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05(2 / 2)

兵权,最敏感的一个话题。

半个月时间,权力中枢的博弈结束了,但外围还没有,李捷没有那么多兵力控制太大的长安城,守卫宫廷的北衙禁军毕竟不可能被清理的很干净,被囚禁的李治也懂了不少小动作,他的外戚太原王氏数个将军组织了数万府兵欲去长安城救驾,却意外的被番上府兵,关陇世家中独孤,豆卢,陇西李氏亲勋军官组成的府兵拦截在了宁县,双方超过六万大军对峙着。

番上的十六万府兵分散驻扎长安周围,中枢阴阳不定,余下大多数番上府兵选择了观望,而且实力最强一支,本来应该是朝廷干城的太尉,葱山道行军大总管李绩,带着从西突厥征讨归来的五万府兵,也选择了观望。

关中现有军队都是这般剑拔弩张,空有的二百余个折冲府朝廷更是不敢召集,偏偏破屋偏逢连夜雨,密探传出李捷占据长安后,辽王李泰反应激烈,不再对营州试探遮遮掩掩,十五万辽东雄狮齐出,三天打垮营州都督府,十三天击穿河北,如今更是打到了东都外围。

召集军队迎战谁知道立政殿那为主会不会把自己是要对付他,把自己当成逆党干掉,在座谁不是家大业大啊听着程务挺慷慨激昂的陈诉着,十来个宰相包括长孙无忌都是不得不把目光注视在了朝廷一角。

许敬宗这个死胖子眯着眼睛正悠闲的左在曾经属于他,五品给事中位置,曾经让他恼火的位置如今许敬宗却是甘之如饴,宰相们足足盯了他几秒,朝廷静下来的这才让他疑惑的睁开眼睛看过来。

“列位相公们你们继续议事啊,顶着老夫看什么老夫是闽国官员,不管朝廷大事的”

看着许敬宗无辜的眼神,长孙无忌褚遂良几个恨不得给他俩耳光了,谁不知道你是李捷的忠心走狗,不干涉朝政,你来上朝干嘛

不过这也只能在心里爽爽,包括正直如韩瑗都是无奈地赔笑下,更不要说另一个狗腿子李义府了,李捷控制了政权后,自知深深得罪李捷的这家伙恨不得整个人都扑到闽国身上表忠心,这时候更是一个大哈腰对许敬宗摆到了最极限。

“许相说得极是,议事,咱们继续议事”

虽然不齿李义府的为人,诸多大臣还是不得不点点头,长孙无忌也是无奈的在程务挺冒火的眼神中向下压了压手:“此事容后再议,撮尔小贼,不足为虑,民生事大,张相公,关中的旱灾咱么还是多关注一下为好。”

毕竟曾经的诸臣之首观陇领袖,摆了摆手长孙无忌就把话题岔了开。

如此气氛下,早朝持续了半个时辰就结束了,许多大臣满心忧虑的下了朝,如今他们不光担心自己的脑袋,更担心偌大的大唐,毕竟西晋八王之乱带来的毁灭性战争不过过去区区三百年,当年关中的混战破坏痕迹现在还能不经意触碰到。

这种担忧,尤其是担负天下的宰相们。

下了朝之后,不论中书,门下省的宰相全都汇聚在了尚书省,把长孙无忌团团围在了中央。

“长孙相公,您是闽王的岳丈,这事儿您必须进言了,要么闽王登基,要么规劝闽王将陛下放出来,必须有一个理事的了,不然的话大唐江山真的崩溃在即”韩瑗已经急的满头是汗了,老脸涨成了猪肝,忧心忡忡重重的拜了下去。

“是啊,如果闽王这是考验群臣忠诚的话,他目的也该达到了,吾等愿意拥立闽王登基,现在不是意气用事时候,如果辽王再一路摧残下去,没准大唐江山就会崩溃,那时候我们就是千古罪人啊。”宇文节同样满腹焦急拜下,他也是急的恨不得把心肝都给掏出来。

“请长孙大人为大唐请命”跟着其余宰相也是鞠躬大礼拜下,看着一圈急上火了的同僚,长孙无忌自己也是苦笑起来。

在别人眼里,李治在时候用谋反案连长孙无忌的党羽都给牵扯下狱了,李捷一来,老胖子就恢复了权势,又在朝堂上发号施令,他此时脑门上又盖上了闽王党的邮戳,可自家事自家知,长孙无忌可清楚,与李治站在一起共同抵御闽军,李捷信鬼都不会相信自己,令自己抱住脑袋的一来长孙织的关系,二则是李捷需要自己平稳朝政。

尤其是第二点,否则的话长孙无忌估计自己就算不下狱,也得要么去倭国泡温泉,要么去海南看海景了。

“诸位,你们的请求,老夫会带给闽王的,不过,老夫估计,闽王这事儿不太可能答应下来。”

“老夫也知道,陛下确实做得有些太过分了,驱逐病重庶母,大不孝,老夫也是意气之言,并不是真请求闽王放回陛下。”宇文节赶忙摆着手解释起来,可谁知道长孙无忌又是摇了摇圆润的胖脑袋。

“我老头子说的不是这个,而是闽王登基的事儿”

看着一群同僚诧异的看回来,长孙无忌又是苦恼的摊了摊手解释道:“你们是不知道闽国有多大,如今闽王的权势有多大,主宰着多少人的性命,如果要拥立,相信诸位拥立吴王登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吴王这,怎么可能”

不止韩瑗,就连跟在后面的李义府都是诧异的长大了嘴巴,他们实在想不通,有谁能拒绝权利的诱惑,天下权力巅峰,不是大唐皇帝还有那个位置,权力面前,亲兄弟都可以自相残杀,不是为了皇位,李捷敢冒奇险杀回长安干什么

这个另类

就连长孙无忌都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女婿的确太传奇了一点,看着同僚们不信的目光,他又不得不苦恼的举手画脚解释了起来,喷出了一大堆唾沫星子

第568章妥协,武器,醋

半天时间,一大群宰相们还是没有信服,在他们看来,还是没人能拒绝得了大唐皇帝这个诱惑,天下,还有比大唐更富饶的地方吗

不过拥立吴王李恪对于诸多大臣来说倒是比拥立闽王李捷更好一些,闽王有着自己的小朝廷,他若登基,必然大肆撤换朝臣,吴王恪则不同,他根基浅,如果要登基,还是会需要仪仗自己这些老臣的。

至于反对的原因,实在是这些宰相们折腾怕了,权力可不是过家家,一旦李捷对拥立李恪不满意,又给他撤换了,权利再次出现波折,谁知道中间会有多少人掉脑袋

其实长孙无忌自己都有点不太相信,与长安媲美,新落成的京师城,三分之二一年可以收获三季的肥沃土地,统治人口一千四五百万,天下还有这么多的人吗大唐倒没有后世大清那样封闭,知道万里之外还有许多国家,饶是如此,大唐的士大夫依旧把自己当成了世界中心,长安就是天堂,至于其余国家撮尔小国,蛮荒之地而已。

长孙无忌知道的这么清楚,一方面他平时就留意着李捷,另一方面,在闽国任官的折射出这会居然也回来了,这小子回来就丢了一大堆工作给下人,自己嚷嚷着要赶紧回闽国再去泡第三街,这些情况还是长孙无忌侧面打听出来的,知子莫若父,老家伙知道,如果不是有真的偌大繁华享受,这小子打死也不愿意离开长安的。

而且看闽国派给他的公干,在长安建设闽国博物馆看着一份份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