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暴怒的摔着衣袖,李瑾一转身,竟然是出了帐篷。
这下程伯献可傻眼了,他是个憨人不假,可不是个傻瓜,他麾下才五六百骑兵,去十一万吐蕃军中央砍他们赞普的脑袋,自己去送死还差不多,哭丧着脸,这家伙可怜兮兮的扭过头,可惜,长孙辅无奈的耸了耸肩,令狐绦则是幸灾乐祸的龇牙咧嘴,气的这憨货又是泛了个大白眼。
另一头,连回复泰西封的公文都没写,李瑾就怒气冲冲回了帐篷,一屁股坐在了萱呼呼的软榻上。
不过,就在他气的不可开交时候,轻柔悦耳的声音却忽然在帐篷里响了起来。
“赞君为何这般恼怒,说来与妾听听吧。”
第1091章和亲,等待
赞在吐蕃语中,为强雄的男子,中原称呼丈夫为郎君,赞君这个称呼,自然只有作为联姻对象嫁到闽国,李瑾那个吐蕃小娘子央金卓玛能称呼的出。
还真是如王玄策曰,这个吐蕃和亲的宗室女又胖又有异味。
不过,胖却是在胸上,鼓鼓囊囊的把藏袍都撑得老大,异味也是来自藏红花,麝香等草药的香气,芳香的令人迷醉,随着声音,一个圆润的女子乖巧的端着一碗酥油茶走了出来。
迥异于中原女子的发饰,央金卓玛的头发都编成了一缕缕的小发辫,还用绿松石,黄玉等饰品编织成头链,与发辫共同垂下,咋一看去,真有些吐蕃苯教中天母的感觉。
身上也是吐蕃贵女的传统服装,一股浓郁的异域风情令人迷醉,与别的吐蕃女子不同,央金卓玛皮肤算的上非常白皙,仅仅能看到一点点高原红,隐藏在婴儿肥的脸颊上,新婚燕尔不久,看到她的到来,李瑾的火气也终于销了点,手习惯性的捏了捏央金卓玛胖乎乎而可爱的脸颊,惹得这位吐蕃贵女又是一阵娇嗔。
李瑾能娶到这么可心的夫人,其实还要感谢他父亲李捷与吐蕃大相禄东赞的一段恩怨。
贞观十七年,吐蕃与大唐结亲,禄东赞千辛万苦才哄得李世民下嫁公主,还带了诸多足以令吐蕃从一个二流国家崛起为强悍帝国的陪嫁,可惜,就在禄东赞得意忘形的领着庞大队伍回转吐蕃时候,却换来了南柯一梦,竹篮打水一场空。
某个万年奇葩,创下历史之最的胡闹皇子自己勾结匪类打劫了自己国家的和亲队伍。
那一次交锋之后,禄东赞对李捷算得上恨之入骨,不过李捷的才华与先知先觉也为禄东赞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对付拉拢李捷,禄东赞曾经征得松赞干布的同意,在宗室女子中专门选了一批幼年贵女,从小接受完全的唐式妇女教育。
央金卓玛是共日共赞的女儿,也是芒松芒赞同父异母的妹妹,算是禄东赞培养的第二代学生了,如今,十多年的教育成果倒是终于获得收获,到底有个吐蕃宗室女嫁给了闽王家族。
而李瑾也算颇为满意,虽然他个性活泼,习惯不按正理出牌,但不代表愿意找个同样奇葩的夫人,央金卓玛的体贴,温顺,都比较复合他的胃口,小两口的感情还算不错。
打闹了会,央金卓玛又是一本正紧的盘坐在李瑾身前,颇为关切的询问道:“赞君莫闹了,究竟什么令你这般忧愁,与卓玛说一下吧就算解决不了,发泄下也是好的啊。”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况且用不了多久,就会举国皆知,李瑾也没有隐瞒,哀叹一声,干脆照实说了。
“大闽要和吐蕃和亲了,你哥哥芒松芒赞侵占河中都护府,朝廷要把我阿姊晨曦郡主作为和亲公主,换取和平。”
“大闽也要和亲”
