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2(2 / 2)

翁同禾当即轻哼了一声,低头就看他手中的茶盏。刚毅微微色变,世铎就叹了一口气:“子良啊,咱们这次谁也没说要向日本人低头。可是在朝鲜,还是要有一个人主持这事儿不是该硬该软,也该有个挑头的人不是荣禄坏了,眼看就要离开朝鲜回来,到时候咱们再和他打官司。朝鲜那边,难道就让徐一凡挑大梁”

刚毅连连摇手:“谁也没说能让徐一凡挑大梁不是他资历浅,才当官几年不能让洋鬼子嘲笑咱们天朝无人”

他话还没说完,翁同禾就轻声道:“徐一凡怎么不成皇上也有旨意了,让咱们议议徐一凡该怎么封赏才是。野战的功绩,定国的功绩他两个差使不用说都是开复了。就是本衔,原来是布政使,现在也该升兵部侍郎。两个钦差加上兵部侍郎,资格满够了。而且也有威望,把小鬼子打怕了的。一边整兵戒备,一边和小鬼子交涉,犯不着再找其他人。寒了功臣地心。”

世铎轻哼一声,翁老头和皇上的心思,再明白没有。从一开始就想拉拢徐一凡,当皇上的助力。老佛爷早就明白,只是不挑明了。他们这些人可不能犯傻,再有一层,翁老头儿一辈子都和李鸿章不对付。论起来这善后交涉,还有主持朝鲜整兵戒备的事情,放眼整个大清,谁还能比李鸿章有资格好容易从李鸿章手里分了朝鲜地权,翁老头儿打死了,也不能让这权再回到他手里。

想想世铎就有些犯愁,老佛爷对徐一凡的心思,从派荣禄当正使就能明白。掌兵汉员,都是控制着用。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荣禄这么快就垮台徐一凡现在势头一时无两。满朝那么多满员,真想不出有谁能在朝鲜但起责任来能制服住他地。当然,要是放他在京师,怎么也玩儿死了他这个二百五。这次难得他韬晦了一次,立了大功还自请派员去主持朝鲜大局,官儿大了好像知道收敛一点儿了。正因为如此,朝廷才更难收拾他

对这些掌重兵而立大功,又是汉员的人。朝廷上下,谁不忌惮更别说窜起如此之快,打破朝局平衡的了。更是出头鸟遭殃。偏偏现在朝鲜又离不得他谁能比他更了解朝鲜情事他上面一定要架一个人,也要派兵进朝鲜去,监视他的动向,牵制着他。这不是疑心他造反什么的,徐一凡还没那个本事,只不过是驭下的祖制。但是从哪儿找这么一个人

李鸿章资格本事足够,可是才把朝鲜的权分了,皇上和老翁又有点不待见他。主动遣他的将,拉不下脸来,只要李鸿章上个表章,自请一下。谁还能不成全他北洋对徐一凡。正好大小相制。

他也是真想将担子交给李鸿章,朝鲜的事儿太烦。日本一天几个照会,要大清赶紧勘定责任。赔偿损失,提出道歉。各国也整天上门儿,关心这个,询问那个。光是查以前和日本订地天津条约条款,就将世铎搞得头大和洋鬼子打交道,不管大鼻子小鼻子。李鸿章拿手。再说了,就算徐一凡兵力还不足震慑东洋小鬼子,加上北洋地兵,还不够洋鬼子欺负咱们惯了也就忍了,小鬼子还想登鼻子上脸

可是这李鸿章啊,还是猫着不肯表态。其实按照老佛爷的意思,就是他们这些军机出面,议决了的事儿。皇上还能不点头让皇上去调李鸿章吧。老佛爷就不用拉下这个脸啦。偏偏老翁还在这里顶着

想到这里,世铎又是长叹一声,看看身边低眉垂眼打定主意闭目养神地老额勒和布,都忍不住有些羡慕起他来了。

徐一凡啊徐一凡。怎么你走到哪儿都是惹麻烦的主儿

军机们相对无言,各怀心思的时候儿。在恭亲王府里面。也有清谈一场。

花厅内,香茶两盏。秀宁格格淡扫峨眉,轻轻鼓琴。那对已经大清闻名的小双胞胎侍立在她的身后。

座上两个穿着便装的老头子,捧着清茶,静静地在听秀宁的琴声。

一曲既罢,秀宁套着指甲的纤手一划,铮铮声中,琴声戛然而止。就见和有气无力坐在凉椅当中的恭王爷对面的那须发皆白,可是身形高大,腰板笔直的老头子,轻轻鼓掌。

“好好好久没听这样的琴声,简直都让人忘了身边炎炎暑日,世事沸腾”

秀宁一笑:“中堂,这次六爷爷信至你就从津门兼程赶来,秀宁无以为谢,只有鼓琴吹笙,以感盛情了。”

这老头子,自然就是大清的中流砥柱。最后一名咸同重臣李鸿章李中堂了。闻肇鼓而思良将,每当大清和列国有什么交涉纠纷地时候,大家嘴上不说,想着的也只是李鸿章

此次朝鲜世事激荡,虽然窜起了一个徐一凡。成了口口相传的英雄,他南洋的事迹,大家也还都没望。但是眼见要和日本开衅地关头,大家想起来能主持大局的,还是李鸿章

中法战事之后,李鸿章过得很有些灰溜溜地。作为主持中法和战大计的他给骂得那叫一个惨。朝廷也不时敲打他一下,对他一手经营起来的淮系北洋势力加倍提防。还扶植其他势力在分他的权,牵制他的影响。徐一凡和荣禄入朝鲜收庆军无非是一脉而来的。

但是又到了和外国剑拔弩张的时候,大家想来想去,还是少不了他李鸿章

他今儿出现在恭亲王府,也当真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奇事。悄然进京,居然瞒过了所有人。更别说李鸿章之老于官场,自从慈禧将鬼子六赶出军机,不再大用的时候。李鸿章几乎就和他避嫌的断了来往,鬼子六也绝不招揽联络这些在外掌兵的重臣。可是现在,他却因为鬼子六一封信召,来了京师恭亲王府邸

这消息传出去,也够让京城官场猜测议论一阵子的了。

听到秀宁的话儿,李鸿章一笑。指着恭亲王道:“别人的面子不给,王爷的面子我还能不给小格格,尽管放心,老李已经在园子里递了牌子,明儿老佛爷就传见。老李自告奋勇,接下朝鲜这个差使你这忧心国事的宗室才女,该放心了吧”

秀宁只是抿嘴而笑,恭亲王也是淡笑,轻轻道:“我也不过是给这位四嫂子再出最后一把子气力。她拉不下脸来,我写信给你告帮倒也没什么。秀宁居中传话儿,也辛苦得很。”

话儿说到这里也已经分明,此次朝鲜之事。满朝看来看去,只有李鸿章能了结这个事情。徐一凡什么的,根本不在高层考虑范围之内。他来电请派重臣坐镇朝鲜,只不过是应该的恭顺,不这样做,就有得苦头吃了。

可是李鸿章拿架子。光绪在翁同禾鼓动下不愿召他。倒是有点继续扶植徐一凡的兴趣。慈禧拉不下脸来,这个时候她点李鸿章的名儿,不是就表示。她老佛爷平日里一贯敲打老李,关键时候还得求他么想来想去,只好让一直奔走宫禁地秀宁居中传话,请恭亲王写信给李鸿章,让他赶紧自告奋勇,大家也就好顺水推舟来着。

说起来。李鸿章他们幕府议事,已经决定了立即介入朝鲜。第一是不能看着徐一凡继续坐大,第二是朝鲜引发地中日局势继续恶化下去,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