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88(2 / 2)

“虽说想法好,但是眼下毕竟困难太多了,银钱紧绌,技师缺乏,而且旅朝华商大都依赖贸易,现在口头同意在这里投资办厂的商号不过只有十几家,到现在除了一家火柴厂,这特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活起来。”

说到这,唐浩然便长叹了口气,想法是好的,但现实的困难却是无法回避的。

“银钱、技师都是困难,但最主要的困难还在于人。”

收起脸上的笑容,蔡绍基正色说道。

“最关键的还是人,有人,这港市才能活,有人,工厂才能有人做工,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唐浩然郑重其事的点头说道。

“是啊,关键还是人啊。”

可不是嘛,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就像现在,特区也好、煤矿也罢,都需要大量的工人,但在内心深处,唐浩然并不愿意强迫朝鲜地方官府帮助与地方雇佣朝鲜人务工,相比于朝鲜人他更愿意招募薪酬更高的中国人来仁川或者平壤作工,在唐浩然潜意识中朝鲜人是不可靠的,只有中国人才是可以信赖的。

“所以,咱们现在要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弄人过来那怕就是骗像西洋人骗华工一样”

“骗”

这个字从蔡绍基的口中吐出,却让唐浩然一愣。

“你的意思是骗那些人来仁川,这样未免也太”

“子然,你也太拘泥了”

蔡绍基失声笑了起来。

“我说的骗,倒也不是那种骗,而是像西洋人那样,广设代理人,给代理人银子,比如每招来一人,便给他们一元钱,至于工人的工资,可以许高点,然后”

听着蔡绍基所说的“连环骗”,唐浩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敢相信这个意欲建立“倡明司法”的人,竟然会给自己出这么一个主意。现在特区同样通过代理人招工,只不过工资方面,并没有太多的陷阱。

他是律师吗不,他就是律师,除了律师绝想不到这种的主意

“这不过只是效仿西洋人故伎,若利用得好,也可达到咱们的目的。”

不过,虽是如此,但听着他的解释,唐浩然却还不得不承认,就像其说的那样,确实不过只是“商业行为”,只不过,这个商业行为是“合法”的。

第34章山东第二更,求月票

初秋刚至,但对于山东地界上的一些百姓来说,却开始踏上了逃荒之旅,夏时的一场大旱席卷了山东十三县的地界,田间干裂的土地,使得地里庄稼全都旱死了,几近绝收,从夏末收起,便有数以万计的百姓逃离了祖辈相依为命的土地,往着海边试图往关东寻找一丝生计。

瑟瑟秋风吹动着官道上的浮土,官道两边的树林偶尔还能看到几具饿殍。

在这官道上两个男孩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朝着北方走着,两人来到一棵大树下边歇息的时候。十二岁的苏文对八岁的苏武说道。

“这半个煎饼你先吃着,我到树上瞧瞧可能掏着鸟蛋。”

光着脚丫子,苏文“噌噌”麻利地爬到树杈上,瞪大眼睛摸起了鸟窝来,他摸了好一会,却是摸不着鸟窝里有什么东西,他却对八岁的弟弟说道。

“我摸着一个鸟蛋,我吃了,小武,你把煎饼吃了吧”

苏文从树上下来,苏武却把那半张从旁人家讨来的煎饼撕成了两半。

“大哥,你别蒙我,咱娘就是这样饿死的”

娘就是这样,一路上讨着的饭只管给他兄弟俩吃,最后却饿死在逃荒的路上,虽说苏武只有八岁,却也知道在哥在骗自己。

“我不饿,你吃”

“你也得吃”

苏武重新把煎饼塞给大哥,最后甚至嚷道。

“哥,你要是不吃,我就把这煎饼给扔了。”

说着就要扔的时候,苏文这才接过那巴掌大的剪饼,当着弟弟的面吃了起来。

歇了半个时辰后,苏文、苏武两人便重新上了路,眼看天色已经晚了,疲惫不堪的兄弟俩,正巧前面有一座破土地庙,于是便悄悄进庙,见里面破烂不堪,墙角有一堆柴草,这草堆上不知住过多少人。

苏文上前将柴草摊开铺在地上,二人瘫坐在柴草上,看着躺在草铺上的兄弟,苏文从怀里掏出那小半张只咬了两口的煎饼,

“刚才我没舍得吃,小弟,咱两一人一半,吃吧”

苏文把那点煎饼一分两半,硬塞到苏武手里。瞧着手中里煎饼,泪水却从他的眼里流了出来,尽管想要抗拒煎饼的诱惑,但最后年少的他还是把那煎饼吃了下去,然后二人胡乱躺在草堆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天一亮,兄弟俩人走出破庙,走着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却看看到前面蓝蓝的一片,风卷浪浪拍着岸。

瞧着蓝色的海,苏武高兴的叫嚷道。

“哥,你瞧那是什么”

“海咱们到海边下了”。

兄弟俩叫喊着向大海跑去,边跑边兴奋的嚷叫着,娘在活的时候,总告诉他们兄弟俩,只要过了海,就到了关东,爹就在关东,到了关东,他们便能吃饱饭了。被凉凉的海拍着脚面苏武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海,问着大哥

“这离关东有多远”

原本在苏文的意识里,那海不过也就是相当于几十条河宽,可这海却是看不到头的,摇头说道。

“咱上那边码头打听打听打听。”

所谓的码头,实际上就是一座从海滩上伸入大海的栈桥,入海十几丈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