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37(1 / 2)

到一百二十公里每小时。

一看她开了这个车,李牧下意识的看了看时间,说了句,“这么快要放学了。”

原来是准备去接李瑾钰,只有接送小孩上下学才用这个车,平时包括李牧在内,没人用这个车。

这边的连长看见陈春英过来,就和李牧打了招呼走开了,知道李牧这边有其他事情是不方便他在场的。

陈春英大步走过来,英姿飒爽的女少校顿时成了训练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女军官啊,多罕见,哪怕军中女军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地方上也是很难看见女军官的。

到跟前,陈春英取出手机递给李牧,道,“头儿,有个叫郭翰威的找你。”

“哦,小威啊。”李牧接过手机。

“头儿,那我去接小玉放学了。”陈春英说。

李牧点点头,“哦对了,她姑妈说今晚想跟孩子吃个晚饭,你们就吃了饭再回来。”

“是。”

陈春英干脆利落走了。

李牧老爹最小的妹妹在陆南市区,也是最疼爱李耀军和李瑾钰俩孩子的姑妈。

走到僻静处,李牧给郭翰威拨了过去,之前白晶晶家的动作,就是郭翰威提供的。说起郭翰威,要说到牺牲的李泽文,李牧是因为李泽文牺牲这件事情认识郭翰威的。

跟郭翰威相比,李牧这种背景简直弱爆了。李泽文之前在大院里吃百家饭,最用心罩着他的就是郭翰威。后来郭翰威参加工作了,为上面同意把李泽文调西北武警那边去这件事还大闹了一场,李泽文对他来说,比亲弟弟还亲。

为李泽文牺牲的时候,郭翰威甚至要整李牧,后来详细了解了过程之后,看了李泽文的遗书之后,才慢慢消掉这口气。久而久之,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就熟悉起来,性格相似,年龄相似,郭翰威也就比李牧大个两岁。

电话接通,郭翰威就爽朗的说了,“老李,干嘛呢”

“带新兵,我还能干嘛。你什么事”李牧问。

郭翰威哈哈大笑,说,“跟你说个事,白晶晶那口气我给你出了,你猜怎么着”

“是你干的。”李牧打断他的话,一下明白过来了,哭笑不得,“你搞什么的,多大点事,整得人家鸡犬不宁的。”

“那小娘们不知道天高地厚,早就想整治整治她了。我说,这回该吃请吃饭了吧”郭翰威邀功似的大笑。

李牧无奈地说,“你别乱来,赶紧的给人放了,多大点事。请吃饭可以,来陆南,天天海鲜。”

“”

第1281章孩子不见了

下午放学的时候,十二小门口前面停满了车辆,全是个人车辆,轿车和城市suv最多,而且几乎都是沉稳造型沉稳颜色。。一到这个时候,这个路段就会堵得不行。

尽管交警队在那里竖立了禁止停车的警示牌,这个情况依然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变。交警队有他们的难处,也许你抄下的一台看着破破烂烂的帕萨特的牌照,就有可能是区府某科长的,又或者干脆是检察、法院系统的领导,抑或是某高校副教授的,都得罪不起。

在这一方面部队做得很多,因为部队有统一接送的依维柯,不至于像地方上一样,一个孩子代表着一辆接送的车辆,这路怎么能够不堵。

陈春英和往常一样把车停在距离十二小约二百米的某农业研究院的内部停车场里,然后从那里步行到十二小这边接李瑾钰。农业研究院的内部停车场是对外开放的,车辆流动比较快,通常有空的停车位,但一些人就是嫌距离远怕孩子辛苦而选择直接把车靠边停在学校门口。

自动门正对着的就是学校的篮球场,十二小的面积不大,学生主要的室外活动场地就是四个篮球场组成的大空地,十二小本身的学位就很少,仅有区区七百多,一个班二十多三十个学生。而十二小的编制教师有二百多人,平均一名教师带约三名学生。

这样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教学质量像不拔尖都不行。

十二小被私下里称为党政军机关内部小学和这样的配置是有极大关系的。现如今是有钱也买不到学位的了。

在篮球场上,按照年级顺序,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列来到门口处,然后整起的向老师鞠躬道别,自动门依然紧闭着,边上的小门打开,门卫站在那里。然后学生上前来,隔着有空隙的自动门向外张望,家长们就纷纷的上前来,只要双方都确认了,老师才会放人,然后门卫再往外一个一个学生的放,两道程序。

如此严格的接送程序最大程度的把孩子被拐的风险降到最低,学校方面宁愿麻烦点也不能让孩子出现这样的事情。

班主任是完全能够记住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家长的,一共就那么三十来人,时间一长,家里的情况再清楚不够。

陈春英看见到了李瑾钰的班,便从人群里走出来,找到李瑾钰抬手招了招。李瑾钰还两手扣着书包带在那东张西望的找,班主任倒是先看到了陈春英。

想不被马上发现都不行,陈春英一身军装,个字高挑,要多显目有多显目。

班主任就指着陈春英这边对李瑾钰说了什么,李瑾钰扭头看过来顿时跳了几下摇了摇手,经过门卫的确认,李瑾钰终于出来了,跑着过来。

陈春英牵了她沿着摩肩擦背的人行道往农业研究院那边走,提高了声音说,“你小姑婆要和你吃晚饭,你老爹交代,吃完晚饭再回去。”

李瑾钰眼前顿时一亮,“是芳华姑婆吗”

“对的。”陈春英笑着说。

“太好了,我都好长时间没见她了。”李瑾钰说。

李牧老爹最小的妹妹是个很能跟得上时代潮流的中年妇女,她在二十五岁的时候结婚,第二年丈夫意外去世,从此没有再婚。如今四十五岁了,从来是自己过,说是在陆南住,但一年当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外面跑的。这周在法兰克福古歌剧院看歌剧,下周就有可能出现在巴黎,然后带一大堆新季时装回到香港的豪宅里。

在十年前,李牧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小姑,而李牧老爹也极少提到最小的妹妹。偶尔回家,母亲倒是唠叨了几句,说便是当年家境困难几个孩子学费都没有的时候,李牧的小姑没有帮忙,家长里短的这些事情。

李牧对他小姑没什么印象,但是他的两个孩子接触得很多。当年还小的时候,李牧爹妈带着孩子回陆南,小姑恰好的就从香港搬回了陆南,交流频繁起来,其实那个时候李牧老爹才知道这个最小妹妹的具体情况。

或者是因为年纪大了,慢慢的懂得了落叶归根,懂得了需要有人养老送终,李芳华也许是把李耀军和李瑾钰俩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孙子孙女来看待。

但李牧的母亲总会说,李芳华回来是因为知道李牧成了部队的高级干部。这一方面李牧老爹看得很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李牧的母亲却没那么容易把曾经遭受的那些困难而李牧老爹兄弟姐妹们的袖手旁观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