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8(2 / 2)

中年人望向不远处的长弓城,道:“殿试过后,我从长弓城前往太安,一晃三十八年了,这是第一次回来。托你的福,若不是你当初相让,我决计做不了状元。”

年轻人咧嘴笑笑:“你本就适合做天下文宗,再说这状元也不是我相让,你本就有状元风范。上数五十年,下数三十八年,大周百国也没有比你更加出色的状元。”

“不过啊,东亭,上古有圣人曾说过,读书人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真的修身齐家都做不到,治国平天下也没什么卵用。”

中年人自然是如今一人之下的文相陈东亭。

而陈东亭此生,只有一人能够用“让”字相待。

李三思说完这句话,眼含笑意,同样望向长弓城。

陈东亭罔若未闻,继续道:“我到太安的时候,正逢夏至,太河上铺面了莲叶红花,当真称得上接天莲叶无穷碧。”

“太安一切都好,就是太大太高,我用尽全力往上爬,花了三十七年,才爬到如今的位置。我以为我满足了,可是我没有,下边像我一样的人太多,一不留神他们就会像我当初那样,把我从这个位置丢下去。”

“当今天子确实是十万年来都不曾有的明君,或许有人认为他残暴不仁,或许有人认为他蛇心不足,但他的确是明君。春节过后,天子会昭告天下,改元大业。”

陈东亭的话没什么逻辑,李三思却微醺着眼,道:“明君他决计配不上,万古大业却只能由他来开辟。十三哥跟他之间,确实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十三爷真是个好人。”

陈东亭微微点头,再不说话。

大周举行了五十年以来最大的祭祀仪式,即便是李乾坤即位那年,也不如今次规模的十分之一。

祭祀典礼持续了三天,天地山川,七圣五帝以及各路天神尽皆祭祀完毕。

天子李乾坤登上白鹿台,手持传国玉玺,昭告天下,改元“大业”。大业,千秋大业,万古大业,他李乾坤就是要做唯一的帝王。

同时宣布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矗立在大周中心十万年的太安城,易名“长安”。太平安乐,长治久安,换了一个字,意思却差了许多。

大周所有的豪门世家,都派人前来参加春祭,算是表明了自家的态度。来年国子监打开院门,招收天下学子进入院中学习,有机会参悟跟春秋书一个级别的无上神器。

这种机会,任何豪门世家都不放过。

这一天,紫薇帝星没有照耀长安城,反而落入茫茫大海。星光闪耀在观海崖上,注入莫名虚空,在海天之间划成一道绚烂光芒。

有读书人御剑而至,一剑划开天门,洞穿禁地,解救万千读书人。

张易沐浴天光,自虚空中走出,躬身行礼道:“多谢三思前辈。”

风从西南方吹来,将他额头的发丝撩起。

李三思咧嘴一笑:“风起长安。”

s:这一卷结束了。这段时间写的很累,总觉得没能写出心中想要的感觉,第二卷结束,整本书最好看的地方也要开启了,我想慢慢写,说不定几天才会一章。

大结局天下文宗

大周皇朝屹立大陆十万年不倒,涌现出无数让文人墨客敬仰的圣贤大儒,更有文治武功都十分强大的帝王天子。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当今天子李乾坤,都是无可争议的明君圣君。

李乾坤上位伊始,不计前嫌重用镇海侯牧青,驱逐水妖成效显著,读书人能够至观海崖垂钓星空。

更是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开拓运河官道,降低百姓三成赋税,天下政令通顺。

而最能让李乾坤超越先辈,开创大周李氏万世不拔之基业的举措,自然是整合翰林院开设国子监,将天下进士尽数抓在手中,同道一书院抢肉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三年后,张易在殿试上大放异彩,以传世文章夺得状元桂冠,九龙环绕,御马夸街。

大周皇帝李乾坤下旨,着张易执掌翰林院,辅助陈东亭改革国子监,教授天下进士。

再过十年,张易参悟水妖经成功,一跃成为大儒,联合浮云天宫及镇海牧府,一扫水患,大周后患无忧已。

张易闭关五十年,著写易经,书成之时,天下文运有四成汇于体内,成就圣贤巅峰。

随即,张易迎娶谢家嫡女谢道韵,浮云天宫圣女秋依水,举天下文运入主道一书院。

百年后,张易彻底领悟夫子所著春秋,以春秋书、轮回笔及七星龙泉破开天道枷锁,成就圣人之位。

至此,两大皇朝五大宗门纷纷来朝,天下归心。

张易拘来九天星辰,重建圣院,三十万读书人蜂拥而入,称其天下文宗。

天不生易圣,万古如长夜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