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96(2 / 2)

念叨着这句话,李幕臣不无认真的说道。

“你来给我好好解释一下这一句,什么是被谋略国家自身之罪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自身之罪”

一个个问题接连不断的从李幕臣的口中道出,最后他又用极为认真的口吻问道。

“那是不是每个国家,你都能找到这个自身之罪,以供谋略之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李幕臣一直在为“南洋攻略”头痛,尽管通过局里的一些外派特工,他请来了一些“骗子”或者说“千门高手”,那些人设立的骗局多少总让他大开了眼界,但在另一方面,那些所谓的“高手”的眼界太窄,根本无法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看待问题。

毕竟“千门高手”再高,那也不过只是江湖中人,他们所身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眼界,那些的人格调太低,无法登大雅之堂。而情报局在南洋开展的行动是什么那可是国与国之间的角逐,眼界决定逼格,那些人显然不是那个层次的。

所谓的“高手”不是那个层次的,同样,作为情报局局长的李幕臣,也不是那一层次的,不过作为局长,他的眼界总高了那么点,再加上过去还从老师那里学习了一些东西,格调自然也就高了不少,可即便如此,那格调依然没有达到那一层次,也就是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份由调查学校递交来的报告,却让李幕臣的眼前一亮。

那份报告是在日本展开“谋略”的方案设想,厚达几十页的“报告”中详细罗列了谋略的步骤,虽说与局里在日本展开的攻略有所不同,但是其却是各有千秋,甚至在某些方面,这份报告还有旧方案的不及之处,也正因如此,明石原二郎才会进入李幕臣的视线。

在李幕臣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一个能够把眼界放到“国与国”那一层次上的人才正为南洋一事烦恼不已的李幕臣,又岂会错过这样的人才,这不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把人才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直指报告的核心被谋略的自身之罪

换成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以势而为,借势兴风”。虽说知道这个道理,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个风如何借,更准确的来说,是怎么找到所谓的“被谋略国家自身之罪”,进而将这一“自身之罪”化为已用,用于谋略。

“局座,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存在着被谋略的自身之罪,只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就像日本”

就在明石元二郎试图将日本战前与现在的“自身之罪”加以阐述时,他的话语却被李幕臣打断了,只听到李幕臣说道。

“先不要说日本,日本那地方,让老毛子占领,就是最大的原罪,谋略日本再简单不过,这个原罪的点燃,只是实力的问题,不是时机的问题。”

话声落下时,李幕臣盯着明石原二郎,对其目中的失落全是一副视若无睹的模样。

“明石,有没有信心把其它地方的自身之罪给我找出来”

第90章下南洋求月票

“南洋”号是北洋船运公司的远航客货轮,这是一艘专事与大连与新加坡间航行的客货轮,同样也是北洋船业制造的“标准远洋客货轮”,而所谓的标准就是6000总吨,航速11海里,载客1100人,载货2000吨的通用客货轮,这种标准客货轮与4000吨的标准货轮,构成了北洋船运的主力。

与这个时代于远东洋面上航行的其它的航运公司相同,北洋船运公司的轮船同样有着极为醒目的涂装,红色的船底、黑色的船色,而它的烟囱一律涂成黄色,成为一望而知的醒目标志,以区别于太古洋行的“黑烟囱”和由大古代理的“蓝烟囱”以及怡和的“红烟囱”,在海上被称为“黄烟囱”轮船。而“黄烟囱”更是成为了北洋船运的代名词。

相比于其它船运公司的商船,北洋航运定购的客货轮因其通用性极强,非但可以装载许多货物,同样也可以售票载客,因此船票相比其它航运公司更为优惠,而且服务周全,其船员绝不会因为肤色而对乘客生出歧视之心,即便是船长嗯,其船长亦大都是中国人或者日裔,自然不可能如西洋船长船员一般,会对乘客倍加歧视。也正因如此,其才会刚一进入南洋市场,就赢得了部分市场份客额。而在激烈的竞争展开之后,其更是一点点的蚕食着西洋船运公司于南洋的航线份额。

一定程度上,作为东北当局发展海运骨干的北洋船运公司,正是在日俄战争期间通过接受俄国定单,运输军用物资发展起来的。当时俄国人愿意于战区支付高额的运费,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商船保障军需,而北洋船运公司恰逢其时的承担了大量军需物资的运输。从而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回报

而现在这支靠着“卢布”发展起来船运公司,非但是目前东亚最大的船运公司,同样在远东洋面上也是俄国人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过去的一年间,为争夺市场,除提供造船补贴外,东北总督府更是以向航运公司提供燃料补贴的方式,以成本价向其提供燃料,并减免了靠港费等费用,从而使得其在短短半年间,便几乎垄断了整个东洋水域的航运,只有受俄罗斯政府支持的太平洋轮船公司能勉强与其抗衡,最终与其达成市场妥协。共同瓜分东洋洋面的海运,当然这也与俄罗斯商船吨位有限有很大的关系,使得其不是不作出让步。

尽管妥协的代价使得北洋航运撤除了一些航线,而在部分撤出东洋航线的同时,其却接连开辟了的多条通往南洋的班轮,甚至就连“南洋级远洋客货轮”,同样也是为满足南洋的通航条件特意设计,尤其是它的隔热设施更令其相对适合于南洋航行。

适航的船舶加之燃料、港口等各种补贴,使得北洋船运公司初一进入南洋,便展现出了其强大的竞争能力。曾经于东洋激烈竞争再一次出现在南洋的洋面上,而此时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不过只是刚刚开始罢了,那些老牌的甚至同西洋人殖前后脚到达南洋的洋行,绝不会轻易让出南洋航线的主导权。

不过,这并不妨碍北洋航运公司步步为营的部署着于南洋的扩张,甚至通过亏本运营的方式以期获得垄断南洋的运输市场。这似乎表明着一个事实一体化的“国策企业”在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其将会不计工本的进行海外扩张。

正值晴日,“南洋”号的甲板上站满了乘客,尤其是三等舱的乘客,更是占据着下层甲板,尽管“南洋号”的三等舱室内同样装有换气扇,从而抽出舱内污浊的空气,并通过空气管道舱内输入新鲜空气,远非其它船只三等舱内污浊的空气所能相比,但舱内的味道依然远不如甲板,加之天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