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51(2 / 2)

至于陆军的伙食和待遇问题吗,这个也好解决,中国古代不是有以工代赈吗现在蔡锷也决定采用这个办法,首先华夏陆军给俄国受训人员安排的第一点即使如何拆卸武器,如何保养武器以及如何修理武器。因为华夏陆军的武器配属和俄国陆军有很大不同,华夏武器虽然尽可能的强调耐用和稳定性,但是和莫辛纳干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而且为了充分发挥武器的性能,华夏陆军会配属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说给机枪手配属的光学瞄准镜和测角仪还有一些应急修理工具什么的。而俄国人使用马克辛机枪则不配属这些武器,在同等条件下,俄国人的机枪发挥水平明显要抵御华夏陆军。

开始是各种枪械和轻型迫击炮这些比较方便保养的东西,随后就是各种加农炮和榴弹炮。如果说枪械不过是几十个零件而已,是个人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完全掌握,那么随后的火炮和车辆的保养那就需要相当的底蕴了。别看陆军留下的人员按说都是素质比较高,文化比较好的“精英”。但是那也是相对于他们的同僚而已让他们从机械原理开始学习确实费劲。

不过这也是必须的,华夏陆军机动部队能够保证较高的出勤率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高素质的维修和后勤队伍。虽然华夏共和国的普遍受教育水平非常低,但是奈何人口基数足够大,再加上备战需要,可以说军队中集中了国内相当比例的技师。再加上从国外“引进”的人才,华夏共和国才可以保证各种车辆能够以较高的出勤率去作战。而现在,俄国人也必须学会如何尽可能的维护自己的装备来提高战斗力,毕竟俄国的工业没法和德国去比,每一辆战车都是十分珍贵的。

陆军的表现十分悲催,但是海军方面却让蔡锷等人有性惊。怎么说呢,高尔察克带来的人,打仗什么水平蔡锷说不准,但是维修和调试各种火炮和车辆的水平甚至比蔡锷手下的人都要高一些,尤其是对陆军使用的75速射炮和加农炮的维护和修理简直可以堪称典范了尤其是对光学设备的使用和调校更是出类拔萃

后来有俄国陆军好事者专门问了一名俄国海军军官,他们为何对这叙炮非常熟悉,甚至比使用他们的华夏陆军还要熟悉。结果这名年近30俄国海军军官的回答让这位陆军军官非常尴尬。

“这不就是海军上用的12磅炮吗,我从18岁开始就鼓捣各种火炮了,到现在已经12年了。接触这种速射炮也有8年了。”这名俄国海军军官看了看这名陆军军官有些轻蔑的说道:“华夏陆军的不少火炮都是海陆通用的,而这些75炮原产的就是英国,俄国海军也装备了不少,早就让我们搞明白了。我摆弄这门炮的时间比你当兵时间都长,能不熟练吗”

这段时间里,华夏陆军的教官们也对眼前这几千号俄国人进行了调查,对他们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总体而言,这群俄国人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那些头脑比较简单,但是四肢极其发达的俄国陆军,不得不说这人种的差异就是大,单纯从身体素质来看,俄国人确实是最适合的步兵,五大三粗来形容这些人绝对没错。但就是知识水平稍微低点,而且怎么说呢,做事太不精细,你让他们冲锋很容易,但是想让他们按照华夏的机枪教典打出间接射击那时真是困难点。

而另一种人就是俄国海军人员,不得不说总体而言海军素质确实比陆军要高一些,各国都是这样,海军在这个年代被成为贵族兵种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些从俄国海军俘虏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员技术素养绝对高,尤其是炮兵素养,远高于一般的陆军。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人是纯技术和后勤兵种,你要让他们拿把步枪往上冲还真是不合适,如果双方能混编的话,自然很不错,但是现在的情况下海军的就是海军的,陆军的就是陆军的。双方的关系像极了前世的冷战

感谢书友zhouyu1976、烦人不更的打赏,以及书友fy007、oanshark的月票支持。

第七百六十章先改变观念

“今天我所说过的话,你们必须牢记如果你们想要从未来的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话,那么首先就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记住在战斗中所有的一切物资和武器都是最廉价的消耗品,唯独有经验的老兵不是他们是一支军队的脊梁是一支军队的灵魂,没了枪炮,工厂可以通过流水线进行补充,但是老兵和有经验的军官打光了,那补充速度可要用年来计算让一名经验丰富,受过系统训练的老兵在战场上生存几分钟这是犯罪”一名华夏军官厉声说道。

对于俄国人的战术,华夏陆军简直可以用无语来形容,俄队中不乏指挥高明的人,有的时候一些精锐的俄军部队确实可以给华夏陆军造成一定的麻烦,但是不管怎么说,俄队总体而言属于一种战术过于呆板,而且非常依赖数量优势的军种。他们喜欢用密集的部队来冲散对手,在他们的教典中,一个营的攻击正面大概有400步宽,而士兵之间的距离只有大概一步左右,俄国人过分强调了攻击的强度,但是却忽视了速射武器对步兵的强大杀伤。在俄国人眼中步兵是真正的“灰色牲口”是可以用来消耗的,并且在战时可以用来“代替”炮弹

俄国部队过于计较技术装备的得失,而为了弥补,他们必须用人命去填,结果造成了步兵素质的持续下降,如果说第一次华俄战争中俄国士兵至少还能打出一定的战术和配合,知道如何在恶劣的战撤境下保护自己的话,那么第二次华俄战争中俄国的士兵真正的诠释了“炮灰”这个词他们只知道冲锋,然后在几十米的距离上用步枪攻击对方。根本打不出什么配合。

“这是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后勤压力明显要大于你们,你们拥有的火炮和战车数量要远多于我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火力劣势的情况下只能用步兵去弥补,而用抵御钢铁的结果就是这样。”一名俄官颇为不服气的说道。

“拼正面拼不过还非要死扛着打,不知道后退后收缩,这样的军队死了活该。”这名华夏军官略带鄙视的说道。“连你们的先辈都知道在对抗拿破仑大军的时候不断的后退和坚壁清野,在内线与优势敌人对峙,而现在你们自己把部队集中在尼布楚要塞群这算神马事甲午战争的时候,北洋陆军总体力量也不如日本陆军。我们完全可以用空军来换取时间。来慢慢拖垮对手。你们最后输了怪谁”

“我可以保证,在你们未来的战斗中,你们将会遇上火力优势更加明显的敌人,对方将拥有更好的武备。更强大的后勤以及更多的兵力,如果你们继续死死的钉在固定防线上的话,那么你们死的会更惨,德国陆军的装备水平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