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819(2 / 2)

今天晚上的空战不仅仅是这一次,意识到德国人派遣夜战飞机后,为了保证夜间轰炸机部队的安全,华夏空军又起飞了两架望楼式预警机和12架夜战飞机。而与此同时,德国人也收到了海因茨的电报,随后进入战场的德国夜战飞机非常的谨慎。他们的编队分布在不同高度,试图使用雷达来弥补彼此的盲区,但是可惜的是此时的雷达性能并不怎么好,德国人的是这样,华夏的也是这样,双发试图在夜幕中搜索对手,对方偶尔会出现在雷达的边缘,但是却很难找到开火的机会。即使勉强发动攻击也都没有命中目标。以至于在这一天晚上的夜战结束后,华夏空军和德国空军都认为双发的第一次攻击的战果简直是运气爆表的情况下才可以取得的。

虽然德国空军今晚的行动并没有取得多少战果,但是夜战飞机的出现还是让华夏空军夜间轰炸机部队投鼠忌器。空袭力度比预期计划小了不少。奥地利人也不傻,在经过了最初的惊慌之外,他们熟练的疏散了车队,并且在关键地段布设了探照灯和高炮阵地,竭尽全力驱逐华夏轰炸机。

“看来空军和伞兵也无法完全阻止对方撤离啊,关键时刻还要看我们的。”一夜未睡的田勇揉了揉有些发涨的太阳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此时田勇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不足,尤其是步兵兵力的不足。古德里安和吕贝宁的部队虽然被迫撤退但是却依然护住了施拉格的后路。不过就在当天晚上,华夏空军驻伊朗指挥官秦岳在和上级沟通后,将对施拉格部队的攻击任务交给了战略空军,所有前线攻击机都拨给了田勇后,情况终于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太阳再一次从地面升起的时候,田勇再一次对已经担任后卫的古德里安和吕贝宁部队发动进攻。这一次,两人的运气就不那么好了,因为田勇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空中支援。大量装备着空心装药反装甲子母弹和40机关炮的狐蝠式飞机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整整6个中队近百架的各种飞机在低空盘旋着,他们寻找着地面上所有可以攻击的目标炮如同打桩机般的声音不时在战场上响起。缺乏足够防空力量的同盟国装甲部队要么躲藏起来要么选择撤离。成建制的抵抗在田勇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的打击下变的支离破碎。而侥幸生存下来的残余力量也往往因为缺乏弹药和油料而最终被放弃。

在事不可谓的情况下,古德里安收拢了部队后撤离战场。而华夏似乎对施拉格更感兴趣,所以并没有派遣太多的部队来堵截他。依靠较好的机动性和从友军那里“借来”的燃油和车辆,古德里安再一次从战场上安然脱身。相对而言,吕贝宁就很倒霉了,他最终没能回到基尔库克,而是去了华夏的战俘营。他和他的部队可谓是鞠躬尽瘁,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直到华夏部队距离他的指挥部不到500米时,他才下令投降。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落幕和影响

“施拉格又一次失败了,他的撤退的功夫在实战中再一次得到了磨练和提升。和上一次在意大利的表现不同,这一次他撤出的部队显然要比上次多一些。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华夏部队兵力不足。如果单纯论逃跑的功底的话,他应该是同盟国将领中最优秀的,因为自从1战结束后,他指挥的战斗结局都是逃跑。”当巴比伦行动结束后,美国人的时代周刊以一种嘲讽的语气这样评价这位奥地利将军。不过实际情况如何,并不是一本杂志几句话就可以说清的。华夏内部对奥匈军团和整个同盟国此次战斗的表现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

整个战役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自然是华夏和德国人在南线爆发的战斗。华夏装甲力量比德国人更强,而且编制更为合理,单纯依靠陆军就可以应对绝地大部分情况,无论是坦克战、攻坚战还是炮战都表现的游刃有余。虽然在某些战场上会吃些亏,但是总体而言依靠优势的装备,华夏装甲部队的战斗力是高于德国的。但是高的也有限。德国人依然可以拖延华夏陆军的进攻,并且依靠较为充裕的步兵力量来防止突破口的扩大化。

于是过于倚重装甲力量而步兵不足的华夏部队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尖锐的装甲矛头可以撕开对方的防御,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步兵来扩大裂口,并且及时的包围对手。于是这样做到结果就是。华夏装甲部队屡次击溃对手,但是对手利用华夏突破后短时间的停顿可以将残破防线上的部队撤离,然后重新整合填到下一道防线。然后华夏继续突破。德国人再次撤离重整。华夏可以不断击溃对手,但是却无法趁势吃掉对方的重兵集团,虽然在南线的战斗中摧毁了德国人大量的技术装备,但是德军人员损失不算太大,满打满算损失了不到2个师。

“从效率上来讲我们的战术并不高明。德国人理想的战术是装甲部队突击,然后后续的机械化步兵分割包围对手,并最终歼灭对方的重兵集群。但是可惜的是他们的装甲矛头不够锐利。往往在进攻的时候就已经折断。而我们恰恰相反,我们的装甲部队几乎包办了一切。突破用坦克,分割用坦克,最终吃掉对手还是坦克装甲单位毕竟有限,却要承担几乎所有的任务。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兵力不足。但是我们确实缺乏足够的步兵单位。也许现在战争规模并不大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依靠少量精锐的装甲师来获得胜利,但是随着未来大规模战争的爆发,装甲部队的比例一定会下降。战争需要的不仅仅是精锐,还需要大量的普通部队。”在战后的总结中,彭毅较为客观的评价了双方的战法。而这也引起了徐杰的注意。

徐杰穿越前就不是陆军。对陆军的了解比较有限。他使用了大编织来保证陆军师级单位的战斗力。并且使用机械化步兵师作为装甲部队的补充,这两点是好的,但是同时却对步兵师并不是很关注。在意大利小规模的陆战中这个问题还不算明显,毕竟战争规模小。但是在伊朗战争中。这种情况就开始明显了。相对于步兵师来说,装甲部队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大量坦克对耗油和部件的消耗让华夏补给能力已经有些捉衿见肘。

甚至于参谋部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个装甲师的消耗能供给三个摩托化步兵师。原因就在于后者没有那么多的坦克和装甲车,步兵机动也是靠卡车和装甲输送车。轮式车辆的造价和耗油明显低于履带车辆。对付已经被分割的敌人使用摩托化步兵师显然更加经济。同等供给下战斗力也会比较高。毕竟在对包围圈内部的对手发动进攻的时候,一个装甲师绝对比不上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因为后者的火炮和步兵数量要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