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90年,闻名世界的热那亚级穹甲巡洋舰横空出世,其强大的火力,超高的性价比让当时所有的二等穹甲巡洋舰黯然失色。而归远级作为改型战舰的终极改进版,更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大发神威,即使与英国人7000吨级的埃德加级一等巡洋舰交手也绝对不落下风。而随后,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和isa型装甲巡洋舰更是在决战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将曾经庞大的日本联合舰队送进了黄海的滚滚波涛之中。
而随后,但丁级战列舰和国王级战列舰更是经历了美西战争和华俄战争。在美西战争中,以但丁级战列舰为首的西班牙舰队跨越大西洋在美国的家门口将拥有4艘战列舰和一打巡洋舰的美国舰队打的大败。重振了这个没落的海洋帝国的雄风,虽然是回光返照吧。而在华俄战争期间,在家门口作战的北洋舰队更是将强大的俄国远东舰队压制的死死的,即使俄国人有像马卡诺夫这样的优秀将领,也无力回天,经过连番血战后,俄国远东舰队剩余主力舰不足一手之数,而北洋没有损失一艘主力战舰。
徐杰及其团队的战舰设计水平经过历次战争的检验后。已经在海军领域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其与意大利之间的合作关系又让优良的设计很难流出。而这次。德国终于抓住了机会,因为建造难度太大的问题,意大利人放弃了徐杰提出的最优解。
“既然懦弱的意大利人不敢尝试,那么这个时代的桂冠必须落在德意志人的头上”当提尔皮茨将徐杰的12炮战列舰计划递交给威廉二世后。这位对海军极其狂热的皇帝兴奋的说道,而在得知这份设计处于华夏那位徐先生手中后,之前还在抱怨三联装炮塔的可靠性以及船体设计问题的德国设计师们迅速安静了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各国设计师已经对百战百胜的“徐氏设计”形成了一种盲从。经过战火考验的战舰足以打破一切质疑,更何况这是给华夏造的,如果按着设计出了问题的话,那也是北洋买单,对德国没有影响。
就这样,这艘装备了4座三联装主炮的排水量高达2万3千吨的战列舰正式开工。16门6寸副炮全炮塔化。侧线装甲厚度为倾斜19度。那亚型防护巡洋舰不过才30万英镑左右,而一艘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是60万英镑左右,一艘但丁级战列舰则超过了100万英镑,而现在,华夏在我国订购的10炮战列舰的正常卖价已经达到了150万英镑以上,我们为华夏建造的战舰将和我们自用战舰同型,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在这艘战舰完工投入战争之前,我们谁也无法知道他的性能到底如何,所以,对于某鞋出我的见识的设计和技术,我宁可选择更为保守的设计。”
而随后维托里奥又说出了他的担忧:“在实战中但丁级的三联装10寸主炮的散步很不理想,虽然徐先生称可以通过炮术避免散步过大的问题,但是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所以我不敢冒险。使用背负式炮塔同时主炮全中轴布局确实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扬侧弦火力,但是炮位过高对船舶的稳性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为了避免因为两座炮塔位置过近而造成一炮毁掉两座炮塔的情况,炮塔之间的距离必须保证,而这延长船体,进一步增加吨位。到最后,这艘战舰的吨位保守估计都要2万3千吨,而建造如此庞大的战舰,对于意大利造船业来首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还有一个原因,维托里奥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华夏的支付能力让意大利的造船厂有些不满意,在意大利战舰没有打开市场的时候,他们可以低价出售换取声誉。但是当这个牌子已经起来后,对于华夏可以支付的金钱,各大造船厂开始斤斤计较。这不能怪他们,商人就是要追逐利益的,当他们听到一艘2万3千吨的12门12寸舰炮的战列舰,华夏只想支付140万英镑的时候,他们放弃了。
