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85(2 / 2)

从宫里出来,李清与几个在外头候着的校尉道:“立即给王爷传信,不要耽误,明武学堂和骑随军全部警戒起来,谁有异动,杀无赦”

几匹战马飞奔而去。只过了一炷香,杨真微微颤颤地出来,钻入在外头候着他的轿子,擦拭了眼角中的泪水,对轿夫们吩咐道:“把所有人召集起来,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就不必来了,叫个人去给兵部递条子,叫他们立即加强禁宫防护,户部那边,下个月供给各处边镇驻军的粮秣暂时先只给一半出去。再叫心腹,不必通过衙门,直接去宋国,传召摄政王。”

龙兴府霎时又紧张起来,若是有心人一定会发现,龙兴府的防禁一下子加强了不少,到处都是明武学堂校尉和骑随军的身影,一队队的带刀在街上走过去。各处城防,也都暂时由骑随军接管。

有了半年多前那一场浩大的清洗,至今大家还是心有余悸,整个街市,又是萧条了许多。

而这个时候,杨真的府上,却是一个个人坐着轿子停滞在了门口,许多人凝重的整了整衣冠,随即快步进去,这不大的厅堂里,已经坐了几十个人,迟来的都不分官阶,各自靠着门坐下。

杨真一脸疲倦地出来,先是叹了口气,看着这么多人,才道:“诸公,要保全身家性命只在今日了。”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更是肃然,这一天许多人已经等待了太久,隐隐有几分企盼,又有几分害怕。该来的总是要来,这一身富贵,是李乾顺给的,可是若是李乾顺接下来如何,他们心里清楚,这一次是决一生死的时候,摄政王能不能真正掌握西夏,还是个未知数。

也有不少人,听到杨真这句话,忍不住垂起泪来,没有李乾顺,自然没有他们如今的地位,如今李乾顺病重,听杨真的口气,想必已经不行,免不得唏嘘感慨。

杨真这时候却是无比地冷静,轻轻地喝了口茶,慢吞吞地道:“龙兴府应当没有问题,怕就怕各地的边镇和驻军,一旦掌握不住,就会彻底地糜烂,若是这时候金人抓住机会,只怕西夏随时可能覆灭。内忧外患,到了这个时候,诸公与我,只能全力以赴。”

他淡淡地继续道:“眼下最重要的是,王子殿下还未出世,陛下若是这时候驾崩,便是群龙无首。老夫已经令人速去汴京传信,可是摄政王要到这龙兴府,至少也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住,否则在座之人,都要家破人亡。”

“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就是。”人群有人道。

众人纷纷附议道:“王子殿下是西夏国储君,是我大夏正统,我等以杨大人马首是瞻,共保公主殿下血脉,绝不惜身。”

杨真精神一震道:“诸位暂时先回衙门,户部那边,钱粮不要急于拨付出去。兵部下条子到各地随军,令他们原地待命,谁若是有异动,都以谋反处置,当地随军可临机处置。城门司的差役暂时调拨到城中去,监视国族一举一动,其余的也不要闲着,传信出去,给各地在职的亲友传递消息。”

暂时也只能做这么多,杨真最后道:“宫中有老夫去,陛下那边老夫会照看着。”

转眼功夫,七八个信使飞马出城,向南的人信使竟有三四个之多,除了杨真和李清的信使,另两路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城中一处角落,却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端着一碗烈酒喝下,朝坐下七八个西夏武士道:“截住沈傲,告诉他们,不杀他,到时便是南蛮子要杀我们。”

“是。”

站起来的老者,脸上有着说不出的冷峻,他头上戴着银色的发箍,脖子上的项圈金灿灿的发着光芒,穿着一袭传统的党项白衣,赤着足,在木制的地板上走了两步,身后的武士仍然恭谨地跪着,一动不动。

“便是我乌刺的曾外孙,也决不能让他登上大宝。”他突然叹了口气,苍老了一些,说出了这一番之后,却又变得无比镇定起来,额前点了一点殷红的圆点,那圆点在枯瘦的脸上,显得很是妖异。

还差几十票,悲催,最后七个小时了,老虎求了一个月,现在是最后的攻坚阶段,老虎再求月票,否则之前投了月票的朋友和老婆一个月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正文第六百九十章:一门三王

第六百九十章:一门三王

汴京城已是一阵哗然,平西王生子,却是要各部各藩国送上贺表,这又是一桩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

不过眼下不比从前,若不是这个风口浪尖,说不定还真有人要据理力争一下,毕竟这种事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只是现在这个时候,却恰好是蔡京倒台的时机,诸位大人们哪里有这个闲心去计较这个

结果就是明明一件预料中要闹出一点惊天波澜的事,却是无疾而终,所有人都成了瞎子聋子似的,任由事态发展。

礼部那先率先上了贺表,接着各部各寺纷纷跟上,再之后就是各藩国。

而这时候,汴京城里也传出一个消息,据说是大理寺的姜敏姜大人放出来的。说是平西王要鱼死网破,理由是这位王爷受了气,被人欺负了。

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都傻了眼,谁欺负谁还不一定,不过人家现在手上,确实拿着一件要命的东西,别人不敢把这个拿出来,偏偏这位平西王却不好说。

宗王人家可是连皇子都当街殴打的,后来还不知什么原因,把人赐死了。便是太子,也被他带兵围过。三省的诸公那更是不必说了,从蔡京的门下省到尚书省,哪个省没被沈傲一巴掌一巴掌地来回煽现在连太师都倒了,那愣子还会怕这个

如此一想,大家明白了,不能来硬的,来硬的铁定要吃亏,再硬,能有平西王硬人家杀的人,比你吃的饭还多。所以,那些心怀鬼胎的,备了礼物,便去赔礼了。

送礼要先打听清楚,对方有什么爱好,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过平西王的爱好根本不必打听,人家就喜欢一样东西,钱引。

接下来,那尽顾着去和太后说话,对安宁连话都没说几句的沈傲从宫里出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便被送礼赔罪的人踏破了门槛。

沈傲也是来者不拒,被他们叫了这么多句沈愣子,名誉受了多大的损害当然要收点礼物才能舒心一些。

几天下来,从刘胜那边的统计,访客已经超过了三百,至于礼物嘛,至少也有两百万贯之多,这点钱对沈傲算是一笔天文数字了,听了这个数字,沈傲抱着茶盏傻笑了一炷香。

只是这时候,宫里的动作也是极快,一方面,大理寺的差役已经前去福建路,不必说,蔡家七十余口,能活过今年的绝不会超过两位数。

整个汴京都在重新洗牌,所以到处都是乱纷纷的,只是这个时候,一道奏疏却是递上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

递奏疏的正是最近如日中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