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线抽调回来,用于抵御彭毅的进攻,而后者以内后勤的问题,攻击速度也有所放缓,双方最终在库尔干附近形成对峙。彭毅需要时间来巩固后方,而邓尼金同样也需要集中兵力来应对这场决战。唯一不同的是,彭毅有一个强悍的国家为他提供所需要的一切,而邓尼金的部队则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补充能力。
感谢书友zhouyu1976和书友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奥芬、风的媚影的月票支持。今天晚些时候还有一更。祝大家阖家团圆中秋快乐。
第九百五十九章邓尼金的选择
ot多好的枪啊,只可惜没有了子弹和配件也只能变成一堆废铁ot看着手中这支华夏生产的1911年式机枪,已经有些穷途末路的邓尼金不由的哀叹道曾经辉煌一时,多次挽救了俄国陆军的沙皇近卫军此时已经可以用油尽灯枯来形容,谁都不会想到俄国最终的崩溃是因为内部的问题,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和德国人达成了协议,他们推翻了沙皇陛下的政府,以巨额的赔偿和大量的领土为代价换取了自己的官职随后他们就纠集了一批军队和德国人一起对付正在前线奋战的依然终于诺曼诺夫王朝的其它俄国部队这背后捅的一刀相当厉害,让邓尼金至少损失了4成以上的兵力和装备要不是随后和同样支持诺曼诺夫王朝的高尔察克部汇合的话,恐怕邓尼金的部队早已经成为了历史
在随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邓尼金一面搜罗其它忠于皇室的部队一边抵抗着临时政府和德国人的围剿不过随着来自华夏的物资断绝,依靠精良的装备的俄国近卫军战斗力大减,不少武器因为缺乏配件和弹药而成为了废铁邓尼金试图占领一些工业基地来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装备和补给,但是可惜的是,俄国的工业重镇要么已经成为了某个同盟国的领土,要么就被临时政府所控制,即使偶尔获得一些弹药和补给也根本无法满足庞大军队的需求
而当时间点进入了1917年4月后,情况就更加糟糕了,华夏共和国终于对俄国发动进攻了到了现在,邓尼金似乎明白了一些,当年华夏帮助自己训练一支部队的作用似乎就是为了今天,让俄国内部打得你死我活然后华夏坐收渔利但是到了现在这一步,已经没法改变了,即使邓尼金表示愿意和临时政府和谈,手下的军官和贵族们也不会同意毕竟俄国历史上对于反抗者的结局是那样的明确即使暂时没事,秋后算账也是百分之百的自己和自己的手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死在战场上,要么死在绞刑架上更何况自己和临时政府已经打了相当长的时间,双方之间已经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了
邓尼金没想到华夏的动作居然会这么快几个月时间就打下来鄂木斯克俄国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才获得的西伯利亚居然几个月就易手了,更为可怕的是对方直接摧毁了自己的最后的兵员和物资基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邓尼金不得不把前线的指挥权交给高尔察克,自己亲自率领一个近卫师和高尔察克划拨的一个海军陆战队团来到库尔干来阻挡华夏陆军的进攻这是邓尼金手中最后的一支精锐部队了,如果能打赢对手,那么他的军队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而如果这支力量再被击溃的话邓尼金就没有一点底牌了
双方在库尔干地区展开了对峙,对方似乎并不急于攻城,相反,他们还派出了信使与自己联络表示如果邓尼金同意投降的话那么华夏政府愿意保证邓尼金和下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甚至对于普通士兵都会妥善安置面对对方提出的条件,邓尼金倒是相信对方说的是真的,毕竟华夏没有屠杀战俘的习惯,从上一次被俘的经历上来看,华夏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华夏需要有人力去开发西伯利亚而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貌似现在的俄国反抗力量确实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程度了,没有补给,没有兵员,强敌从四周压了过来,再加上内部山头林立,天知道他们那天就叛变了
