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42(2 / 2)

待到牛适应了被驱赶后,雷晓飞才把牛赶到了“合作社”附近的一块荒地上,再让洪彪把耗费了他一番心机制成的犁扛了过来。

给牛套上犁后,雷晓飞定下神来,思索了一番前世他所见的犁田作业方法,又扶犁比划上一番,才笨手笨脚地下犁。唉,这也难为我们的雷小哥啦,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他,敢赶牛已经是不错啦,更不要说是犁田这样的技术活,他也只能是在实践中学习。

洪彪、赵屠夫、张铁匠和王木匠四人,也不知雷小哥在搞什么东东,只是在旁专心地注视着他折腾,看这位他们心目中的天才,又能搞出什么让人震撼的新玩意来。特别是张铁匠和王木匠,他们还没有从“水烟筒”的新奇中惊喜过来,雷小哥的稍一动手,就已做出了让他们惊奇无比的东西,而这花费了雷小哥一番心机的叫犁的家伙,当然应该是大手笔了。

在四人八道紧张的目光注视下,雷晓飞终于小心翼翼地下犁了。

可能是这一带的地,水分充足的原因,虽是初冬时分,土并不硬。雷晓飞先是小心翼翼地下了一小半犁头,然后赶牛往前走。

在所有的人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的注视下,牛终于好像有点不情愿地前行了,犁也被牛拖着向前,尖利的犁头划破了牛踩过的土地,把土向两边翻开。

成功啦。雷晓飞心中不禁欣喜地狂呼起来。洪彪、赵屠夫、张铁匠和王木匠四人,则目瞪口呆地望着这神奇的一幕。

牛走了一段路后,雷晓飞见操作已没什么问题,就加深了犁头入土的深度。犁头入土已有一大半了,翻起的土也约有二十多公分深了,犁和牛还是无事地前行,这用牛耕田的事已眼看成功了。

接着,雷晓飞把犁头全都插入了土里,围观的众人再次把心吊了起来。牛还是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犁却把地翻得更深了,那深度,已接近了三十公分。

转眼间,地已翻出了十多米,被犁过的土地,就像开了一道沟,黑油油的泥土,被犁得向两边翻开。

用牛耕田的事成功了。当众人松了一口大气,正要上前称赞雷小哥时,突然,“啪”的一声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牛还在继续前行,而犁却散了架,雷小哥正扶着犁把呆了。

直到牵牛的绳子绷紧,雷晓飞才从呆中醒来,他连忙拉紧牵牛绳,让牛停住,然后招呼洪彪过来帮忙解开牵着犁架的绳子,把牛牵到一棵有草的树下栓好,让它悠然吃草,自己才回头研究散了架的犁。

雷晓飞和洪彪把散了架的犁,从土里拉到了平地上,几人围着研究起来。

犁是从犁架的接驳处断裂的,一张犁一共有四个接驳处,哪一个接驳处承受不了而断裂的话,犁架都会散架。

雷晓飞望着断裂的接驳处,沉思了起来。这接驳处还是王木匠的杰作,他已经用上了最坚固的梯形榫头,但还是承受不住负荷。

因为当时没有铁螺栓等紧固、连接件,木与木之间只能用榫头的方式连接,榫头连接就是在一根木上开一个孔,在另一根木上做一个与孔相配的榫头,然后把两者紧配合楔紧。

木楔方式连接的弱点是,肯定最少有一根木被削薄,以致削弱了承载力。但在没有更坚固的连接件的情况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加大、加粗犁架的木料,但这一来,犁架就会加重。现在的犁架已经有百多斤,如果加大一倍,犁架就近三百斤了,普通人哪提得起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坚固的连接件,代替木楔连接,但要寻找坚固的连接件,又谈何容易

雷晓飞把他前世所接触过的、听说过的连接件都想过了一遍,好像都没有合适的。螺栓在当代的技术条件下,已经肯定做不了;用铁销钉虽然能连接,但又不能锁死连接的两方不动;用铁钉的话,用久了又容易松动。

雷晓飞几乎把他所知的有关连接用的东西都搜罗了一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他摇了摇头后,准备放弃。突然,他想起了在技校时,曾经用过一种叫铆钉的固定连接件,这种固定连接件,可能是难装难拆的原因,后来在机械行业就不多用了,所以雷晓飞一时没想起,用这种方法来对付现在的情况,应该可行呀。

雷晓飞想到这里,立即就拉上几人,往王木匠家奔去。

雷晓飞交代了王木匠重新找一根木头,换下接驳处断裂的木头,自己则与张铁匠去制作铆钉。

铆钉是一种很简单的固定连接件,是一根圆柱形的铁,在一头做上一级比钉身大的钉头就行。雷晓飞与张铁匠两人只化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做好了几根拇指大的铆钉。

做好铆钉后,雷晓飞就来到王木匠家,和王木匠在每两根木头的接驳处,各掏了一个与铆钉一样大的孔,然后用铆钉穿过需接驳的两根木头的孔,把两根木头铆紧。

这样的接驳方式,可以免去了削薄木头,让木头的承载能力加强。虽然这种接驳方式没有榫头接驳那么美观,但作为农具,只要好用就行,哪用什么美观。

用新接驳方式的犁,再作犁田试验时,就没有出纰漏了。雷晓飞驭牛一口气放尽犁头,在一快二三十米长的地上,犁了十几个来回才罢休。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试验犁是否坚固,二是让自己熟悉操作要领,好传授他人。

犁试验成功后,雷晓飞并没有放松下来,他接着考虑应如何打开番山墟新生产模式运行这个局面。

第272章成功制耙

雷晓飞心目中考虑的番山墟新生产模式,是想以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方式进行。

之所以雷晓飞想出以统一、集中的这种方式,来进行这次新生产模式的推行,主要是雷晓飞根据先前的调查结果,专门针对农村的劳力少这道难题来制订的。

各村子的劳力本已少,如果再让村子自行进行开荒,那就不知开到何年何月,才开得几亩荒地。

雷晓飞设想的这个高度集中的方式,就是由墟里衙门组织一支优势的队伍,打一场开荒战役,统一开辟荒地,要在春耕前开出大量的荒地来,然后再由墟里衙门把开辟好的荒地统一分配到各村中,让村子的人统一耕种。

要达成这个设想,就要先保证墟里衙门组织的这支队伍的优势。这支队伍的优势,当然就要体现在人和工具。

至于工具,雷晓飞已正着手准备,他要伍府尹搜集收购一百只成年的牛,也是为了这个开荒战役。有了这么多的牛,当然就要配套这么多的犁、耙,而要大批量生产犁、耙,就不是单靠雷晓飞、张铁匠和王木匠三人所能完成的。所以,雷晓飞就找伍府尹伍大哥要人去了。

雷晓飞让伍府尹在辖区内,召请二十个木匠和十个铁匠,并在墟里找个大一点的工场,把人和工场都交由张铁匠和王木匠,让他们分头带领做犁、耙的配件。

这事对伍府尹来说是小意思啦,墟里修理兵械就有一个现成的工场。而人呢,相信番山墟这么大,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