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05(2 / 2)

陈再荣忙向旁边一闪,表示不敢受她之礼,行礼道:“伯母,您千万别。您这是在折煞小侄。”

“陈大人言重了”郑周氏呵呵一笑。对陈再荣不愿受她之礼这份后辈情怀还是赞赏。

郑晴笑道:“再荣弟,姐姐恭喜你了。祝你前途远大”

“谢谢郑姐姐”陈再荣忙还礼。

郑周氏笑道:“陈大人去东宫,我们就送你一程。”陈再荣从自己家里去东宫,这事很荣耀,由不得她不欢喜。

“不敢劳动伯母。”陈再荣哪敢有劳动她的想法。

郑晴笑道:“再荣弟弟,姐姐也要送你呢。”右手一招,一辆漂亮地马车过来,郑晴小手轻挥:“再荣弟弟,请上车”

陈再荣迟疑不决,陈晚荣笑道:“伯母,郑小姐地好意,我们却之不恭了。”门口升着两堆火,佣人正向火堆里添加爆竹,不用想都知道是为陈再荣送行用的,要他走得热热闹闹,要却也却不了。

“谢伯母谢郑姐姐”陈再荣道谢毕,这才上车。

陈晚荣钻进车里,郑晴母女共乘一辆,爆竹声中,两辆马车出了郑府,直奔东宫而去。

东宫紧邻皇城,沿着皇城直走就成,没多久功夫就到了东宫。陈晚荣从车里出来,只见东宫规模宏大,青石铺就的路面平整,车行其上一点也不颠簸。朱红的大门敞开,门口站着一队身材高大的禁军,盔明甲亮,雄赳赳,气昂昂,气势不凡,比起龙武军一点也不逊色。

大门上方挂着一块金匾,匾上写着“东宫”二字,龙飞凤舞,笔力不凡,应是唐太宗的飞草。见书如见人,陈晚荣对唐太宗很是敬重,整理一下衣衫。

“你们什么人”一个军官走过来喝问。

陈再荣抱拳施礼道:“启禀大人,在下陈再荣,奉太子之命前来随侍。”

“太子已经吩咐过了,要你到了就去随侍。进去吧。”军官办事没有任何多余的步骤。

陈再荣看着陈晚荣他们,恋恋不舍,军官提醒他道:“东宫未经太子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太子只让你进去。”

言外之意非常明白了,陈晚荣笑道:“再荣,你去吧。我这就回去告诉爹娘好消息。你以后办差一定要尽心尽力。”

“哥,我”陈再荣重情谊,很是难舍。以前在县馆读书,还能回家看看,一进东宫,半年能见一次面就不错了,任谁都不忍分别。

“去吧”郑晴母女也鼓励他。

军官在他背上一推:“进去别磨磨蹭蹭,太子等着呢”在陈晚荣挥手之际,陈再荣给军官推搡着进了东宫。

直到不见陈再荣的身影,陈晚荣这才收回目光,在这一刻,陈晚荣终于体会到“侯门深似海”这话的真谛,明明陈再荣在东宫,却不能相见。

“陈大哥,我们回去吧。”郑晴轻轻一扯陈晚荣衣袖。

陈晚荣打从心里喜欢这个弟弟,和陈再荣朝夕相处。兄弟情深。此番分别。陈再荣虽然前途光明,就是相见地机会太少了,陈晚荣难舍之情溢于言表,郑晴这话很及时,陈晚荣点头:“好,我们回去。”钻进车里。

郑晴知道他心情不太好,吩咐佣人赶快把车赶走,免得又勾起陈晚荣的心绪。

马车行得快,只一会儿功夫就回到郑府。来长安地事情已经办完。陈晚荣没有再留必要,更重要的是陈老实夫妇在家里等候消息。陈晚荣心想早点回去告诉他们,免得他们挂心,准备向郑晴母女辞行。

对陈晚荣的心情。郑晴母女能理解,也不挽留。郑晴来长安娘也看了,弟弟国子监就读。一切安好,芳心大慰,念着宁县老家,打算和陈晚荣一起回去。

路上有个伴,总比一个人骑马独行地好,陈晚荣自是没有二话。收拾停当,陈晚荣牵着青花,辞别郑周氏。郑周氏相送至门口。正准备辞行时。一个头戴席帽地男子快步过来,抱拳问道:“请问陈晚荣陈公子在吗”

陈晚荣一打量。这人帽沿压得低低地,看不清他相貌,不清楚他是什么来路。郑晴忙问道:“你找陈公子做什么”她是怕这人对陈晚荣有恶意,这才先叩问他地来意。

这人很是恭敬的答道:“这里有陈公子的一封信。”

陈晚荣在长安没认识几个人,怎么会有人给自己送信就是马高二人要请陈晚荣,那也是赶着漂亮的马车风风光光的相请,断不会如此神秘,陈晚荣心头泛疑问道:“谁给我的信”

“陈公子看了便知。”这人取出信递向陈晚荣。

陈晚荣接过信,这人向陈晚荣一躬身道:“陈公子,老爷要小的告诉你一句话:好自为之”话一说完,也不等陈晚荣说话,转过身,快步离去。

望着他的背影,郑晴嘀咕道:“这什么人呐”

郑周氏忙提醒:“陈先生,你看信上说些什么。”

这事太奇怪了,就是她不说,陈晚荣也会看信,应一声,把信封一打量,没有一个字。抽出信笺,展开一阅:“晚荣小友均鉴:国子监一别,风云乍起,已为大唐罪臣所允之事此时不宜,徒自给小友增烦恼,还请小友见谅。骐骥伏枥,志在千里,民间虽无大用,亦可安身,小友谨记此去广州,边关万里,音讯隔绝,在天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