不过即使这样,自诩为一个爱国者的邓尼金还是无法接受投降这个结局,自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拉起的这支军队不能就这样完了而投降之后,自己的身份怎么定位一个波兰人一个俄国人最终变成了一个华夏人这不太过可笑了自己拼死拼活的打了这么多年就是今天绝不在回绝了对方的劝降后,邓尼金决定集中全力在库尔干打上一次,自己曾经重创过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手下也堪称百战雄狮,而为了这一次战斗,邓尼金有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先进装备而对面的华夏陆军兵力也并不多,满打满算能动员的也就2个师,作战兵力不超过3万人,自己这边至少有4万可战之兵,而且还是防御作战,自己没有理由会输即使最后结果不会改变,自己也要获得一次辉煌的战术胜利
邓尼金将自己手下约两个师外加一个旅的部队做了如下部署唯一的一个装甲团被作为总预备队两个炮兵团被部署在库尔干城的两翼一个步兵师被安排在正面的三道防线上为了防止对方的炮火孤立和纵深打击,邓尼金在关键地区修建了环形防御工事,并且尽可能的增加了防线的纵身,在两条防线之间,至少间隔了2k左右,再配合上环形工事,对方想要直接击蠢线进而分割包围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然装甲部队少了一些,但是邓尼金认为这不过是让他进攻能力略有不足,攻击不成防御有余,在用防线,步兵和战防炮消耗掉对方的装甲矛头后,自己再打一个漂亮的反击,这套招数至少在德国人身上屡试不爽,现在对付华夏应该也够用吧,邓尼金看着作战地图自语道
ot不见棺材不掉泪啊ot彭毅微微一笑,不过也好,总算有了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敌人了几个月的顺风顺水让底下的官兵们过于乐观了,仿佛坐在卡车上就可以获得胜利一般更何况华夏已经十几年没打过大仗了,用这块磨刀石来练一练手也不错,诚然,彭毅的部队比对方要少,但是要是论起技术素质和装备水平来说,可要比邓尼金这支七拼八凑的部队要强多了而且彭毅还有另外一个王牌,那就是一个大队的战斗机和两个大队的轰炸机,彭毅之所以没有立即展开攻击其实也就是为了等这支航空劲旅
ot从现在,战争的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过去那种大炮加步兵冲锋的战法已经过时了战争已经变成了三维,甚至于可以这样毫不夸张的说谁掌握了空军,谁就能掌控陆地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将以一种全新的交战方式来干净利落的摧毁对手,虽然攻坚的原则依然不变,但是其方式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将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所有试图反击的敌人都将处于空军的打击之下,想想吧,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事情ot在在作战会议上,彭毅信心十足的说道
1战时期的空军能做些什么在稿轰炸战术还没有开发出来的时候,攻击机对地无非是低空水平轰炸或者干脆用机枪扫地皮间或再扔两颗手雷,当时的普通单发飞机的载弹量不会超过250kg,大型轰炸机的载弹量不会超过2吨双发飞机的载弹量一般不超过800kg其实作用十分有限的不过即使这样,华夏还是尽其所能的为这猩机撞上了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从机枪到机炮甚至各种类型的炸弹可谓是应有尽有
比如说这个战斗机大队,本来俄国空军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派出一个战斗机大队干什么当看着这些载弹量不超过150kg的小家伙晃晃悠悠的飞过来的时候,彭毅表示非常的不解而对方给予的解释很简单,那就是实验一下单发战斗机低空扫射的效果以及小型炸弹对步兵的杀伤效果这些被命名为食雀鹰的单发双翼机并不是单纯的空战版本,为了增加对地火力,有猩机装备了多打3挺机枪,并且在驾驶舱附近有轻装甲保护,这就几乎用掉了它所有的有效载荷,而另一批食雀鹰则只保留了1挺机枪,剩余的载荷全部换成了20kg左右的小炸弹,来检验小型炸弹对地面目标的杀伤
