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55(2 / 2)

然而此时的项羽自从败了章邯之后,一直留在吴中,此乃范增之计也,首先是为了防止章邯叛变,反复行事,其次,这场战役刚刚得胜,众多豪杰定会因为项羽的名号,前来拜会,省的亲访贤才。

在此之前,陈平和英布已经来到项羽帐下,另外季布、龙且、钟离昧、雍齿、项伯等人亦是在此前后追随项羽,这班人马也算齐全。

经过十多日的时间,陆言与韩信便从淮阴赶到吴中义帝所在,两人准备先行拜见义帝,说来这义帝当真是惧怕项羽,这般事情还要报与项羽。

而项羽听闻平南侯亲来吴中,不待陆言见到义帝,就命人将陆言与韩信接到了项羽府内,的确是对得起西楚霸王的名号。

此刻府内,范增已经等候多时,项羽亦是在旁,见到陆言前来,立即出府迎接,至于韩信,另行安排与英布、陈平相谈。

陆言三人叙礼完毕,范增亲自为子玉斟茶,“平南侯久居临淄,今日为何亲自前来吴中,莫不是前朝难以辅佐,故来投诚”言语间颇有些嘲讽。

原来这范增以为是项羽打了胜仗,陆言才来吴中,因此也当他是屈服名利之人,礼节虽然周到,言语却先怠慢。

“当初秦王定天下,六国合一,我访师来咸阳,助王上平百越、定匈奴,使得中原大地虽乱,然百越匈奴却不敢相侵,敢问可是范先生之功劳”

“如今秦二世无道,吾亲往咸阳劝谏,诛杀二赵,只因王上不听吾之言,便退回临淄,保一方百姓安稳,不受涂炭之苦,敢问可是范先生之功劳”

“天下太平之时,先生于居巢不出,天下纷乱之时,我命英布前来佐助,助霸王胜于巨鹿,却未说尺寸之功,敢问可是范先生之功劳现下我亲带小将前来,两位礼仪虽周到,但言语怠慢,恕在下冒昧前来,还请告辞。”陆言说罢当即起身就要离开。

项羽知道是范增出言不周,慌忙起身将陆言拦住,“侯爷请坐,亚父不知侯爷名讳,还望莫要一般见识。”范增亦是有些惭愧低头不语。

“范先生乃是有德之人,亦当教诲霸王平易待人,如此四方豪杰才能云聚,若是知道平南侯前来,却遭怠慢,岂不是寒了天下人之心。”陆言颇为慨然的说道。

旁边的范增略微颔首,“是老朽得罪,侯爷请坐。”

陆言见状这才安然做了下来,稍微抿口温茶,“如今秦虽失了天下,但是咸阳尚在,唯有灭了咸阳,其鹿方可共逐。”

“逐鹿之法,一曰德、二曰才,德才兼备方可图天下得帝号”陆言很是激动的说道,纵使项羽表情略显向往。

“侯爷所言甚是,敢问侯爷所带小将乃是何人”项羽很满脸期待的问道。

陆言稍微起身,“此人正是淮阴县韩信韩重言是也。”

项羽听罢,当下心灰意冷,有些无奈的说道:“侯爷莫要和我开玩笑,那胯夫有何才识可言,还请侯爷另举荐他人,籍定当重谢。”

第324章赵高遭斥心惶恐

陆言听闻项羽此说,不觉有些皱眉的看向了范增,“先生何不解释一番,吾为何将此韩信带来,望先生能明白我的意思。”

旁边的范增本来正在品茶,被陆言这么一问,有些茫然的放下茶杯,“侯爷的意思不过是让大王召见更多的人才罢了。”

“现下韩信这种胯夫都能为之所用,敢问还有什么样的人不能用呢”范增说罢有些笃定的看向了陆言。

“先生之言正是在下心中所想。”陆言略微满意的说道。

三人稍微聊了一番时势之后,陆言便起身告辞,还未走出府内,便又被范增从后面追了上来,陆言当即回身行礼。

“敢问先生还有其他的事情吗”陆言说罢,范增亦是走到陆言的身旁,将其拉到一旁的亭子之中。

“今日侯爷前来所举荐的韩信想必不止胯夫这么简单其才学应当不浅,否则的话,侯爷也不会千里迢迢只说韩信。”范增略有深意的说道。

陆言听罢只是付之一笑,“先生果然知我也,那韩信乃不世之才,若是先生不信,可随我一同前去陈府,询问其一二兵法,堪与不堪,全凭先生做主。”

范增心中正是这般所想,当即应承了陆言所说,两人当即向着陈平府上赶去,“敢问侯爷之后将若何留在吴中,还是前往临淄”

“大王身边有亚父足矣,在下可不敢和范老先生争辉,安排好诸事我便离开,事情成与不成,人才用与不用,皆是二位之决也。”陆言颇为打趣的说道。

范增听罢大笑,不过片刻,两人便入陈府,韩信、陈平、英布听闻陆言前来,亦是出府迎接,自从临淄一别,三人也算许久未见,心中甚是挂念。

于是乎,范增与韩信一间房屋,询问其治国之道,治军之法,治民之度,陈平英布与陆言一间房屋,吃喝玩乐,共谈多日未见之事。

直至午时左右,范增方从室中出来,脸上对韩信自然是赞赏有加,“此子有大才,当初虽受胯下之辱,而今可堪大用。”

而韩信刚出门,又被陈平复请入隔室,四人对酒言欢,也算是生平少有的乐事,酒过三巡,陆言脸色逐渐变得认真起来。

“你们日后不可执念太深,十八路诸侯王,各有其才,今之霸王不可佐,日后可往他日寻明主,可都记住了”陆言端着酒杯,带着酒气的说道。

不过三人又见到陆言这般认真,自然不敢反驳,“侯爷兄长放心,吾等谨记。”这才使得陆言略显高兴。

不过现在陆言并不准备离开吴中,毕竟要不了多久,刘季就要回吴中了,而且咸阳还没有拿下,义帝找他乃是有要事商量。

诸事暂不提,且说咸阳之中,赵高接到刘邦的书信之后,心中当真是捉摸不定,怕的就是投降之后,不善待俘虏。

而且现在咸阳之中,能够主事的只要阎乐,商议而且无果,此事只得作罢,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怎么说也是收了刘邦的书信,赵高每日都寝食难安。

胡亥整日在望夷宫中,虽然声色犬马,但有时也会稍微批阅一下奏折,说来也巧,自从阅谏亭撤了之后,各地的奏折有时赵高不过问,也会被送到宫中。

当日胡亥或许是玩倦了,便在宫中翻起了奏折,偏偏在奏折之中翻到了函谷关守将的奏折,其中诸多之事被胡亥看到,当真是心中大惊。

除了张楚政权破灭胡亥知道,其他的,例如吴中立了义帝、分封十八王、章邯投降、汉王逼近函谷关,胡亥竟然一无所知。

看完守将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