司令塔也仅只保留一个。而在航速上,尽管其动力仅为15000马力,但凭借着完善的飞剪型舰艏设计,令其达到22节这一高航速的同时,又避免动力吨位和总吨位恶性膨胀,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死循环,理智控制住吨位和造价
杰作
即使是倾向于向英国定购装甲巡洋舰,以亲近两国之间关系,并吸取英国海军建造经验的海军部,也不得不承认“镇海”的先进,认为其通过精心设计,在受限的吨位下实现最大战力。也正因如此,几乎是在其向海军部展示了“镇波”之后,其即在第一时间为海军所接受,甚至在海军看来,这正是海军需要的军舰,尤其是8英寸舰炮的弹药投掷力,对于选择以采用新型炸、药高爆弹为主要交战手段的海军而言,无疑是更为诱人的一个因素,甚至可以说,“镇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到了海军的造船决策。
而这就是是天道
真正的天道所在。但是现在,史腾阁的天道,他眼中海军的天道,却遭到了前所未有挑战,因为有人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设计,更准确的来说,是更为大胆的想法。
“既然12英寸大而无用,那就,就用10英寸吧,10英寸的射速很慢吗是的。”
用力的猛一点头,李道林的的这个动作,甚至会引起会议室的几名日裔归化工程师的好奇,会觉得这个人是日本人,可他那超过18米的身高,则清楚的提醒着人们,他绝不可能是归化人。
这至多只是一个习惯性的,或者说是一个强调性的动作罢了。
“很重吗是的”
这不是在自己在打自己的耳光吗但李道林却一点也不这么认为,如果说在柏林皇家工程学院的留学,使得他学会了什么,那就是发现了德英两国之间军事科技的异同之处,当然,在回国后,他同样发现了国内工业上的某些领先之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综合英德以及东北的所长,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或者说,一个新的想法,而若是想要把这个想法化为现实,恐怕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在“镇波”级装甲巡洋舰上获得突破。
“可是,如果说没有改进的余地,我绝不承认,我认为,通过对钢材以及加工工艺的调整,十英寸舰炮的重量,虽不能降低至8英寸的水平,但完全可以减重30左右,如此一来,也不见得比8英寸舰炮重多,而我们现在的火炮身管技术,仍然停留在十年之前的思绪上,却完全忽视了一点,十年前,使用的是普通钢材作为炮钢,而现在沈阳兵工厂却是使用强度更高的合金钢制造身管,即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大量的减薄身管,以减轻火炮重量,这样的话,以4门十英寸舰炮和14门6英寸副炮计算的话,嗯”
作为武器工程师的李道林,早已经计算出了两者之间的差距,甚至他给出的差距还是在保守的情况,实际上也许可以降低更多,毕竟现在的,仍然采用二十多年前技术制造的炮身实在是太重了,现在的火炮技术完全忽视了在过去二十多年间的冶金技术的进步。
“那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十英寸炮弹的重量与8英寸炮弹的重量差距,前者重量约为500磅左右,至于后者,则为200至250磅,嗯,这个数量通过火炮剩余重量即已经解决了,所以整体吨位是不会增加的,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携弹量”
随着李道林的解释,整个房间内,似乎只能够听到他一个人的话声,所有人都在聆听着他的解释,什么弹药库内部阵弹位置的改进啦,总之,最终他还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了数量上相当于8英寸75的携弹量,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量。
慢慢的似乎人们当真被他给说服了,什么钢材的屈服度,什么强度的差距,等等,一个个详细的数据是不会骗人的,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或者说可行性。
“那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归根到底,还是火炮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火炮,是英国式的,还是德国式的,这个非常关键,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前者,因为我们引进的技术是英国的技术,但德式的锁栓式闭锁机却有着断隔螺式闭锁机的难以岂及的射速优势,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认为如果采用黄铜药筒的话,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射速所以,我认为,10英寸的射速不如8英寸,不仅是武断的,而且是极不负责任的”
话声一顿,李道林看着史腾阁时,作为后辈的他非但没有丝毫客气的意思,甚至还充满了挑战的味道,这恰恰是东北官员的某种特点从不屈从于权威,更不可能屈从的长官,他们总会在会议上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那怕是与长官相抵触。
“我们是国家的职员,不是长官的职员我们需要向国家负责,而不是向长官负责”
这种不顾上官体面的言语,在东北是颇有市场的,非但在年青事务官中广为流传,在技术人员之中,也颇受欢迎,甚至就是在军队之中,也有着一定的市场。在舰政处这个半军事机构之中,自然有着很在的市场。只有不畏具权威,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