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93(2 / 2)

好在这时候还没有这样的风气,秦少游倒是并不担心明清对火器的种种弊病会出现在这个时代,反而更关注于火炮的改进。

每日他抵达这里的时候,炮队往往会士气一振,在经过了几个时辰的体力操练之后,旋即便是进行专业技能的操练了。

这当然也是秦少游最为感兴趣的地方,有时候杨务廉也会跟着秦少游来观摩,这厮最近的方向反而不是火炮,而是火药了,因为炮队的许多次操练中,他渐渐发现,火炮的改良固然能大大的发挥威力,可是火药也是重中之重,火炮要改良,就必须经过一次次的操练或者实战的检验,而后在根据其弊病进行一些修正,比如前几日,杨务廉就发现,火药气体的密封乃是关键中的关键,对火炮的威力提振效果极大,因而他对这个方向开始关注起来。

至于其他的尝试,他也颇有涉猎,因而跟秦少游说起来,简直是滔滔不绝。

今日二人就在校场不远处的溪流上游漫步,杨务廉显得红光满面,他几乎是不在乎秦少游对他说的东西感不感兴趣,又像是在自说自话:“公爷,原本这百锻钢来铸炮,好处固然是有的,可是坏处也是不少,一旦操作不善,就有炸膛的危险,本来在下想要用铜来试试,这铜的造价虽然高一些,可是若是能改善炸膛的问题,却也算是物有所值,只是可惜这铜炮造出来,却发现还是在下想当然了,那铜炮什么都好,不易炸膛,却更加轻便一些,可是这铜质太软,每次射击都会造成炮口扩张,射击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几乎点了十几炮,炮口内壁之处就开始生变了。因此在下想来想去,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眼下的问题,唯一的法子,看来也只有炼出更好的钢铁了,其实这也不难,无非就是百锻变成千锻而已,至于其他的,在下还要再试试。”

“火药的配给,也是个问题,药多了不成,少了更不成,得有个度,这个度我让炮营试了许多次,方知现在这火炮,一炮的药量在一斤四两八钱是最佳的,偏生这药量难以计量,难道每个炮队炮长都带着一个秤吗”说到这里,杨务廉自嘲的笑了:“不过要解决,也不是没有法子,何不如弄出一个药量的作坊出来,让人专门计量药量,而后再用油纸包裹起来,一包药便是一斤四两八钱,也省了炮队的麻烦,操作也方便一些。”

“还有”

一开始,秦少游还凝神静听,毕竟秦少游对此的兴趣确实也是不少,可是这家伙遇到自己,便是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完全不顾及自己的感受,如此一来,秦少游便有些吃不消了,却只得忍着,偶尔附和几句。

既然秦少游假装自己成了一个最好的听众,这无意之间,却又助长了杨务廉的谈资,于是话匣子打开,更是泛滥。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二章:龙子龙孙

这杨务廉虽是絮絮叨叨,秦少游却不得不忍受。

到了下午时,秦少游观摩了炮队的试射。

只听钟声一响,于是乎百炮齐发,浓烟滚滚,那乌黑的烟雾犹如飞龙,盘旋着升上云霄。

刺鼻的气息让秦少游吃不消,拼命的捂着鼻子咳嗽,坐在身边的杨务廉嗖一下,便往落弹的地方奔去了。

秦少游不禁无语,其实这场面可能在寻常人眼里实在壮观,可是他两世为人,这种程度的火炮试射出来,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他关注的反而是每个炮位的一些动静,炮长在做什么,炮手又在做什么,辅炮又在做什么,大家各有分工,似乎还算熟稔,装药、填实、装弹也算是一气呵成,炮手放炮,只能凭着手感,这种东西,只能慢慢去体会,这些人虽是精兵强将,不过毕竟都是年轻人,似乎对火炮这玩意儿乐此不疲,而火炮的炮口此刻已是通红,还需要冷却,因此大家可以稍作休息,等到炮口冷却下来,辅炮兵则负责进行清理炮膛。

王二似乎在杨务廉的协助下,已经制定出了一个规范,而这规范虽然简单,似乎也蕴含着许多道理。

这些炮手自分出了天策军,便不再穿戴明光铠了,毕竟他们几乎没有短兵交接的机会,所以都是短衫的打扮,叫上绑了腿,下头是个鹿皮靴子,而庄子里什么都缺,唯独最不缺的反是皮货,这些自狼子堡送来的优良皮货最先便在天策军内部换装。

秦少游曾让下令为将士们打制皮衣,而皮衣的好处就在于,虽然单薄,但是却加保暖,若是到了冬日,将士们里头固然套着内衫。可是外头却罩着一件明光铠,寒意逼人,手脚都冻僵了,拿什么作战

因此秦少游将大量的皮货弄出了一个皮具的作坊,起先是制造几乎所有的军中皮具所需,必须皮用的手套,皮用的靴子,除此之外,还有衣帽之类,这种皮具。最注重的就是实用性,比如尽力的紧身,既可保暖,又可提高身体的便利,谁晓得到了后来,这东西竟开始在孟津流行起来,实在的东西大家都是喜欢的,眼下的大唐,棉花还未大规模的引入。所以冬日的保暖,更多的只是靠皮具,而并非是什么达官贵人都能穿上皮裘,因而更多人不过是多穿几件麻衣来御寒罢了。其效果可想而知

可是对庄子来说,这里的一张好皮,可能也就是一两钱茶叶换来的,用几乎一钱不值的东西换来的东西。经过了加工,价格上低廉一些不说,更重要的还是实用。

毕竟皮裘在此之前。因为广泛用于显贵,因此皮衣的制式,更多的倾向于雍容华贵,反而实用性很是一般,寻常人既买不起,就算买了,难道穿着这种华丽的裘衣去农耕、匠作反而这种贴身的东西,穿着既暖和,又不影响行动,因而许多人攒下了一月半月的工钱,也肯去买一件,以至于如今,一到了现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孟津内外,人人都穿着这种军用的皮衣,许多南来北往的货商也看到了商机,毕竟这儿的皮货价格实在太有诱惑力,而且孟津能流行,其他地方购买力低一些,可是各州各县哪里没有一些小富人家,平头百姓买不起,他们会买不起吗于是乎,不少商贾也纷纷下定,以至于庄子里的皮具作坊一再扩建,尚且不能满足所需,不得已之下,只得在河北之地,又新建了一个大工坊,招募了上千人在此劳作。

王二里头穿着的就是这样的皮衣,外头罩了一件衫,虽是天寒地冻,浑身上下却是升腾着热气,他行了个礼,道:“魏国公以为如何”

秦少游只是点头:“尚可。”

并非是秦少游吝啬于溢美之词,而是他能察觉到许多不甚满意的地方。

王二脸腾地红了,忙道:“下官该死”

秦少游摇摇头,道:“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将士们的错,这世上的事,无论是琴棋书画又或者是行军布阵之法,还是这操作火炮,其实无非就是一个道理唯手熟尔。要达到这唯手熟尔地境界,不过是日夜加紧操练罢了。你看,那位杨先生来了。”

果然,杨务廉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