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紫金山别苑二楼的阳台上,向下眺望着雾蒙蒙的应天府,宋青书心情久久都平抑不下来,倒不是为了赔的银子,如今他虽然没有和珅,刘瑾,魏忠贤有钱,可五万两还是赔的起的,为的是今天看到的龙江船场。
郑和七下南洋,最远航行到了非洲东海岸,不仅仅是宣扬国威那么简单,而且是华夏这个内陆民族,第一次把手臂伸出了陆地,拥抱了海洋,如果这个时候以大明朝的国力向外大举开拓,最起码澳大利亚将不属于大不列颠王国,或许美洲也将有一片新的景象,可惜,郑和舰队仅仅是昙花一现,旋即就是一百多年严厉的海禁,把华夏刚刚探出去的希望斩断了。
后世对大明水师津津乐道,战胜了倭寇,战胜了丰臣秀吉那蓬勃的也野心,几次与西方殖民者之间的海战也是以明军水师取胜而告终,可日本,这年代连船炮都没装几门,海战胜了他们宋青书看起来是理所当然,至于和葡萄牙,西班牙海战的胜利,其实已经不是朝廷的水师,而是属于郑芝龙等海盗走私集团的私人水上力量,打的还是近海海战,在宋青书看来,实在算不上什么。
如果,这年头大明水师强悍的话,藩船因为战争与经济危机来不了广州福建,大可以自己把商船开出去,远的去不了,近的咱先去印度,不论大明的生丝还是茶叶,绸缎,在印度这个上亿人口的大国也是热销品,要知道后世畅销世界,连华夏这个原产地都被压的死死的印度茶,还是公元一七八零年,英国人去清朝学习引进回来的,西方人饮食肉类占很大比例,现在把红茶卖过去,绝对是一船茶一船银子的比例。
不过,财富来自海上,危机同样来自海上这句话可是不假,玩船可是要花银子的,更花银子的还是趟出来那一条条航路,不仅仅花银子,这是还要死人的,如今这个纷乱的末世,每一分资源都显得弥足珍贵,对付京师那帮老爷们,对付东虏,明年开始那位待不住的兵部尚书又该推出他耗尽大明国力的正四六隅十面张网计划了,还得牵扯乞活军很大一部分精力,原本宋青书的计划中,还真没有航海业。
可是如今,看过龙江船场,他心头怎么都平静不下来。
干,还是不干
目光探望在外面幽幽夜色中,宋青书的心头剧烈的抉择着,握着栏杆的拳头咯咯作响
第三百九十五章曲线战术
崇祯九年的年末,应天府地面上,大街小巷上除了谩骂宋青书这个好色武夫的大字报,又多了一种小广告贴的到处都是。
招工招募二十到三十五岁年轻男性船工,月薪一两,需要三千人,名额有限,欲报名从速报名地址,下关龙江船场。
这告示在应天府一贴,立马在下层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两银子一个月,可不少啊一年就是十二两,比军饷都要多,当然,是拿到手的军饷,应天府拥有一百多万人口,也不缺三千多青壮劳动力,尤其是南京附近安置了至少十六个卫所,卫所田地有限,爆发出来的人口却是无限,不少二三子根本继承不到田地,军户身份又让他们没法干别的,只能游手好闲,成为社会一大问题。
奈何广告贴出去七八天了,上门报名的居然是寥寥无几,总共才招募了不到二百多工人,不知道这帮白痴怎么想的,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却气的上火的宋青书一怒之下又是从英霍山区调出来了三千劳动力,机会还不给那群傻子了
十二月,沉寂了一百多年的龙江船场再一次变得热闹了起来,原本种的那点菜全被清了,大冷的天,大批大批的工人从长江把建筑的石料,木料搬运下来,十来个人扛着一根巨木,嘿呦嘿呦的开始打地基,一座座二层的宿舍小楼开始拔地而起。
虽然船闸,船棚什么的硬物件还没有备齐,不过好歹有了个样子,不再是原本荒凉的一片,看着手底下工人在忙忙碌碌的干着活,站在未来龙江船场办公大楼旁边,宋青书是一股大资本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到底他还是下定了决心,时不我待啊整个大明朝,估计只有汤若望和他自己知道海洋对帝国的重要性,如果他错过了,将来也许就没有机会了。
然而没等宋青书怅惘未来多久,渠伯涛又是急急匆匆找了来。
“东家,大股东们都快到了,就等您去开会呢”
加多宝商号成功就成功在宋青书坑蒙拐骗,把大批的晋商,陕商,京商甚至一小部分徽商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大家合起资金做生意,互相互通门路,这形成的能量就打了,不过弊端也是,加多宝商号不全是宋青书的,虽然他是大股东,可是乞活军的股权已经由原来的百分之五十滑落到如今百分之三十,要做什么大决定,他也必须说服其他股东才是,否则凭着他自己,还是办不成的。
形势却不那么乐观。
会议室里二十多号大股东,可没有上一次那么其乐融融了,反倒是人人拿着宋青书的投资计划皱着眉头,好一会,居然还是宋青书自己的员工总经理渠伯涛,率先提出了反对意见。
“东家,您在这龙江船场投入四百万两的计划,是不是太大了”
“大海无常啊并且去倭国的航路都被都督同知,福建海防游击郑一官的郑家所垄断,去南洋,沿途又是不知道有多少海盗,这些年藩鬼的需求量也减少了不少,投入这么大,咱们有些得不偿失啊”
也难怪渠伯涛如此心有余悸,北方混乱,他和谢柳言雄心勃勃的带着银子想去广州发展海商,结果就让人给忽悠了,数万两投入的走私商船被郑家给逮个正着,全给吞了,连说理地方都没有,一下子渠伯涛就破产了,对大海,现在他还有心理阴影。
至于其他的股东,那股子华夏商人的保守主义亦是体现了出来,一个个都是愁眉不展的敲着笔杆子,渠伯涛说完了,王家的大股东王冲文亦是脸色为难的说道。
“大帅,如今两淮的粮食市场咱们已经切入了,湖广那面也开始有松动,而北方,大帅的意见,咱们把票号放款的大部分生意都让给了徽州佬的泰日天票号,如今商号应该把精力尽量都投入本地,大帅说的绸缎场大家就都很看好,如今的生意够做了,犯不着如此大规模造船,去捡那点洋落吧,平白还得罪了郑家。”
“大帅”
这帮家伙倒是有了点资产阶级意识,王冲文说完,曹三喜这个老家伙倒是难得支持起了宋青书,虽然他支持的和宋青书想的有些不同。
“大家,咱们之所以有今天,和大帅的拼搏是分不开的,如今大帅初掌两淮,这儿长江淮河遍地是水系,大帅手里要是没有船,也吃不开,这不是为了大帅自己,也是为了大家的利益,防备那些扬州的家伙,造一支船队还是有必要的,不过”
“这四百万两实在是有些太多了,大帅,您看这样好不,咱们投入一百万两进船场,然后商会提供二十万两饷银每年,以长江这么大小的地方,应该是足够了”
“曹公此言大善”听着,其他股东倒是纷纷跟着点头。
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状况,宋青书倒是一点儿也不着急,反倒是扭头看了下天,此时正好是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