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58(2 / 2)

在禁卫军转战朝鲜的时候,在禁卫军回师辽南的时候,朝廷都不敢用这一招。因为大义名分都在他手里,抗旨理直气壮到了极点。但是悬军辽南,久攻不下的时候,那又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说实在的,他也倒不是怎么怕朝廷对付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几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可是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他一心要的那个不一样的甲午,就只有功亏一篑

对他而言,要应对朝廷,就不能全心对日军作战。对清廷而言,为了能收拾他,和日本人达成什么条件都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拿朝鲜换东北和山东被占领的土地。一则祖宗之土未弃,丢的只是藩属国,面子上好看点,说不定还来一个什么国际共管让面子更光鲜

二则就是在他还没立足两江的时候,就撬了他耐以生存的墙角

那时战事迁延,被他一时鼓动起的民气,会不会还支撑着他继续打下去而他,又有没有这个决心不顾一切,消耗干净自己所有的实力,继续打下去

这个两难的选择题,他一点也不想做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在辽南取得决定性的,迅速的胜利

他原来的计划良好,整辽南之败军,正面吸引住日军,消耗他们的实力。禁卫军修整训练,等到日军消耗到了一定程度,猛然从侧背击出。会战决出胜败。

可是日军一个简单的撤退,就能打乱他的全盘计划

他的对手,不是后世杉山元,东条英机,岛田繁太郎,什政信,神重德这些脑子烧坏了的白痴军人,而是伊藤博文,大山岩,儿玉源太郎,伊东亨佑这样的东亚俊杰

用辽南当面清军做猛烈出击,想也不要想。依托后方做按部就班的攻击,大家还凑合。深远攻击追击,有这个胆子也没这个素质。更别说宋庆这老小子还态度暧昧呢。至于禁卫军,徐一凡给那边的电报,都是要禁卫军沿着大石桥一线做守势配备,等待命令,再行出击。从守势配备转为攻势配备就需要时间,电报再往来一下,大石桥一线禁卫军主力再侦察一下日军动向,最后出击日军说不定就已经退到金州旅顺了

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挽回现在这个局势

自己想要的这场不一样的甲午,为什么就这样艰难

为什么自己在对民族大敌作战的时候,还总得分出一半精神,盯着自己的背后

溥仰和陈德双骑紧紧跟在徐一凡身后,蓦然之间,就听见夜色当中,徐一凡仰天而大叫,吼声激切,直达夜空深处

第四卷不一样的甲午㊣第八十二章最后一战四㊣

徐一凡所谓的钦差总领辽南诸军大臣行辕,就设立在离前线诸营不过十余里的地方。站在行辕大帐前的土丘上,用望远镜东看,沿着辽河,以田庄台为核心的战线一览无余。清季用兵,钦差之尊,离一线之近从无可比徐一凡者。

其实这还是辽南诸军苦劝大帅保重的结果了,经历了这么多血雨腥风,徐一凡的胆子早就练了出来,更别说当初他还跟着步兵冲阵,猛攻安州前的日军防线了。

钦差行辕是数十个牛皮大帐组成,从这里一直到锦州,都竖起了高高低低的木杆,有线电报线一直拉了过来,机器也多是从锦州电报局拉过来。行辕设立在这里,也能和辽阳还有锦州后方保持联系。同时还起着督战的作用,徐一凡亲身巡视诸营,而李云众坐镇行辕,设立督战队,有敢退避过行辕一线者,定斩不饶。

十余里的路程,在徐一凡不要命的催马疾驰之下,转眼即到。行辕外围守备的卫兵才问了一声:“什么人”

就听见队伍中溥仰那全军熟悉的嗓门儿他也经常奉徐一凡的命令大声传令,在当初禁卫军主力回师安州的时候,行军的官兵没少听见他那京片子跟叫驴似的队伍前头后头的嚷嚷。

“大帅回辕有紧急军务传李大人”

他的嗓门儿在夜空当中传得老远,卫兵们忙不迭的就转身要跑回去报告其实也用不着他们了。骑队早就旋风般的卷过了他们,赶在这些卫兵之前就直冲进了行辕大营

不过李云纵也不用这些卫兵回报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军服整齐的守在辕门口,肃立等候。禁卫军的军服仿佛从一发下来就长在他身上,没见他脱下来过。最奇怪的还是永远整齐笔挺行辕栅栏上插着的油脂火把忽忽烧动,红色的火苗,照得李云纵眸子里森然有光。

徐一凡第一眼就瞧见了守在辕门口的李云纵,他丢下缰绳利落地翻身下马。这身手,让背后跟着的那些积年老马贼都在心里叫了一声好。健马正是跑发了性子的时候,徐一凡一丢缰绳,少了控驭,收不住脚的就直撞了过去。李云纵站在那里,闪电般的一挽缰绳,用力下挫,那健马长嘶一声,跌跌撞撞的就站住了脚。后蹄乱刨,踢起了斗大的土块

“云纵,叫聂功亭回来,紧急给辽阳去电,让万里这小子立即奔赴前线。将前沿守备态势改为防御态势他妈的,别管那么多了,干脆抽调一支精锐,直插日军深远后方小鬼子要撤,咱们不能让他们撤下去”

李云纵眸子一亮,摆摆头,身后跟着的传令兵已经上马而去,直奔聂士成顶在中央的禁卫军第三镇续备军营头而去。跟在徐一凡身后的戈什哈和骑兵们也纷纷下马。勒住缰绳不安的看着眼前一切。

战前的计划就是从两个方向,在西起辽河,北到大石桥,南不过牛庄的地方,和日军打一场决定性地会战。种种迹象也表明,日军的确是在这一区域展开了主力。谁知道才展开打了没几天。徐一凡就在这个晚上跟发了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