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6(1 / 2)

属们也不答应啊。

而且眼看着刘坤一的老湘军也准备上战场了,刘坤一知道,自己的老湘军在战力上未必比得上荣禄的西北练军,人家可是太后的亲军啊。论装备可是说是除了北洋新军外最好的,论人员,那可是当年跟过左宗棠如果新疆的,随后又在西北镇压叛乱和马匪。虽说交战对象不是正规军吧,但是人家也算是上过战场的。

反观自己的老湘军,和太平天国打过仗的早没了,参加过清法战争的也都已经被裁撤一空,剩下的也都是新人为主了。在加上江南相对稳定,湘军连练兵的地方多没有估计上了战场也就比那些早已经腐朽不堪的八旗绿营表现好一些。虽说部队是不行,但好歹是老湘军啊,自己手下的兵,刘坤一能不管吗

本来刘坤一打算强化一下战力的,但是这战力是一时就能提高的先别说那些老兵和有经验的指挥官你到哪去找,就是武器你也来不及装备啊。从金陵机械局调拨一部分确实可以,但是这写合同是北洋开战前就签订的。你这不是毁约吗而且现在民间舆论本来就向着北洋,你要是把原本协议上卖给北洋的武器挪用了。还不让人骂死刘坤一可不愿意承担这个罪名。

想来想去,刘坤一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打仗跟着北洋走,打打下手,帮帮忙什么的,湘军还是可以的,虽说这样办有些难看。但是想到现在的北洋部队也是4支部队联合在一起的,自己加进去也不是不行。湘军可不是唯北洋马首是瞻。

面对4个总督的联名上书,慈禧和军机处能说不吗南北两洋一旦联手,中枢根本就没有反抗的能力,即使此时慈禧和光绪联手也不行。这次联手着实把慈禧吓得够呛,所以自己只能同意。至于此后新版新式学堂和交通问题,介于学堂花钱少可以先开展着,铁路交通吗那就先慢慢拖一下。反正一是没钱,二是所需时间过长。但是不管如何,李鸿章此次进京的目的算是基本达到了

感谢书友空晨和牛儿飞上天的月票支持,下周一开海战呢

第二百四十九章升级的重炮部队

虽然聂士成活着回到了旅顺,虽然平壤保卫战中北洋陆军的损失小于日军,但是此战给他的压力却依然巨大,尤其是重炮那毁天灭地版的威力更是在聂士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以至于现在聂士成看到北洋的那一个个炮台都觉得不一定可靠。不光聂士成,所有经历过平壤会战的人都对这种发出火车一般声响,一炮下去就能摧毁最坚固的掩体的日军攻城炮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恐惧。

旅顺港号称远东的直布罗陀要塞,但是这个要塞到地啥水平聂士成等人可是相当清楚。这个要塞一共有要塞炮78门,但是以上的火炮才18门其中还有8门是臼炮其它的都是行营炮级别的,这东西连日军的重炮和重炮都不如。

虽然北洋陆军的炮兵进行了强化。火力比原先的北洋旧军有了不少的提高。现在北洋陆军主力各旅都有独立的用47寸舰炮加上陆军炮架改的远程火炮,也有德国造的榴弹炮。前者射程远超日本的120炮和加农炮,后者虽然射程近,但是炮弹威力巨大,这两种火炮一个突出射程用于压制对方炮兵,一个强调威力,突出对敌军和掩体的杀伤。按说这种搭配已经狗不错的了。但是从实战开来,面对日军的炮和炮还有优势,但是一旦加上了那些变态的攻城炮,这些东西就不行了。

原因很简单,120炮射程虽远。但是弹重只有22kg左右,威力不够,不足以对付日军经过加固的攻城炮掩体炮也许够用,但是又够不着。你说郁闷不郁闷而现在,随着俄国舰队的到来,海上的形势又变得扑朔谜底。北洋舰队能否在一边对付俄国舰队一边保证对日军的封锁,连徐杰都不敢保证。所以这旅顺口的防御就全看陆军自己的了

于是聂士成马玉昆与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南阳团练统领彭毅,台湾提督杨泗洪等人商议后,决定建立一支专门用来对付日军攻城重炮的部队对付重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重炮在更远的距离上将对方击毁。这个想法很简单,也很正确,但是实施起来确实十分的困难

第一,选择哪种火炮用来对付日军攻城炮第二。如何部署和机动这些武器为了确保能够一击摧毁日军的重炮部队。彭毅等人提议使用6寸以上重炮。这些武器在旅顺只有两种,一种是归远舰上的8寸炮,另外一种就是加里波第的10寸炮,当然了。使用8寸和10寸炮并不是说把战舰上的火炮卸下来当陆炮用。

早在归远舰回航前,北洋就已经采购了大量的8寸炮用于武装致远等舰以及作为备用火炮以备更换,所以现在北洋库房中还是有一定量的8寸炮,当然10寸炮因为成本的问题,储备数量不多。从威力上来讲肯定后者更好,一旦命中攻城炮肯定挂定了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这东西太重了,光炮身就有31吨多虽然肯定是截断后使用。但是陆军也不可能找到足够强度的炮架和运输工具啊

于是聂士成等人选择了改进8寸舰炮来作为陆军重炮。这东西炮身重量也吓死人了,8寸40火炮的炮身重量达到了16吨多这重量也超过了北洋现有运输能力。不过还好,在把炮管截去一部分后,炮身的重量终于降到了8吨左右,再修复一下受损的炮膛再加上炮口加固欢就差不多了。最后加上新的陆军炮架。这个舰炮改陆炮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火炮问题解决了,然后就是运输问题,这东西你要是想靠马来拉的话,确实困难点。为此北洋的技术人员们专门讲火炮分成两部分运输,一部分是炮架,另一部分是炮管,为了保证运输的顺畅,北洋驻防区内还专门维修了一下道路而为了加强8寸炮在要塞区内的机动性,彭毅还建议修筑小铁路和预设火炮阵地。然后用叙车牵引重炮进行机动作战。

重炮部队的硬件建设完成了,然后就是软件建设了,有了炮并不代表有了一切,因为火炮截短后,需要从新制作炮表。而且为了发挥8寸炮超过12k的射程虽然身管短了,但是仰角变大了原有的炮兵指挥机制也必须改变。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德国人提出了这样一种做法。

通过设在前线的观察哨进行观测,对某些标志物事先进行测量这些办法已经有了,但是问题是如何把信息传递过去,为此,北洋陆军在各个可能的战场上将整个地区划分为一个个的小格。然后在合适的地点设置观察哨,而在信息传递方面则通过架设新的电报线路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也许时效性差一些,但是面对一旦固定就无法轻易转移的120炮阵地和280炮阵地来说时效性差点就差点吧,忍了

而有了8寸新式重炮的北洋陆军大佬们还是不满足,毕竟一旦真正开战,旅顺方面将要面对的是2到3个师团外加日本陆军直属重炮部队的进攻。所以少量行动不便的8寸炮只能用来对付那序者攻城炮。为了保证对日军重炮的绝对压制,聂士成等人又打上了海军6寸舰炮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