至于双发轰炸机带的东西就更多了,石茶隼式攻击机因为有两台350马力的发动机提供强大的动力,所以其有效武器负载达到750kg,如果少装点油的话,这个数量还会上升,为此,华夏空军还专门为石茶隼攻击机装备了速射炮,有的是在机头装备了2门重达30kg,发射炮弹的速射炮,每门火炮备弹80发射速300发每分钟其对付的目标类型为半硬目标,比如说简单的土木工事一类的而更为丧心病狂的是还有几架飞机在机头位置装了一门37呯呯炮装备这种火炮的飞机被定义成精确的攻击对方的火炮,装甲车辆等目标
炸弹也分了很多种,各种重量的高爆弹自然不用说,还有新研制出来可以在半空中打开的子母弹,甚至还有凝固汽油弹,最后这种东西说起来挺唬人,其实说白了就是往汽油中加入凝固剂和其它一携学成分在爆炸后有更好的附着能力,技术难度反而是最低的但是靶场效果却相当的不错
第二更奉上求支持
第九百六十章攻击开始
巷战是最能抵消装备优势的战场,如果可以避免没人会选择巷战。d邓尼金自然知道这一点,他相信对方也能认识到一点,所以整个库尔干城中的守军不是太多,重点还是放在了两翼的阵地上,而且为了防止对方远程火力的压制,邓尼金还专门依托丘陵,树林等各种地形部署炮兵阵地。同时构筑了大量的暗堡和雷场用于阻碍和消耗对手。如果以通常情况来看,即使对方拥有火力和兵力的双重优势,想要打下这座要塞也是相当费劲的。
面对这个要工事有工事,要纵深有纵深,要人有人,要装备有装备的库尔干城,彭毅心中多少有些打鼓,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彭毅等人专门针对库尔干的防御制定了全新的战略,其核心就在于两个字,控制,对战场的控制,对对方远程火力的控制,以及对对方兵力调动的控制。而这需要全军的紧密配合。从一名陆军指挥官的角度来看,目前空军最大的作用就是给炮兵指示目标。为此空军侦察机分队和炮术专家们专门研究了一套作战条令。以便让火炮的攻击更具有时效性。此外,对于俄国人的关键点进行打击,因为时间、资源和人力的问题,邓尼金不可能用钢筋混凝土来建造全部的攻势,这就让某些关键点防御不足,而空间的任务就是在炮兵力有未逮的情况下摧毁这些支持点。最后一步则是迟滞阻碍俄国陆军的调动,以及压制对方的远程炮兵了。
至于地面作战吗,变化不大,基本上还是老一套,远程炮兵摧毁前沿的雷场和障碍,然后在弹幕徐进的掩护下装甲部队和步兵发起进攻。而对于这种德国人也经常使用的战术,邓尼金的办法就是第一条防线被攻破后就直接扔了吧,等到对方脱离了大部分远程火炮的支援后再打回来。自行火炮虽然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但是因为昂贵的价格让这些火炮数量稀少。在考虑到对面的华夏陆军数量并不多,所以再抛去那些牵引火炮之外,数量稀少的自行火炮对俄军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邓尼金想的确实没错,但是奈何这次的攻击是从空中打来的
在这次交战中。华夏陆军投入了新式的虎猫式重型坦克,重量达20吨的虎猫式坦克拥有一门7524的主炮,同时兼顾了反装甲用钨丝弹和反步兵。与其它坦克不同的是,这中坦克拥有较好的侧面装甲防护,考虑到角度问题,有的时候打侧面装甲的难道和打正面装甲的难度不相上下。而这极大的提高了坦克的生存率,同时伴随装甲部队突然的步兵战车可以用迫击炮、20机关炮或者机枪提供火力掩护,这种全机械化的配置一下让俄国感到手足无措。
“对方的配备实在是太豪华了,他们所有的作战人员几乎都在装甲车辆的保护之下,尤其是他们的坦克。拥有了较好的侧面防护,我们的57炮很难击穿他们,而另一种通常使用的先截断后方步兵然后近身反坦克的战术也因为对方的步兵战车的存在而失效。对方的攻击缓慢而又致命,炮兵和进攻部队的配合更加娴熟,”战后一名俄官这样回忆道短管火炮不断突出一道道暗黄色的火焰。将对面的火力点一个个敲掉,而要是遇上了无法轻易摧毁的攻势则交给了伴随的重迫击炮,这种射程较近的火炮却拥是进攻部队不可或缺的重锤,45kg的特制钢筋混凝土穿甲弹再配上较高的弹道,拥有了超过了榴弹炮的威力,是个不折不扣的掩体杀手。低沉的炮声不断从进攻部队后方传来,将一个个75加农炮和附属的炮兵班直接炸得粉碎。在这场正面的毫无花俏可言的碰撞中。拥有装备和素质双重优势的华夏陆军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不过这一切并不重要,邓尼金的第一道防线只不过是试水而已,第二道防线才是真正的核心阵地,邓尼金在等,等着华夏的进攻部队脱离了远程火炮的支援后,他在发动反击。华夏陆军在攻破了第一道防线之后并没有停步不前。而是立即向着第二道防线发动了进攻,邓尼金估计的不错,伴随着攻击的深入,华夏陆军支援火力确实差了不少,但是在空中。各种各样的飞机却覆盖了整个战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