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45(2 / 2)

“无非是个皇帝罢了这也是这个所谓大清,最后一次机会了。等着吧。”

“大人,要等多久”

徐一凡嗤的一声冷笑:“一尺之水,一跃而过。”

他收住这个话题,转身过来,拍拍李云纵肩膀:“城头大王旗变幻啊咱们还是干咱们的云纵,陪我去巡巡营,咱们也让这些人,好歹对我徐一凡也记个脸熟”

光绪一八九四年九月三十日,朝廷又再次通电天下,李鸿章擅自调兵京师,未奉诏而行勤王事。虽忠心可嘉,然大坏国法,且在京师内,有挟私报复嫌。为肃法纪,夺李鸿章一切职衔世职,递解回乡。所遗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缺。两江总督刘坤一调任。两江总督暂时由江苏巡抚护理。奉天将军,辽南钦差大臣徐一凡回师有功,赏两江总督位,与日本战事结束之后,接篆两江,做这个天下第二的督抚大臣

军机大臣翁同龢擅自与日本议和,所行多狂悖不法,念其当差数十年勤谨,夺职回乡,永不续用。

徐一凡督师辽南,山东巡抚李秉衡督师山东,与日军续战。大清,不与日本议和

第四卷不一样的甲午㊣第七十三章错过了㊣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广岛,日军大本营。

这几天充斥于大本营各处的狂醉,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片山雨欲来之前的闷热烦躁。就连秋日本来应该晴爽的天气,这几天也仿佛如夏日一般闷热得不可自解。

人影来来往往,而陆海军将佐,高级文官,都猬集在室内,每人都是满头满脸的大汗。却没有一个人想到擦拭一下,只是盯着地图,盯着一份份往来穿梭的文报电稿。

前几日阳台上狂欢的摆设尤自未撤,几瓶洋酒还在白色桌布上面放着。却再无一人到阳台上置酒高歌狂欢。夹杂着燥热空气的海风吹过,将白色桌布高高掀起,却有点象大殓的裹尸布。

“美国驻支那公使田贝已经致电,李鸿章向其委婉表示,今后的事情,他将不负责任,也无法再负担责任”

一个外务省的信使急匆匆的冲进了大本营的会议室,人还未到,就已经大声的报告了最新收到的电报。这信使穿着整齐的西式洋装,但是白色硬领早就给自己扯开了,整齐的油头也凌乱不堪,只是直直的一边冲进来一边喊。

室内传来了几声抽气的声音,几个陆军将领先跳了起来,椅子给碰得乒乓乱响。

“支那人,最狡猾说过的话都可以不算”

还有的将领冲着呆坐在人中,身子僵硬,眼神发直的外务次官日置益男爵大声发问:“外交人员都是饭桶,都应该切腹当初是谁向军部确保,说可以有切实把握掌握李鸿章还建议陆军开始复员是谁上了支那人的当现在李鸿章已经说不负责任,当初阁下说的建议陆军复员的话语。已经动摇了前线天皇陛下忠勇将士血战到底地决心这个责任,军部绝不承担”

日置益呆呆的坐在那里,眼睛都不动一下。他原来不过是日本驻清国全权公使。日清开战之后,召回国内,因为他了解清国内情,被拔撰到了外务次官的位置上,作为外交部门参与大本营地代表人员。并不承担全局外交责任从根上来说,大本营设立之后,整个大日本帝国的权力,一时间都集中在伊藤博文手中。和清国交涉和谈的步骤,渠道。全部由伊藤博文亲自掌握,不要说他一个聊备一格的外务次官了。就算外相也发不上话啊。

可是日本外相本来就是陆军老前辈陆奥宗光伯爵大将。现在正带着第三军在山东攻略作战。现在交涉不利,局面一下翻转过来,这些陆军军头。火气不朝着他发泄,朝谁发泄

日置益不想分辨,也无从分辨。他自己也在糊涂。他出使清国垂十几年,自诩深深了解这个古旧帝国方方面面的一切,明治以来,帝国的有心人士,对这个大清下的功夫还少了

这个已经上下解体。远远落后于时代。不仅国力衰退到一定程度,而且就连这衰退的国力都无法全部动员起来的老旧帝国。只要在门上重重踹一脚。整旧房子都会塌下来。

极而言之,一个不是近代化民族国家的帝国,根本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日置益甚至怀疑,整个大清,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近代化民族国家这个名词。

以前的情势发展,果然如大多数帝国名眼人所逆料当中。虽然在朝鲜战局有所小挫,但是在对清国本部的打击,一直是相当顺利。清国中枢,也根本没有动员起全国力量进行战斗的能力和胆识。一旦动员全国力量进行作战,必然会导致慈禧苦心经营而成的微弱平衡局面被打破。清国中枢,已经不敢面对这种平衡被打破之后的局面。宁愿这么死气沉沉地一直下去。

而整个国家抵抗到底的风潮鼓动起来换言之,就是近代化民族国家意志焕发出来。要不就是明智开化,受到教育的国民自发获得这个体认。要不就是有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出现,以他的胜利,引领这个风潮澎湃激荡,直至席卷一切。放眼清国,又何曾有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只要集中打垮北洋的水陆实力,已经是清国第一流人物地李鸿章都已经垮台,谁又能取代他,做此中流砥柱,激励这么一个老大帝国,抵抗战斗到底

李鸿章果然垮了,他并不是可以超越时代的人物。

清国中枢,也果然决定投降了。他们害怕现状被打破,更胜于向日本投降。

清国那些地方实权督抚们,果然也并没有什么激烈的表示,清国国民也一如既往地混混噩噩,因为并没有一个人,引领出这样的风潮,让人追随,让雷声振荡到这个老大帝国的深处

当清国求和电文传到,以日本国运做倾国一赌的这些海军陆军,文官财阀精英们,是如此的欣喜若狂

提前一步睁开眼睛,更有幸聚集这么多能人志士汇聚于明治之年日本神武纪元两千几百年的历史,也从未有过这样的运气二十年苦心经营,二十年始终盘算布置,冷冷的看着隔海那个老大帝国,二十年赌上一切拚命的整军经武。让这个贫穷的岛国,两千年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可以攀上亚洲最高处的机会

这些日本人两千年未曾有过的如此多的超级牛人,可以说在这战之前,已经用尽了全部心力来推断这场战事的结局如何,并且一步步的进行布置。甚至也算到了以日本如此薄弱的家底,打到这个地步,也差不多山穷水尽这和徐一凡始终维持一隅之地的作战规模,并且不轻易寻求会战的补给规模不一样,是横贯两处海域,支撑着十几万大军海外外线全面出击的巨大战事。而且徐一凡不用维持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