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2 / 2)

踏出县文院的大门,一名读书人从门内走了出来,叫住了张易。

“陈兄,有什么事吗”张易看着急匆匆赶来的陈亮,有些好奇。

陈亮将一个书箱递给张易,微笑道:“你走的太急,乡试案首和县试案首,县文院都会奖励一些东西。书箱里有我亲自为你挑选的一件青衣童生服。”

张易连忙道谢,接过书箱。这是乡试的奖励,他接下理所应当,陈亮最后的那句话,说明这件衣服恐怕不错,算是卖给自己一个人情。

陈亮身为一个举人,本没有必要巴结张易区区一个童生。只是五十年一遇的天降童生,将来的地位定然不在举人之下,他这算是卖个好处。

“这件衣服想必你也用不着了。”陈亮继续微笑道,“明儿你肯定再度高中案首,到时候我再帮你挑选一套白衣寒梅的秀才服。”

“借陈兄吉言。”

张易再次道谢,然后离开县文院返回破屋。拿下县试案首这件事,对他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眼下他最想做的,就是考取秀才之后,进入道一书院修行。

道一书院肯定跟圣院有所联系,要是能在其中发现夫子或者各位师兄弟的踪迹,对张易来说至关重要。

回到破屋,张易立即开始把玩文印。站在一旁,看见张易好奇的神情,不由得露出笑容。少爷经受这么大的打击,还能笑得出来,也是相当不容易啊。

张易很快就熟悉了文印的用法,与建立关联,以后要是两人不在一起,都可以瞬间联系,知晓对方的一切。

县试在乡试过后的第三日,张易拿出崭新的青衣童生服,准备前往县文院进行县试。

童生,已经拥有正式文位,比普通人高出一等。与之相应的是,读书人的规矩也就更多,在正式场合,必须身着相应的服饰。

县试对任何童生来说,都是十分重大的事情,今日他们都必须身穿青色童生服,否则不能进入考场考试。

张易穿上陈亮专门挑选的这件衣服之后,发现了不同。这件童生服上面蕴含一个小型阵法。这个阵法自动吸收自身少量文气,然后产生舒服的微风,让人精神百倍。

这件童生服平日里都有助益,要是放在考试的时候,岂不是好处更大。张易在心头记下陈亮的好意,连忙脱下衣服,递到了的手上。

“小易,你这是”有些好奇,张易怎么把自己的童生服拿走,把他的递给自己呢。

张易微笑道:“这件童生服有些大,你体格比我大些,我跟你换换。”

“嗯,好的。”没有生疑,立即开始换衣服。

张易换上的青衣童生服,随他一同前往县文院。

县文院门口聚集了数千人,今日来参加县试的人比乡试那天多了不少。三天前的乡试,长弓城的确只录取了一百五十人。

不过,长弓城下辖的十个下等县和三个中等县没有资格进行县试,必须汇聚到长弓城进行县试。加上长弓城乡试录取的一百五十人,总共有九百五十童生有资格参加县试。

历年来没有考上秀才的童生颇多,所以便有了这幅景象。

如同乡试那天一样,张易领了自己的考牌,入室敬香拜书之后,这就进入了自己所在的考室。跟那日不同的是,整个县文院有数十个考官在不停巡视,杜绝任何考生作弊的可能。

县试跟乡试不同,乡试分两轮,县试却只有一轮,而且不出题目,仍由考生自由发挥。

并非县试不如乡试严谨,而是另有深意。县试旨在为上天选择秀才,所以无论诗词、策论、经赋都可以,只要能吸收大量文气,有助于打开心房,就能够被选定为秀才。

当然,要是在考试期间,哪位童生的著作沟通上天降下大量文气,直接破开心房点燃心火,那就是铁定的天降秀才。整个大周皇朝数百国家,也有十余年没有出现这样的人物。

张易摆好文房四宝之后,没有选择立即破题,县试对他来说十分简单,他是在思考自己应该如何最巧妙的破题。

县试不设题目,诸多考生都以为只要自己的著作文采斐然,就能降下大量文气,考取秀才文位。

张易却发现有所端倪,乡试是区分普通人和读书人。县试则是读书人前进的第一步,破题的方向自然应该放在读书上。

“若是破题放在劝人读书上,这题应该算是迎刃而解了吧。”张易对这个结果十分笃定,开始准备破题。

花费了两刻钟,研磨好墨汁,张易取出一支普通的狼毫笔。龙狼笔至少是举人文宝,张易现在使用不了;况且,在文院答题,文宝不能起到作用,张易不会傻到把宝物拿出来秀的地步。

“大夏皇朝有一名帝王名为恒,他曾经写过一首以劝学为题的诗,要是用在此处,绝对是破题的最佳之选。只是黄金屋至少要进士才能开启,用在秀才身上不太合适。”

“大夏皇朝数百万年历史中,还有众多大儒乃至大贤写过类似劝学诗。不过,他们大多是成为大儒之后,写给童生秀才的,我此刻仿照他们来写,也是极为不合适的。”

张易脑海里犹如翻书一般,将有关劝学的故事迅速翻过。

“嗯,当年圣院里有一个小童名为汪生,年纪跟我现在差不多,写过一首忒长的劝学诗,极为不错,我拿来用用。不过太长的话,有些不合适,我还是精简一番。”

想要破题之策后,张易再度观察了一下考卷。他从这具身体的记忆中得知,科举考试从县试开始,答题都得运转文气,否则答题无效。

张易提笔,随意在考卷上写了一个“易”字,考卷上的墨汁瞬间消逝无踪。

“果然,科举考试需要足够的文气支持。童生炼文气,三天前方才成为童生的考生,体内积蓄的文气不多,难怪今天竟然有些童生没有前来参加考试。”

想通这些,张易开始正式破题,体内的文气顺着狼毫笔侵入考卷,写下了“天子”二字。

一股奇异的感觉瞬间浮现,张易感觉到自己体内的文气迅速被抽走。体内积蓄的文气,至少有五分之一随着这两个字消失。

张易并未惊慌,胸有成竹。天子,又名天帝之子,在大夏皇朝只有皇朝之主能够自称天子。就算是大贤大儒,都没有资格。在如今这个时代,也只有三大皇朝的主人能够自称天子。

像伏流国这种国家的国主,最多被称作皇帝或者陛下,要是敢自称天子。天道片刻就会降下惩罚,身死道消。

所以,天子这两个字出现在张易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