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2(2 / 2)

原来是伏流国主要举行一场文试,为自己钟爱的女儿择婿。

伏流国在百国内地位卓然,有伏流上国之称,许多文人雅士都乐于在伏流游玩。历年殿试,便有许多其他国家的进士前来伏流应试,期待与天下名士共同争锋。

这股热潮,还得从三十年前那个野花盛开的时代说起。骑龙游街陈东亭,三俊秀才李三思,镇海候牧青,谢东流杨栋等人,当时同在南都应试,只不过后来个人际遇相去胜远。

月华公主为了三俊才子李三思至今未嫁,更是南都坊间最有趣的饭后谈资之一。此番国主为公主征婚,自然引得全城躁动。

张易摇摇头,他对谈婚论嫁的事情,没有多大兴趣。

又一日,张易读书完毕,正准备再次淬炼骨骼。

客栈小二突然敲门,道:“公子,今日公主征婚极为热闹,整个南都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相聚一起,你要不要前去看看”

小二言语真挚,这位公子温文尔雅面相清秀,平日里说话也对他极为尊重,换了其他凶恶客人,他才不会出言提醒。

而且这位公子这般俊秀,若是侥幸被公主看上,岂不是天大的福气,到时候肯定感激自己都来不及。

张易微微一笑,正准备拒绝小二,想起他说的那句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相聚在征婚文试现场,开口道:“小二哥,不知道文试在哪里举行”

小二连忙答道:“公子,你出了客栈,街上的读书人自会为你指明方向。”

“多谢。”

张易谢过小二,踏出客栈大门,果真看见无数读书人纷纷朝着南城涌去,其中不乏许多头发花白之人。他微微一笑,这位公主择婿难道没有标准,真是有趣。

莫不成这位公主,是那位奇女子秋伊水

张易暗自摇头,秋伊水这般的奇女子,怎么会将婚姻大事如此简单的交代出去。伏流国主传闻有七子六女,肯定是其中哪位公主吧。

第六十五章再会秋水,南都月华

张易随着人流来到南城最大的试炼场。整个试炼场以青石筑基,四方用白玉柱石为栏;试炼场外更是筑起数丈观看台,以石阶为型,宽阔雄壮。

此种试炼场跟白马书院不同,可以称作擂台,不仅仅是切磋进步之用。若是读书人之间仇恨颇深,可以前往试炼场申请文比或者文战。

文比论输赢,文战分生死,只要战斗之前在试炼场登记,输家或死者不得私下找胜方麻烦,否则朝廷会予以强力镇压。

南观看台上坐着国王重臣以及一些显赫的名门家主,两侧被重甲骑士阻挡,以免其他读书人冲撞王驾。东侧则坐着一些望族家主和官员,颇有名望的读书人也可以位列其中。

读书人文位高于举人者,皆站在西面。文位低于举人者,纷纷站在北侧,普通平民只能围拢在试炼场附近,没有资格登上高台。

张易跟着众位秀才童生进入北侧观看台。站得高看得远这个道理他很是明白,如果那位故人想要在此寻找他,肯定会想一些能够让他发现的方法。

张易对文试没有兴趣,他抬头朝着南面高台望去。中间坐着伏流国主,国主身穿紫色龙袍,看起来大约四十岁左右,正与身旁的几位重臣交流。

在国主左侧,坐着一位衣着淡雅的素衣女子,女子头戴斗笠,想必正是那位择婿的公主。

不多时,择婿文试正式开始。

文试分为两轮,第一轮文章比斗,第二轮战力比斗。第一轮前二十名方可晋级第二轮。其次,年龄低于十六者或高于三十者,不得参与此次文试。

文试官员开始宣读报名者的名字,被官员念及名字者,皆兴高采烈登上试炼场,摩拳擦掌准备书写惊世文章。大部分读书人冲着公主而来;少数人就算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名列前茅也要登台,自然是为了借此机会扬名立万。

文试官员口中念出一个个读书人的名字。

“陈雷。”

“赵顺。”

“”

“长弓羽”

张易正在四顾查看,那位故人不知道究竟在何处之时,突然从文试官员口中念出自己的名字,他顿时愣住了。旋即微微摇头,应当是有其他读书人叫这个名字。

然而出乎张易的意料,文试官员连续念了“长弓羽”这个名字数遍。

张易微微蹙眉,颇有些疑惑,难不成是那位故人故意为自己报名,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踪迹。如此想来,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自己整日待在客栈中,那位故人的确难以找到自己。

张易想通一切,抬脚向试炼场上走去,当他走到试炼场外,人群当中伸出一只手。这只手力量奇大无比,张易来不及反抗,便被其拉入人群,消失在试炼场外。

“秋姑娘,竟然是你”

张易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婷婷玉立的秋伊水,他对那位张府故人自有百般想象,可从未想过跟秋伊水有关。

“我知道你会十分不解,可惜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我有些事情需要跟你交待。”秋伊水巧笑嫣然,眉头却微微皱起,显然有一些烦心事,“我原本让你来南都汇合,是有一些关于上次在莫愁湖的事情跟你交流,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你返回南都,你父王竟然逼你嫁人”张易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之前猜测的一切都被事迹击败。他原本以为秋伊水这样的女子,根本不用在意王室的看法,没想到她竟然如此烦心。

秋伊水哼了一声,扭转身子朝着远处走去,边走边道:“浮云天宫不干涉弟子婚嫁之事,我虽不是读书人,不用遵从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忤逆父王的事情,当真做不出来。”

“再说了,道一书院和大周朝廷这二十年间出现了裂痕,伏流国夹在两者之间生存艰难,否则张府的事情,绝对不会出现。”

张易暗自颔首,原来事实竟然是这样。当今天子初期声名不显,后来在夺位大战中一鸣惊人,掌握皇权后更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修德政、建长城、镇海妖,除了对当初反对他的几大世家豪门下手太狠外,堪称大周皇朝万年以来第一明君。

大周皇朝十万年依靠道一书院存活,颇有些仰其鼻息的味道。这位明君自然难以忍让,做出一系列应对策略。甚至百国进士当中的佼佼者通过殿试之后,朝廷直接特招进入翰林院修行。

这些优秀人才,原本就是道一书院的禁忌。十万年来,优秀的进士第一选择都是到书院进修,皇朝哪敢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