就这样,德国人以低廉的价格为代价获得了同时代中最为强大的战舰设计,而意大利则在权衡后选择了一款偏向保守的战舰,两国可以说各取所需。而华夏海军则获得了第一批4艘新式战舰。而这些战舰在华夏的报纸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无畏舰c吧,这是徐杰再一次剽窃了英国人的创造。
而这四艘战舰的动工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华夏、德国和意大利三国,一股看不见的超流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所有对海权有诉求的国家都将目光投到了这几艘新式战舰上,不得不说,徐杰这一步的跨越实在是太大了。从1万4千吨的宁海级战列舰直接到2万3千吨的战舰。而在设计理念和作战方式上更是颠覆性的变革。强调投射量的窒息战法和火炮各自为战的作战方式被扫近了垃圾堆,全重炮和统一火控以及更大的吨位武装了这个钢铁巨兽9未诞生已经震惊世界
第五百一十三章无畏之海
“早在设计isa级装甲巡洋舰的时候,才华横溢的徐将军就已经试图用统一的重炮去武装军舰,同时主炮全中轴布局来提高侧弦火力。但是在美西战争中,isa级的表现并不如比它稍晚的国王级装甲巡洋舰。国王级4门11寸40主炮和众多的副炮显然比isa级的6门10寸炮和4门6寸炮更加实用。许多人认为还是投射量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但是没有人注意到大口径火炮对防护全面的战舰的毁伤效果。中央布局,全重炮布局本身没有错,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主炮数量一定要多”委托里奥。
当无畏舰这个响亮的称呼迅速传遍全球后,当人们震惊于新式战舰庞大的吨位和多达10门以上的12寸主炮时。资深的海战专家们对这款强大的战舰并不是十分认可。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投射量至上的思想在作祟。
即使防护再好的战舰,其上层建筑和上部船体的防御也无法免疫高爆弹的打击。尤其是舰桥,几乎是没有防御的。在苦味酸炸药的作用下,一发炮弹爆炸后,弹片往往会打穿数个相邻的舱室,无论是多么好的分仓也无法避免被弹片横扫的悲剧。而大口径火炮在中距离上的投射量比不上10寸级别的舰炮。也就是说对船体的打击上昂贵的大口径舰炮并不如中口径舰炮。
虽然在华俄海战中,北洋装备的新式穿甲弹有多次击穿俄国巡洋舰装甲的战例,不过所有的击穿都是在较近的距离上实现的,而且从没有打穿过9寸以上的装甲。也就是说对于战列舰来说,12寸重炮依然不够看在反对者看来,既然无法在远距离击穿对方的装甲,那么在中近距离上交战就成为了必然,而此时,昂贵的12寸重炮无疑就显得很鸡肋。倒不如继续增加2级主炮的数量。
但是就在此时,曾经观摩过北洋海战的德国海军少将舍尔和英国海军少将约翰杰里科提出了这样一种看法。“如果一个舰队的全部战舰都装备12寸级别的重炮。并且辅以精良的测控和弹道解算的话,那么在10k距离上的交战将成为可能。而根据各种火炮的弹道图来看,在10k级别的距离上中口径火炮的散步明显要大于重炮。”
而且经历过大战的杰里科随后指出,即使重炮无法击穿厚重的装甲,但是巨大的冲击力依然可以讲厚厚的装甲板打的错位,或者是导致装甲背板的崩裂从而伤害后面舱室中的人或者机械。造成战舰的减速和损毁。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式穿甲弹在中距离上绝对有机会击穿9寸以上的装甲,而这时,重炮将真正成为战场的主宰。在中口径火炮还无法进行有效射击的时候,重炮已经把对手打得千疮百孔
所以。舍尔和杰里科一致认为。在未来的海战中。全重炮加远程射控的战列舰才是海战中的王者,为此,他们在各种诚表示了自己对华夏新式战舰的赞誉。并且极力要求本国海军开始设计无畏舰。德国海军自不用多说,德国海军部已经决定在下一期造舰计划中就以华夏海军的12炮战列舰作为蓝本。而英国人在经过短暂的犹豫后。也决定开始建造新式的全重炮战舰。
不过这时候又有一个小插曲。时任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