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9(2 / 2)

“济世,你看日本能否一下拿出两艘铁甲舰的钱”薛福成问道。

“这不完全取决于日本。而是看英国是否会购买日本债卷”徐杰冷冷的说道。

三天后,日本政府再次增发200万英镑的国债,并由驻英大使青木周藏负责发行,而这次发行国债与前几次相比,发行工作的开展变的异常艰难,首先是英国各大私有银行拒绝为日本代售国债,而勉强同意代售的银行在国债发行过程中,也困难重重,英国的金融巨头和工厂主们普遍对日本过载不看好,甚至在泰晤士报上,还有“砖家”专门分析了日本当今的经济情况,并着重指出,日本国民的税率相对于欧洲各国,高达3倍以上,而这些征收上来的税款并没有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而是都变成了海军的战舰和陆军的枪炮。这一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端不正常的,而日本方面不仅仅是压榨本国国民,更是利用国债的方式从欧洲各国大量筹集资金。这种饮鸩止渴的扩军方式最终将压垮日本经济。而扩军备战后的日本如果不能赢得战争,债权人将一无所得。而日本的潜在敌人又是那个远东第一大国,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屿国家,强大的北洋舰队将是他无法回避的敌人。

随后,一个名叫杰里科的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则从北洋和日本两方的海军优劣来推演一氮战后清日双方的情况。清国北洋舰队的镇国之宝定镇二舰绝对是未来海战中的北洋方面的中流砥柱。厚重的装甲,威力巨大的12寸舰炮足以成为日本方面的恶梦。而日本费劲心思制造的3景舰能否对抗定镇是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3景舰一共才3门加纳炮,而且是固定的,无法转动,瞄准需要转动船体,更为重要的是,加纳炮的射速目前来看居然要30分钟才能打一发如果双方命中率相当的话,3门半小时一发的加纳炮面对3分钟一发的8门12寸炮,胜负之数已经一目了然加纳炮只是有可能击穿定镇的装甲,而12寸克虏伯炮只要打中3景舰一炮,所造成的伤害都将是致命的,而且有消息称,江南制造总局将为定镇更换仿阿姆斯特朗型12寸35重炮,并使用无烟火药,这更是让定镇对日本所有战舰都能有一击重创的能力。而日本方面唯一的优势在于巡洋舰,购买了新式的阿姆斯特朗型巡洋舰的日本海军在面对北洋巡洋舰时将有一定优势,快船快炮的日本巡洋舰一定会比没有速射炮的慢速巡洋舰表现的更好,但是现在,清国北洋舰队已经决定为他的老式巡洋舰换装新式的6寸或者47寸速射炮。而从意大利订购的3艘巡洋舰更是直接让日本多年的努力白费。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铁甲舰还是巡洋舰,日本方面都没有任何胜算,即使是纳尔逊将军在世,也会避免在如此差距下与对手交战。

“这篇文章阁下应该已经看过了吧没有人会把钱借给一个必定战败的国家。”索尔兹伯里首相将一份报纸递给青木周藏。

“尊敬的首相阁下,这只是一个军官的一面之词,英格尔斯上校的信件相比您已经收到了。日本海军素质比北洋要高,而且北洋只是大清的一个藩镇,而他所面对的敌人将是日本帝国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日本都将占有压倒性优势,而且日本是一个文明开化的国家,大清仅仅是一个暮气沉沉的巨人。他沉迷在过去的辉煌之中而不知道改变未来的胜利一定属于日本,在日本将大清这个仅仅是裱糊一番房子的大门踢开后,大英帝国也绝对可以从其中分一杯羹”青木周藏激动地说道。

“首先,我需要纠正一下阁下的几个错误。第一,这不是那个杰里科一人的意见,只不过是海军部借杰里科的嘴巴把他们的意见说了出来而已。第二,北洋就算仅仅是一个藩镇,那李鸿章及其部将所掌握的区域也绝对比日本这个国家大多了“说到这里,索尔兹伯里冷笑道。在他内心深处,对日本确实不是很看重,虽说日本的改革比清国更加深入,虽说日本的备战比清国更加认真。但是小国毕竟是小国。“至于海军素质吗我对海军不是很懂,英格尔斯上校的信我也看过。但是琅威理上校的信已经在海军部流传开来,他称赞说北洋舰队的素质绝对不亚于欧洲海军。更为重要的是,费里曼特将军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一个在军舰炮管上晾衣服的海军难道能和日本帝国海军比素质可笑之极。”青木周藏冷笑道,气愤之下,他把一个从国内听说的传言说了出来。

“您是说清国人在定镇的主炮上晾衣服吗”索尔兹伯里饶有兴趣的问道。

“没错,在北洋舰队访问我国的时候,就发生了这件事,我实在知道北洋的军官们是如何训练他们的手下的。”青木周藏说道。

“阁下知道定镇炮管离甲板的高度吗阁下真认为我对海军一窍不通定镇12寸主炮离甲板的高度在35米左右,哪个海员会傻到去爬上去就为晾衣服大使先生,不要试图挑战我的忍耐限度”索尔兹伯里生气的说道。

第一百四十二章经济战发动

日本人的郁闷才刚刚开始,在伦敦的金融巨头拒绝认购日本国债,英国政府正在借款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场准备已久的经济战,在远东正式发动,首先是在欧洲以及东亚市场上,华商突然集体发力,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再各大市场上卖出自己的纱布等纺织产品。仅仅只是保本的低价瞬间就强占了日本纱布的大片市场份额。已经上市的日本纱布出现滞销,而大量运往欧洲的产品则堆积在港口而无人问津。但是相对于清国市场,欧洲市场上的境遇还算好的,借助本土优势,华商产品价格本来就比较低,而一些商人在政府“善意”的提醒下,拒绝销售日本商品,而南洋北洋大臣,以及两广总督张之洞等人联名上书,痛斥日本纱布在大清和朝鲜的倾销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财税,大量白银外流。而在中枢还没下旨之前,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李翰章等人已经开始在自己的辖区内用“行政手段”去打压日本纱布的市场空间,而对于进口方面这更好说了。以日本纱布低劣为借口,直接抵制日本纱布的进口。随即日本政府表示抗议,称清国影响了正常的日清贸易。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抗议顶个毛用啊李鸿章是北洋大臣,刘坤一是南洋大臣,大清的几乎所有口岸都在这湘系和淮系的控制之下。这两个大人物和你过不去,你日本能如何更为重要的是,李鸿章还是总理衙门的实际操作者。在李鸿章眼里,清日两国就差开战了。你这份抗议顶个屁用李鸿章看都没看直接扔一边了。不服哪有本事来啊。现在的日本海军可远远不是北洋的对手

如果说华商与南北洋在全球范围内挤占日本市场,阻击日本纺织业是正面作战的话,那禁止清国和朝鲜对日本的棉花和粮食出口则是迂回包抄,釜底抽薪运作起来其实很简单,在华设厂的华侨商人的纺织工厂急需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