果然,央金卓玛的一句感叹,让李瑾更觉得屈辱与沮丧,可她第二句话,却让李瑾忍不住瞪圆了眼睛。
“当年闽王曾经亲自劫过和亲队伍,他怎么可能同意和亲”
李捷打劫文成公主入藏,劫走新娘子外加和亲财物若干,虽然不少大闽上层将官都亲历过,然而这事儿毕竟好说不好听,越是身处高位,将官们越是三缄其口,以至于身为太子的李瑾都不知道,听着央金卓玛的感叹,他立刻惊奇的追问道:“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的事情,快给孤讲讲”
一丝活泛在他瞳孔里闪过。
泰西封。
大闽要和亲了这条消息如同爆炸性的古老的波斯街市扩张出去,这么多年,闽国从为对任何一个少数民族妥协,这一次严峻的局势,虽然是意料之中,却也是意料之外。
惊愕的同时,不少随着朝廷进驻在外族使团心活泛了起来,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容易了,说不定自己家王子,也有得到大闽公主垂青的可能,那自己部落国家可就发达了这种心事中,无数双眼睛都是紧紧盯在了朝廷,盯在了主办的鸿胪寺,宗正寺以及礼部身上。
不过也知道和亲这事儿称得上大闽的耻辱,对于和亲,大闽处置的也极为低调,更加闽王李捷还在前线,采纳,问征这些和亲前必备的步骤都是进行的仓促无比,短短几天就结束了,乃至于仓促到进行典礼时候,吐蕃的和亲大使根本没到,找了几个在大闽的吐蕃贵族商人代替了婆家接受礼节。
六月十二日,吐蕃的和亲使者娘纳木错甲抵达泰西封,十五日,作为和亲大使的礼部尚书萧盛抵达泰西封,十八日,和亲队伍就准备的差不多了。
大闽的规矩,一律不把科技送人,所以和亲队伍中,铁匠,木匠,农匠以及各类科技性书籍一本没有,倒是不少婆罗门,和尚,琐罗亚斯德教的法师,甚至基督教牧师还有伊斯兰教的阿訇被当做陪嫁塞进来和亲队伍中。
虽然不是亲生,还是到底心疼女儿,借着宫廷采买的大权,长孙织为和亲队伍中塞了上等丝绸千箱,金银玉件宝石几十车,华丽的宫廷纱衣锦缎,春夏秋冬的各二十多套,光是这些衣服,都足以令宰相破产,其他茶叶,咖啡香料等陪嫁更是不计其数,生怕李晨曦在那面挨了饿受了委屈。
不过,连长孙织都在为李晨曦忙碌布置的时候,她的生母武媚娘却是依旧每日困坐在御书房中,甚至连面都不朝一下,乃至于不少朝臣都是惊愕的猜测,究竟晨曦郡主与武贤妃闹出了何等矛盾。
六月二十二,吉日,利嫁女,这一天,仓促组成的和亲队伍也踏上了开拔的路程。
秀发盘成了孔雀开屏髻,插满了玉步摇,正中一朵名贵的猫眼错金花团簇更是给李晨曦原本靓丽的脸颊增添了无穷贵气,可惜,涂得朱红的香唇还有身上金线织成,锦绣的大红比甲对袄婚服,都没给李晨曦带来丁点喜意。
反而一股浓郁的落寞似乎萦绕在她身上。
泰西封不同于长安,没有灞桥绿柳来表达送别,不过低垂的椰枣树,似乎也表达了别离的哀伤,痴痴的等候在椰枣林下,迟迟李晨曦也不愿意踏上车驾。
“小姐萧大使派人来催了”
还是那个跟着李晨曦溜进军营的小丫头韩娟儿,等了好久,有些为难的小步到了李晨曦身边,小声的催促着。
车队前头,满脸通红的吐蕃迎亲大使娘纳木错甲已经是胡须上都急得满是汗珠,送亲大使老萧盛亦是有些不耐的注视着,从宫中接新娘出来,车队停在这里都半日有余了,朝廷的意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