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87(2 / 2)

徐元佐差点脱口而出“女真人”,但是现在熟女真还是大明的顺民,比如石铁就跟普通大明百姓没有区别,贸然开地图炮非但不公允,也不理智。

如果到了冬天就没有人防御优势,那么还不如选择南岸建立营寨。因为南岸土地开垦程度较高,梁房口人口主要就聚居在南岸。到时候需要劳力也好,脚夫也好,都是南岸方便。

徐元佐蹲下身,拍了拍土地,遗憾道:“怎么不是黑土”

罗振权等人和石铁追了上来,听到徐元佐这么问,石铁便道:“这里自然没什么黑土,越往北走,黑土才多些。佐哥儿要是想看大片大片的黑土,得走到边墙之外才有。”

徐元佐叹了口气道:“有那么肥沃的土地,你们为何还要从关内买粮食”

石铁道:“女真人捕鱼打猎还行,种地哪儿会呀。一把种子撒下去,能平收回来就不错了。”他又道:“所幸现在辽地太平了,女真人还可以行商,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徐元佐觉得这跟自己知道的辽东剧本设定相差太远,只有等接下来的日子里,实地考察之后才能知道。

“先找地方把货卸下来,好好睡一觉,明日启程去辽阳。”徐元佐道。

此次辽东之行所携带的货物并不多,主要是送给辽东都司上下官员的礼物。这些官员说是武官,实则亦文亦武,非但手中有兵权,还有地方民政权力,要想在辽东经商,必须要先喂饱他们。

老范显然是来过梁房口的。照他说起来,当年闹倭寇之前,北方航线也是重要的海上商路。倭寇猖獗东海,北方航向方才没落下去,以至于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走了。他这边指挥水手卸货。罗振权已经去派人去村子里找人借了马车,搬运货物,并且许诺只要运到辽阳还会给予不菲的脚价。

辽东苦寒之地,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徐元佐等人的到来,对于当地人而言,简直就像是一场盛会。男女老幼纷纷涌出房门,询问商人是否带来了精美的南货,并且推销自家的咸鱼、海菜。小孩们围绕着马车欢腾雀跃。壮汉们纷纷展露自己的肌肉,希望能够获得报酬优渥的工作。

村里人又腾空了几处屋舍,让久违的商旅落脚。说是屋舍,其实只是草屋,就连土墙都没有。徐元佐看得心颤,偷偷问石铁:“这里冬天滴水成冰,光是这些草屋能够抵御住严寒吗”

石铁道:“自然不行。不过到了冬天只需要用水和上泥,立马就能起一道冰墙,一样防风抗寒。”

徐元佐微微点头,暗道:果然哪里都有适合的生存方式。

石铁又道:“这里是汉人的地方,还算好的。到了边墙之外,许多人家只是挖一个土坑,堆上草,一样能过冬。”

“乌拉草”

“对,靰鞡草。”石铁笑道:“不想佐哥儿竟然还知道这个。说它是草,却实在是宝。我小时候最喜欢穿着靰鞡鞋满雪地里跑。那雪能到我胸口”

徐元佐安算了算,如果石铁小时候身材正常,那雪的厚度差不多要到成人的膝盖了。若是石铁小时候就长得异常高大,那恐怕积雪要漫到大腿。

果然不愧冰雪王国之名。

封推结束,回归正常。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各种支援

未完待续。

三三四圈地

北国清凉的风吹散了沈玉君眉角的忧愁,扯动着她的衣襟。

漫山遍野的小花在风中摇曳,吐出陆地的芬芳,驱散海洋的咸腥。她曾经觉得大海的气味才是最好闻的,此时却觉得陆地上花草的清香也沁人脾肺。她曾经相信船才是自己的家,现在却觉得陆地恐怕是要比船和沙洲更有牢固安全。

沈玉君很想跟着徐元佐过去,脚下却没有动。她站在船舷,看着徐元佐跑过码头,跑上山岗,站在山岗上发出夜枭一样的怪叫,嘴角不自觉地就扬了起来。

徐元佐看着山岗下洼地里的村落,以及村落外面零零星星的小块田地,甚至看到了扭扭曲曲的田垄。这年头的种子禁不住折腾,若是将江南的占城稻种在这里,恐怕连本都收不回来。他原本想象的黑土地还在更遥远的北国,恐怕低温会让庄稼更难存活。

没有粮食就不能支撑足够多的人口,没有人口就没有市场,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自然也就没有经济和商业可言。

徐元佐深深吸了口气。凉爽的空气将他的肺泡一个个撑满,换出血液里的废气,又尽数吐了出来。

李腾走上来的时候似乎摆脱了晕船的折磨,只是还有些萎靡。他一眼就看到了山下村落外一栋孤零零的建筑,惊讶道:“这地方竟然还有座庙。”

“人总是需要相信一些什么的。”徐元佐理所当然道。

李腾问道:“你想在这儿打出一片天地”

徐元佐点了点头:“可能会比我预想的要慢些,粮食不够。”

李腾走南闯北,一眼就看到了这里农田与村落规模的不匹配。看来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还是依赖出海捕鱼和打猎。他叹道:“远的不知道,反正从嘉靖初年至今,天候一年冷过一年。天气冷一些,田土就要往南退许多。北方就更难种植粮食了。”

徐元佐扭头找了一下石铁,高声叫他过来。

石铁正从地上拔了一根狗尾草,咬在嘴里磨牙,乐呵呵跑上来道:“佐哥儿,你叫我。”

徐元佐拍了他的肩,指着下面的农田道:“辽东粮食不够。百姓吃什么”

石铁道:“粮食啊,从关内和辽南那边买呗。总不能饿死。”他说着笑了起来,觉得佐哥儿被人吹得神乎其神,却问出这样可笑的问题。

两人说的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徐元佐也无从解释,道:“边墙之外,还有人种地么”

“少得很。”石铁道:“有时候收上来的还没撒下去的多,那还不如直接吃种子呢。”

李腾也道:“永乐年间为了让辽东都司二十五卫能够驻屯,朝廷每年都要运数十万石粮食过来。一直到宣德以后方才少了。”

“真恨不得今日就能启程去辽阳。”徐元佐又对石铁道:“来。你跟我讲讲辽东这边的路怎么走。”

说到了辽东交通,石铁眼神中迸放出光彩来。他回想起自己跟着父母走过的各条路线,掰着手指算了算,道:“辽东一共有四条陆路,一条水路。第一条是从辽阳到旅顺口,也就是到辽南。”

他眼睛朝左上一翻,背诵沿途驿站:“辽阳出来第一站,鞍山驿里喂马骡;往南直走海州驿。城高人多好销货;卫城出来六十里,盖州大驿在前头;过了盖州是熊岳。要在五十寨头停;人吃马嚼走复州,大城大店大妹子;城南六十另五里,栾古山里栾古关;石河、金州通木场,再前便是旅顺口。”

徐元佐笑道:“这还有口诀啊。”

“没口诀怎么记得住。”石铁一直掰着手指:“十三站,一个都没少。第二条是辽阳到开原城的,那个口诀我忘了。不过走得熟,一共六个站,出了辽阳北上就是虎皮驿、沈阳驿、懿路驿、嚣州驿,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