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那位李大人处理外国事务一般都倾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啊。”费力曼特很疑惑,到底是什么情况让李鸿章在清日战争中如此强硬呢
“原因很简单,为了能让您更深入的领会女王政府的意图,我决定给您提供一些内部资料供您参考。”艾文说着拿出一份文件。
“第一。为了准备这场战争。北洋地方政府在战前和战争中已经向欧洲各国借款120万英镑。这还不算北洋在清国国内的债务和南洋华人提供的资金。如果不能获得赔款的话,李大人将被巨额债务压垮”
“第二,客观的说,北洋的战争准备确实很充分。在徐杰的帮助下。李大人不但整合了旧有的淮军力量,还获得了南洋华人和本土商人的支持。海军方面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而陆军方面,北洋新军旧军加上台湾巡抚刘铭传的新军,以及两广新军。北洋总算有了10万的陆军,这一切都给了李大人打下去的本钱。”
“第三,这就涉及到政治了。作为清国最大的实力派,李大人的北洋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势力的敌视与不满。而这次战争。又敲给了这些不满者一个机会,只要北洋实力打损或者战败,那么清国的皇帝和太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拿掉李大人,并且让他承担战败的责任,所以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自己的声誉。李大人必须坚持到最后。”艾文极其认真的解释道。
“仅仅就这些吗”费里曼特问道。
“这些只是表面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北洋这个联盟体系内部的问题。从北洋海军和陆军一直到为北洋提供资金的商人,为北洋提供各种物资的工厂主,他们都希望北洋能够通过这次胜利来获得大量的利益,并且借此摆脱清国中枢对实业发展的限制。而作为这个联盟的名义首领,李大人必须按照联盟内部的要求去做。”艾文意味深长的说道。
“那您的意思是,从某种程度上讲,李大人被联盟内部的人绑架了”费力曼特大吃一惊道,这在等级分明的清国可是太让人震惊了。
“这没什么可惊讶的,自从徐杰回到清国并且在北洋任职开始,这变化就开始了。引入的力量越多,北洋的力量越大。但是正是因为力量的多元化,极大的削弱了李大人作为北洋首领的权威。而且这种趋势还有蔓延的倾向。”艾文停了停,让费力曼特能够有时间去体会自己说过的话。
“一个政治上更倾向于西方,而且更加文明强大对大英帝国友好的清国对于大英帝国遏制俄国人在东方的行动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艾文看了费力曼特一眼。
“我会尽到作为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司令的责任的。我会尽最大可能帮助北洋舰队赢得对日海战的胜利。除了直接动用武力以外。”费力曼特起身保证道。
“不,这远远不够,就像最开始说的,北洋不会屈服于俄国人的压力,而在俄国人眼里,重创的北洋绝对是一个可以一试的猎物。所以北洋水师的敌人不仅仅是日本人。远道而来的俄国舰队也将会是北洋舰队的敌人。”艾文说道。
“我会与北洋方面进行协商的,我想那位徐大人应该也会意识到这个潜在的敌人。”费力曼特郑重说道。
“他自然会清楚,否则就不会急着和日本人决战了。对于北洋舰队来说,击败日本舰队不是真正的胜利,彻底击溃并且最大程度的保证自己的舰队才是胜利。这位徐总兵的困难可不少啊。”艾文笑了笑。
而与此同时。俄国巡洋舰编队正在大西洋上夜以继日的航行。在月光的照耀下,6艘俄国战舰成纵队前进,最前面的是舰队旗舰,马卡诺夫的坐舰留里克号。后面是3艘亚速海级巡洋舰,巴扬号,绿松石号和珍珠号。而最后的两艘穹甲巡洋舰则分别是5800多吨的科尔尼诺夫海军上将号和3500吨的莱达号巡洋舰。
