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事情,王哥呢他知不知道”
“小老板,王总已经知道了,上午红梅姐回去就是他送回去的,王总还在账上支了2000块钱,喏,这是他留给你的条子。”
李文秀把纸条接过来一看,当时也是松了口气。
王有来倒是不糊涂,那2000块钱支过去以防万一的。
这个李文秀倒是很清楚。
王有来虽然是格子铺的二老板,但是去年年底分红的时候,除了给李红梅他们发工资,李文秀自己跟王有来并没有拿钱,而是留在格子铺的账上继续用作扩张的资金。
要他自个儿从腰包里掏出几千块钱,估计也不大可能,就连李文秀平时用钱都是从格子铺的账上支的。
两个人都用钱的账本,除了私用的以外,就是公用的,这一点李文秀倒是不用怀疑。
“我知道了,回头他打电话回来,你们问问具体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文秀也没多说什么。
“小老板,这是这个月的账本,你看看。”
李文秀把6月份的账本简单地看了一下。
五月跟六月连续两个月,二中这边的销售额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数字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了,起伏很小。
平均每个月的销售额都在10万上下的样子,比一中那边少了接近3万块钱。
李文秀也知道松平的两家直营店现在基本上都到了一个瓶颈,要想突破现在的瓶颈,经营模式肯定要进行一些变化。
不过改革这种事情向来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杨彪那边,除了5月加盟的3家店以外,截止到6月底,又新增了4个加盟店,扩张的速度比较平缓。
目前整个海州市下面一共是9个加盟店,新增的4个加盟店里面,有三个是省外的。
李文秀下一步的计划是在海州市内新增至少一个直营店和3个加盟店。
随着时间越发的临近2000年,李文秀也越发地觉得紧迫,杨青那边,广告在5月底的时候也已经开始拍了。
底片李文秀已经看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7月份就会正式在市台里面播。
而在这之前,市里的第一家直营店,目前也已经准备妥当,开业的时间也定在了7月初。
跟之前的加盟店不同的是,在市里新开的直营店,李文秀已经做好了开始转变经营模式的准备。
六月已过,七月在望,李文秀现在缺少的,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1998年,时间恰恰是李文秀最需要的东西。
133熟人求订阅
吃过饭,李文秀这才慢悠悠地下了楼。
刘艳跟江婷婷也有些无精打采的。
在店里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原本两个乡下的小姑娘倒是养的一个比一个水灵。
虽然两人的样貌都不出彩,不过看起来已经比之前刚从乡下来的那会儿利索了不少。
看到李文秀下来,两人打了个招呼就埋头做事情。
由于放假的原因。
店里的生意也不是很忙。
偶尔有几个人进来挑点需要的东西。
不过日常的经营还是仍然按部就班地运转自如。
“小老板,咱们店里的货已经不多了,这个月还要进一批货才行。”
李文秀点了点头。
二楼库房里的东西他这几天也看过几次,的确不多。
原本是打算月初的时候进一次货的。
不过李红梅一走,这事就暂停了下来。
李文秀琢磨着月初也是该再进一批货了。
不过他也有其他的考虑。
格子铺发展到现在,基础虽说没打多扎实,但是也已经有了本钱去进行一些其他的尝试了。
“先等等,过几天红梅姐回来了,咱们再合计合计,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我打算利用假期把店里好好拾掇拾掇。”
吃过早饭。
李文秀也没啥地方可去的。
二中的校园里现在连个人影都找不到。
李红梅一时半会还回不来,他也走不开。
不过再过几天。
他还得跟王有来去一趟市里。
杨青那边已经打电话过来催了。
月初的时候,广告已经完全定下来了,就等他这个老板去签字拍板。
加盟店那边。
杨彪也已经联系得差不多了。
等他去市里,肯定有一阵子要忙的。
再次回到学生时代,李文秀第一次觉得假期是如此漫长。
因为之前已经跟家里打过电话,刘金兰也没催他回去,现在到处都在下雨。
已经是七月初,新闻和报纸上到处都在传播关于长江水位不断上升的消息,防汛防洪的压力陡然增大。
到了这时候,李文秀原本最担心的事情反倒是突然卸下来重担,连带着心情也好了不少。
趁着天还算凉快。
李文秀把楼上房间里的东西都清理了一遍。
重新置换了一张床和写字台,柜子也重新买了新的。
上个月李文秀已经跟二中这边的房东进行了初步接洽,他是打算把这栋房子全资买下来的。
有时候李文秀也有些得意。
从21世纪陡然回到高中时代。
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做了这许多的准备。
不说别的。
现在每个月格子铺给他带来的收入都是一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两个直营店每个月都有将近十万的利润。
就连新加入的那几家加盟店,最差的,月销售额也已经超过了8万。
按照当初签订的合同,作为品牌的投资方和最大的股权人,一家加盟店上交的利润每个月最少都有将近2万多块钱,多的甚至可以达到4万。
搁现在,月入将近40万已经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不过李文秀自然不会有什么得意的想法。
跟那些真正的大佬和巨头相比,他已经落后了很多。
作为重生者,在占据最有利的优势的前提下,这样的成绩其实并不突出。
李文秀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机会可以说是遍地都是。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