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华俄第二次战争中,华夏陆军部一致认为,双方将在尼布楚附近展开阵地攻防战。大规模的军团机动其实是很难实施的。原因很简单,双方都无法在脱离了铁路干线的支援后制成大建制的军团在广袤的地域中展开大纵深大迂回。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马匹和车辆。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后勤补给,也许以俄国人的力量,搞到数万甚至十万以上的马匹不是问题,但是又了马匹,饲料和补给怎么办供养一匹战马的补给可以供养十名士兵。如此巨大的消耗让远离东欧的俄国人根本无力支持。在现阶段,西伯利亚铁路能支持大军团作战已经很勉强了,更别说支持大量的机动兵团作战。所以,没办法,俄国人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尼布楚附近展开。
至于华夏陆军吗,虽说战场距离华夏最大的工业基地很近,但是华夏本身就缺乏大型挽马同时因为人口过多,粮食本身就不富裕,马群的规模可没法和俄国相比。至于说弄汽车在1战前大型载重汽车都是一种奢侈品,想要将大军的补给寄托在这些昂贵而不算很成熟的东西上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说双方战斗方式很简单。就是围绕尼布楚城池展开攻防战。阵地攻防战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重炮。在挽马和汽车数量都不能确定够用的情况下。华夏陆军想要将那些致命的重炮运过去的话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铁道交通。
根据历次战争的经验。军级可以携带的最大威力火炮不超过8寸的短榴弹炮,或者是6寸的长身管火炮。而师级携带的火炮一般为6寸短身管火炮或者是长身管火炮。但是这叙炮绝对不足以应对集团军级的战斗。面对俄国人的工事,华夏需要10寸到12寸短身管榴弹炮对付对方的重型要塞,同时也需要8寸长身管火炮压制对方炮兵。
想要把这辛重的东西送到战场上非要使用火车不可。既然如此。倒不如成立一支铁路炮兵部队,专门负责操控这些威力巨大的杀人武器。在徐杰的的建议下,铁道炮兵从属于陆军部直接指挥。其下设两个分部,其中一个是铁道工兵部队,另一个是铁道炮队。
前者的任务是负责将这些珍贵的铁道跑送到指定的发射阵位,同时完成临时铁路的布设以及发射阵地的构筑。例如说木质环射炮位或者说铁道环射阵位。并且负责补给和火炮的维护。
而铁道炮队则和普通炮兵没什么区别。说白了就是一直靠铁路进行机动的重炮部队,而这支重炮部队的火炮来源则是从原本海军退役的舰炮中选取。这些已经使用了很久的舰炮只要将内层炮管换掉然即可重新装备。
12寸40舰炮根本不用特别长的身管。改成陆炮后攻击掩体的时候主要是靠重弹吊射从水平方向击穿对方的防护。而不是靠炮弹的高初速从垂直方向打穿,所以陆军军械部在接受到这批军火后,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将炮管截短。然后采用减装药。换上更重的混凝土穿甲弹。更厚的被帽和更弯曲的弹道让这些重炮成为十足的碉堡杀手。
如果说威力最大的火炮是12寸40短炮。那么最受各军军长欢迎的恐怕就是8寸40铁道炮了。这叙炮重量适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射程足够远,而且巨大的威力足够应对绝大多数目标。尤其是在装备了新式的榴散弹后,100kg重的炮弹可以在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范围内播撒死亡之雨。当然,这是理想情况下。实际上因为各种问题,这个杀伤范围会大打折扣。但是对有生力量来说依然是相当恐怖的
而最让陆军纠结的是,那些10寸40炮怎么办要说射程,10寸40无疑有比8寸更远。甚至有些射程过剩。至于说威力,对掩体的杀伤肯定比不上12寸短炮。而在面对集群目标的时候,因为炮弹过重,这叙炮的单位时间投射量反而不如8寸炮。毕竟陆炮可没有舰炮那么完善的伺服设备。重达227kg的炮弹即使用简易机械装填也不容易。总之10寸炮的定位十分鸡肋。
当徐杰知道这个情况后,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还是建议铁道炮兵在相关车辆够用的情况下装备这些10寸远程火炮,原因很简单,在徐杰看了,陆炮没有射程过分这一说。要知道,当年法国1战的时候知道的超远程火炮有超过40k的射程。而在有气球或者飞艇的校正下,对于20k左右的面目标实施攻击还是可以的。徐杰不求真打到多少东西,多少能造成点麻烦也行啊。就这样,成体系的陆军铁道炮兵算是正式成立。而这支依靠铁路进行机动的重炮部队在未来的战斗中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感谢书友空晨的打赏,以及书友tianng588和强林的月票支持。
第五百一十五章俄国海军第一期扩张计划
当世界海军界刮起建造无畏舰的风潮的时候,俄国海军也终于坐不住了。在这一刻,全重炮派在海军部中占据了优势,所有之前曾经争论不休的问题现在看来也都有了结果。俄国人是个很会在战争中学习的民族。在自己的创造力不够的情况下,他们也依然会选择随大流,经跟强者的步伐来发展自己。
而且更重要的是,俄国海军全重炮派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图纸。在大洋彼岸,美国海军开始建造第一级无畏战列舰南卡罗来纳号。这时候的美国工业总量是有了,但是工业质量和欧洲列强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直接从1万多点跳跃到近2万吨,而且巨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的配件,说句不好听的,美国人对这艘战舰造出哪里到地是什么样都没底
虽然它上面拥有了徐氏无畏舰的一切时髦元素,全重炮布局,背负布局,中轴布置。但是在火控和舰体设计方面依然是延续了前无畏舰时的标准。所以美国人对这级战舰也是抱着做实验的目的,反正美国就造了两艘,就算效果不好,最多也就亏不到280万英镑,美帝表示,自己还是拿得起这笔学费的
而此时俄国人的订购需求则让美国人大喜过望。就像当初老李购买定镇一样,清朝给德国人出钱,为德国人实造的第一艘铁甲舰买单。完全没有风险,而且积累了经验。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相对于1878年的俄国人,美国人可要滑头一些。
精明的美国人表示,除了自己要实验以外,同时还要赚些钱,毕竟没人和钱过不去。两艘1万6千吨的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