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71(2 / 2)

看完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简介,一大群股东难以想象的直摇头,最后还是张明性沉重的总结了一句。

“大帅,这在咱们大明,肯定行不通,皇帝和阁老们不可能把如此权利赋予咱们一群商人”

这话就是华夏大一统政权下的悲哀,这个大航海时代,英国女王放心的把一国重权交给一家公司,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十三绅士董事会几乎把持了几个荷兰大小的广袤殖民地,每年给国家带去难以想象的财富来支持发展。

还有法国,德国等,偏偏大一统的华夏却是行不通,宁可把把那些锦绣山河,唾手可得的财富赋予外族之手,也不相信自己人,郑和下西洋舰队停下的真正原因,就是畏惧几乎成海上一国的大舰队与朝廷分庭抗礼,白白错失了上天赐予华夏的这片东南亚后花园。

不过听着张明性说完,宋青书的眼珠子一刹那却亮的跟灯泡一样,手指敲打着桌子急促的说道。

“所以咱们要悄悄干”

“我想,新成立一家西印度公司,全部放在海外,与他们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组织结构一摸一样,对外就打着大明皇帝的旗号,而真正决定公司大事的,只有咱们十三人董事”

“这是海外一个新天地,如果操作得当,最东面,佛教传扬过来的佛国天竺,都能是咱们的那可是相当于大明大小的国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士大夫老爷们已经坐了太久的天下,骑在咱们商人头上太久,如今,也该轮到咱们体验一回坐天下是什么感觉公司里没有皇帝,任何决定都是由你我商讨,而下达的”

“而且,只要保密,没有任何后果”

宋青书的声音就仿佛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一般,勾的十二个董事每个人都是心脏狂跳起来,喉咙变得干涩,双眼中却是流露出一股子渴望的目光,谁没有野心凭什么那些红毛藩可以在海外称王称霸,咱大明的商人就不行一个公司,相当于一国啊

东方的资产阶级政治野心,不经意间,被宋青书在这个小小的会议室中,撩拨了起来

第五百二十三章十什么

其实不论西印度公司,还是加多宝商号,整个经营主体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这一次密会,不过是宋青书借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权,提前将董事们的野心所揭发出来,而公司的经营目标,还是一点点的向海洋深处探出触手,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所需要的,早晚他和董事们也要一起面对。

至于为何要揭露这个野心,很简单,没有野心之人如郑芝龙,空有庞大的舰队,强悍的武装,可清军南下时候,到底是轻而易举投了降,平白把上千万两的家业送给了满人,还被人给当猪宰了。

权利这东西就像毒品那样,一担被勾引而起,慢慢人就会上瘾,就会沉迷于其中,当这些大董事们有意去品尝了权利的滋味,再让他们给满人当奴才,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看英国人,为了保住手头的民主权利,甚至连国王都能砍了,有朝一日,宋青书要的就是在华夏也实现这种资产阶级革命。

当然,饭还要一口一口吃,如今宋青书要做的还是在台湾站住脚步。

大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太严重,这头,上海县愈发的繁华,可紧挨着的应天,常州,城市的四角,大片大片的贫民区触目惊心,这些都是在南直隶资本化中,失去土地的破产农民,低矮的房屋四处漏风,街上臭气熏天,不知道多少破衣烂衫的穷人蹲在街道角落,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

每日,五城兵马司都要在这里清理出成几十句饿死的尸体。

而就距离这里不远,却是欢歌笑语的秦淮河,甚至花舫上的琴瑟之声都能飘到这里,天堂与地狱就这么一线之间。

这种时候,的确是发展资本主义最好的时机,英国人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就是因为羊吃人运动,可相比之下,大明朝人太多了,也太封闭了,地主满足于土地产出,最大的商团扬州盐商还是走的制度官商,仅仅凭借加多宝商号一家已经吸收了足足两百余万人口,可依旧难以应付整个江南,更不要说江北那如同丧尸一般的人海潮流了。

不过这一天,让这些穷人们久违了的工厂招工告示,再一次在巷子口的告示栏贴了出开。

“宋大帅又要招人了吗”

这头浆糊还没干呢,那头人群就一下子围拢了过来,不过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一个个却是面面相觑,识字率太低了。

“李大哥,上面写的什么,给咱们念念吧”

这里头,唯一识字率的就是当初当过粮官的李老白,本来他是被挤到最后头,如今倒是被一群头发乱哄哄的年轻人众星捧月般的围拢在了中间,推到了最前面。

小孩牙子,抢有什么用,还不得靠大爷我

带着一肚子的得意,李老白还拿腔作势了几下,抖了抖衣领,这才把那张黑乎乎的脸凑合到了告示前。

他也是交粮时候,在官府勉强学过几个大字,一张单子也是看的模模糊糊,好一会,才在那些年轻人急得抓耳挠腮中,含糊的说道。

“这顶上说宋大帅又招工了,这次不限制技能,什么人都要,不过是要去什么什么岛给宋大帅干活,一个月也是给银子一两,管吃管住。”

“什么岛莫非要出海吗”

立马有人惊诧的叫了起来,旋即外延十多个人就摇着头转身走了,一面走一面还低估。

“我家就这一根独苗,我爹还指望我传宗接代呢,要是走了,谁守祖坟去”

“就是啊听说海里有吃人的大鱼,长得比县衙门都高,要是死在海上,还得做孤魂野鬼,再也回不来了,那还不如在这儿穷死”

“不会骗我们戍边,到了还不给钱吧”

别的还可以接受,这话李老白就不爱听了,当初乞活军收粮食时候,不但多给了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