“那两艘船能不能快一点”马卡诺夫心情复杂的看着科尔尼诺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和莱达号巡洋舰。这两艘1890年前服役的战舰,保留了浓重的风帆时代气息。科尔尼诺夫号甚至还有全套的风帆索具是一艘蒸汽动力为主风帆动力为辅的“卖布船”在1888年服役的时候能跑出175节的航速,但是现在估计连14节都难以保证。续航力也不是很好。
按说像这样拖后腿的战舰不应该编入这支跨过半个地球的远航舰队,尤其是在要赶时间的情况下但是伟大的沙皇认为单纯派出4艘巡洋舰不足以震慑清国或者日本。所以他“提醒”海军大臣,是不是要多带几艘船。
遵照沙皇的旨意。海军大臣和诸位海军将领翻了好几遍海军舰艇名录。发现除了4艘战舰和已经卖给日本的八岛号以外。俄国海军实在没有能拿出手的装甲巡洋舰了。也许有人就要问了。俄国海军吨位不是世界第三吗怎么凑一个舰队都真么难
世界第三是不假,但是黑海舰队过不了达达尼尔海峡。所以直接就刨去了。而在舰种方面,为了确保波罗的海的制海权以及受到出海口限制的因素,俄国人造的都是大量的海防舰和战列舰。这些船当时设计时就是按近海作战要求设计的,无论是从续航力还是试航性来说都差很多。再加上英国等列强不愿意让俄国人沿途补给,所以这些强大的战列舰很难抵达远东。而巡洋舰吗这东西近海作战不行,在1890年前,俄国人根本就不重视。
所以找来找去,俄国海军实在找不出更多的巡洋舰来武装这支舰队了。但是沙皇陛下的旨意必须要执行,能找到要派,找不到也要派万般无奈之下,结果罗兹德文斯基试探性的把科尔尼诺夫号和莱达号的数据递给马卡诺夫。
当马卡诺夫看到这两艘船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俩就是个外强中干的货。别看科尔尼诺夫上将号有5800吨的排水量,也别看上面的14门6寸炮。前者明显是浪费吨位的典型,后者上面装的还是14门6寸35的架退炮这不是坑爹吗除了能吓唬一下人还能有啥用处
不过海军毕竟是陛下的海军,马卡诺夫这个胳膊是拧不过沙皇这个大腿的所以最终妥协的还是马卡诺夫。不过人家妥协也是有要求的,至少把战舰彻底维护一遍然后换点锅炉和火炮吧
既然俄国海军第一大将都要求了。海军部自然要同意。不过执行的时候可是出了不少问题,最后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由,就换了几门速射炮,锅炉压根没换。于是乎这艘服役了7年的战舰踏上了万里征程至于莱达号吗这东西在日本海军中也就是3流水平。你还指望这它去震慑清日搞毛啊
不过历尽千辛万苦,马卡诺夫舰队终于出发了。这一路过来,俄国人从补给港和过路商船哪里还是得到一些消息的。而且以好消息居多。其中最好的就是日本联合舰队与北洋水师打了2次大战,经过伊豆外海海战和群山湾海战后,双方除了最强的战舰和一些比较幸运的战舰外其它战舰非死即伤。这对于只有6艘战舰的俄国舰队来说可谓是天大的好消息,双方越惨,俄国舰队所能起到的震慑力也就越高。得知消息的俄国政府高层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同时从两边获让处了
而不好的消息吗,那就是英国远东舰队的与北洋舰队之间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开始只是声援,后来变成提供弹药和零件。现在甚至连英国船坞都向北洋战舰开放到最后会不会直接撸起袖子和北洋舰队一起干都难说要是强化后的英国远东舰队都站在北洋一边电话。俄国和日本可就是彻底没希望了
即使俄国人和日本人能勉强搞定北洋舰队和费力曼特的远东舰队。大英帝国有的是军舰。还怕搞不定俄国和日本不要说没着可能。克里米亚战争就直白的告诉俄国人,如果触犯了大英帝国的关键利益。或者威胁到大英帝国对海洋的统治,英国皇家海军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杀上门来
所以来之前,沙皇对马卡诺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