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3(2 / 2)

噼啪一声,却是红烛烛花爆开。

韩老掌柜一笑,一拍桌子,伸手出来:“人,我给马上从各个商号调人。钱,一百万怕是不够,我借给你两百万。再不够再说,老头子也是好奇,徐大人这等人物,到底能打出一番什么样儿的天下”

徐一凡大笑吩咐:“杜鹃,拿纸笔过来”

杜鹃答应一声要去,韩老掌柜却叫住她:“拿纸笔做什么”

“立字据啊”

韩老爷子淡淡一笑:“两百万银子的事情,我韩某人还有点担待,再要字据,传出去有点儿丢人。”

这夜在徐一凡的殷勤挽留之下,韩老爷子欣然宿在徐道台府的客房。

而在同一夜,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衔转奏请委直隶候补道徐一凡为南洋宣抚筹饷委员的折子,也已经上路。

在天津卫局中的各个人物,在这夜都是各怀心思。

韩老爷子这夜就没睡着,批衣而起,在庭院当中看着天上冬日月色。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人影一闪,身后传来的就是章渝的声音:“老爷子,钱答应给他了”

韩老爷子头也不回:“你们香教吩咐的事情,我韩中平敢不办么”

章渝声音沉沉的:“多谢老爷子这挑人塞给他的事儿,我们也会抓紧办”

韩老爷子只是冷笑:“你当他真是贪花好色的人物看那杜鹃,常伴在他身边。双腿笔直紧闭,眉毛凝而不散,肤无水润之气放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小丫头还是处子。他当真是好色之辈这天下的事情,天下的豪杰,又岂是香教这些人物能知道的”

不过这些话儿,他也只是藏在心底罢了。

再一回头,章渝的身影早就不见了。

光绪十九年一月二十一日,朝廷明发上谕。委徐一凡为练兵捐南洋宣抚筹饷委员。宣抚事宜,与北洋衙门筹商提调。筹饷事宜,与户部衙门报销结算。

这种小事,就在一个月前,还为禁卫军练兵事宜争得暗流汹涌的帝都各派,都没怎么在意。

第二卷南洋北洋㊣第十章此公足壮海军威㊣

事情果然如徐一凡所料。不管是清廷,还是李鸿章,对于他,还有一个多月前引起老佛爷震怒的那桩事体,都是抱着推麻烦,还有等着他自生自灭的态度的。

这种庞大僵化的官僚体系对于麻烦事务得过且过,有时候还装鸵鸟的态度,他是再熟悉也不过了。

所以他的特旨道台,禁卫军试办练兵处帮办委员的头衔上,又多了一条南洋宣抚筹饷委员的头衔出来。反正只要不出圈儿,他这个二杆子道台,就可着他折腾吧。反正谁也没指望他能筹出饷来。

就连挂着南洋通商大臣头衔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对邸报上这个消息,多关注一点儿的心态都欠奉。

整个帝国上下,如他所料一般死气沉沉,得过且过。

应该说李鸿章还是记人好处的,虽然不给他饷,也刻意排挤他出淮系根本的那个圈子。根本不给他实际弄权的资源。但是要奏调随员准随员,北洋捐务总局也弄了一大堆空白官照实收,封典,追赠文书给他。

在清末,在南洋出售这些官照封典功牌,本来就成了一桩生意。南洋华侨,虽然已经离开故土几十上百年,但是亲友互拜,老人下葬,还是愿意翎顶辉煌,袍帽俨然的往来。老人入土,不打几块什么大夫,什么恭人的牌子,大家都不好意思出门儿。

劝捐的委员南洋到处在在皆有,有的有名义,有的没名义。不过谁也没有这次徐一凡动静大。他奏调了整整六十名随员,是上谕明发的宣抚劝捐委员

当然,官场里面对于他二百五的呼声就更高了一些儿。劝捐本来就是赚头不大的生意,再带那么多人,一路上火轮船加上人吃马嚼的。这浇裹跟赚头比起来赔本赔大发了。他这个道台在天津官场是更加的路人侧目。

见过傻子,没见过这么傻的

徐一凡可不理这些,这几天等待出发的日子,他将跟着自己的三十九名学生全部带上,加上留在津门的马贼卫队,通通组成随员队伍。连准小妾杜鹃都堂皇带上,一路上伺候大老爷吃喝拉撒。收拾行李,教导随员外事纪律,顺便绞尽脑汁回忆自己当初看过的南洋资料,忙得四脚朝天。

韩老爷子一见之后,也已经告辞,去给他筹现银和人去了。得着一点空儿,他就去找杨士骧打官司,他想奏调的一些手下,现在还没到呢

杨士骧的马车匆匆的停在徐道台府门口。车夫停住两匹英国人送的洋马,这位直隶首道从镶着玻璃窗户的洋式马车厢里慢悠悠的晃了下来。

徐道台府门口,已经没有了才抵津门时候的随便气象。门口两名戴着七品武官顶子的戈什哈站得笔直,眼神直愣愣的互相对着,绝不斜视。自然有一种肃杀的气度。

这些都是经过正规军官养成教育的北洋武备学堂中被徐一凡拐来的学生。他门口这对门神站在这儿也有名目。据说被这个二杆子道台叫做站军姿。

唉,跟着这位徐道,真是倒了血霉了。

杨士骧一边感叹,一边招呼同车的人下来。跳下来的人物倒也有两三个,一个南人相貌,皮肤黑黑的,三十岁出头的年纪,本来很有些温文儒雅的飘逸气度。但是现在却哭丧着一张脸,满脸七个不情愿八个不乐意的模样。另外一个却是一脸憨厚的书生样,提着一个洋人的大皮箱,戴着眼镜儿。胳膊底下还夹着一把油纸伞。怎么看怎么象一个秋风钝秀才。不过体态结实,满身都是精壮之气。

最后一个跳下来的却是军官服色的人,三十出头年纪,嘴角撇着。一脸倔强冷淡的神色。扫了一眼这道台府,神色还是冷冷的。他穿着五云褂,顶子已经红了。至少是个总兵头衔的军官。五云褂袖子上面有官衔章,这却是当时北洋水师武官特有的服色

杨士骧回头看了三人一眼,淡淡一笑。乖觉的车夫已经举着四份名帖上去投帖。

他一个堂堂直隶首道,却为了敷衍这个徐一凡一而再再而三的来拜门。风流杨翰林有时想起来都无奈得很。

车夫才进门儿,就看见一个年轻英挺的军官迎了出来。比起杨士骧带来的那个北